明代家具的品种和形制(转)
明代家具依其使用功能,可分为椅凳、桌案、床榻、柜橱及其他等五类,分类介绍如下: (1)椅凳类椅是有靠背坐具的总称,明代椅子的形式大体有靠背椅、扶手椅、圈椅和交椅四种。靠背椅是指有靠背无扶手椅子的统称,主要有灯挂椅、木梳背椅等。扶手椅常见的形制主要有玫瑰椅和官帽椅。圈椅之名得之于其靠背如圈。交椅实际上就是有靠背的交机,可分为直后背和圈后背两种。
凳子又叫机凳、机子,是指没有靠背的坐具。凳子的起源,是由上床用的登具(相当于脚踏)发展而来,明代的凳子形制主要分方凳和圆凳两大类。此外,还有形制特大,雕饰着华的宝座以及坐墩。
灯挂椅因其造型仅承托油舒伯河挂而得名。灯挂椅是明代最常见的椅子式样,其基本特征是:搭胞向两侧挑出,座面下大多以牙条或券回、圈目予以装饰,背板或镶嵌玉石,或雕花。四边的帐子,有单帐,也有双怅。还有前低后高的,以圆腿多见。
明代考究的灯挂椅多用紫檀、黄花梨等制作,民间则多用樟木和榆木,造型简洁挺拔,是明代家具的典型之作。 官帽椅因其招脑出头的式样似明代官吏的官帽而得名。一搭脑和扶手两端都出头,称为四出头官帽椅。搭脑和扶手两端均不出头称为南式官帽椅。背部和扶手下做成梳背式,称为梳背官帽椅。椅背大多用一块整板做成。形状根据人体脊背的自然曲线设计;整体造型简练。装饰精而不繁,体现了明代家具造型的特点。
圈椅因其靠背与扶手如圈而得名。圈符始见于五代、北宋,至明代流行。明代圈椅曲线流畅,极为美观,坐在其上,扶手十分舒适。圈椅用材多为圆材,方材罕见,扶手一般均出头,下承鹅胶,与整体连成一气。不出头而与鹅脖直接相接的较为少见。
玫瑰椅玫瑰椅是明代的流行式样,所存传世实物为数不少,但玫瑰椅的得名由来,至今不明。(鲁班经匠家镜》介绍家具时有“瑰子式揭”是否指的玫瑰椅,还有待考证。其形制基本特征是:椅背较低,靠背上大多有装饰,常见用雕花板或券口牙子装饰。在扶手之下,座面之上大多有横怅,横怅中间常以矮老或卡子花支撑。扶手、靠背和椅腿,多为圆材。明代常以花梨木或鹤鹏木制作,借以木纹色彩之美,一般不用紫檀。 交椅就是腿足相交带有靠背的马和。交椅的椅圈一般由三至五节样接而成,下由八根圆木交结而成,交结关节处,多以金属件固定。交椅可以折叠,携带和存放十分方便。
方凳明代的方凳有无束腰和有束腰之分,有的座面采用四周用木框,中间镶板的“落堂”作法。座面下或以罗锅帐矮老,或以罗锅怅卡子花加固和装饰,腿足以马蹄足多见。
圆凳明代圆凳一般束腰,凳面圆形或海棠式,带托泥,托泥下有四足,或六足、八足均有。做工细致,形制优美。
坐墩以圆形多见,似鼓形,往往在上下两端饰有一道弦纹,再雕以一排鼓钉,故坐墩又称为“鼓墩”。坐墩的座面式样有椭圆形、梅花形。海棠式等。鼓身有开光和不开光两种,所谓开光就是将鼓身作成不同形状的亮洞。坐墩是一种精美的家具,为文人士大夫所喜爱。 (2)桌案类
包括各种桌子和几案,主要有炕桌、炕几、炕案、方桌、半桌、条桌、条几、条案、月牙桌、抽屉桌、手头案、翘头案、架儿案、香几、画桌、画案、书桌、书案、棋桌、琴桌、供桌等形式。 炕桌炕桌是我国北方常用家具,又称为矮桌,是专门放置于炕上使用的桌子。由于体积小,搬动方便,深受北方家庭喜爱。明代的炕桌造型美观,式样丰富,一般为有束腰长方炕桌,束腰下有牙子装饰,三弯腿,足有涡纹足及勾脚等不同形式。
炕几、炕案炕桌、炕儿和炕案均属矮桌,多在炕上使用。三者的区别是炕桌略宽,用时多放在炕的中间;而炕见和炕案较窄。置于炕的两侧使用。凡腿在四角,与桌面顶端呈90”直角结体的叫炕几;腿足缩进不在四角,呈案形结体的就叫炕案。
方桌 方桌是传世较多见的一种明式家具,有大、中、小三种类型。大者俗称八仙桌,中者称六仙桌。小者称四仙桌。用式方桌常见形式有无束腰和有束腰两种基本造型,其他部位则形式十分丰富,例如帐子有霸王彬、罗锅帐、直帐等;帐子上的装饰有卡车花、矮老、牙子等;腿有圆腿和方腿之分;脚有直脚、勾脚和马缔足之孙此外,还有一腿三牙形式,在腿的左右有牙子以外,还在与桌面呈巧”角的桌腿上,加一个牙子,这是明代方桌造型的独特形式。 半桌半桌的宽度仅相当于八仙桌的一半、故名。当八仙桌不够用时,半桌可接上,所以半桌又叫“接桌”。其造型与方桌基本相同。明代常以黄花梨木制作。
条桌 是一种长方形桌面的桌子;腿与桌面顶端呈90o直角,腿不向里编进;如腿向里缩进,则称为条案。有无束腰和有束腰两种基本造型,其他结构形式较丰富,例如有有束腰罗锅帐单矮老直腿条桌、无束腰弓背牙子直腿勾脚条桌等。条桌与画桌、画案、书桌、书案等宽长桌案相比,结构和造型相同,其区别主要在于后者比前者宽大。
月牙桌即半圆桌,似月牙,故名。月牙桌的基本造型也是有无束腰和有束腰两种,腿有直腿、三弯腿、蚂炸腿等不同形式。两腿之间,往往饰以壶门轮廓,精巧秀美。 平头案 案面平直,两端无任何装饰。平头案虽然案面朴素无饰,但其他部位构造仍不失于变万化、秀挺古朴。明代平头案的最大特色,是常用替木牙子为饰,既牢固又美观。
翘头案顾名思义是案面两头做向上翘起的卷沿,故名。明代翘头案的腿足大多采用挡板,而不是用传统的四足形式。两侧的挡板有透雕纹样,呈现秀雅精致之美。
架儿案 为分体式家具,两端是儿子,儿子上架设案面,拆卸十分方便。儿子作二段或三段处理、一般中段镶板,上、下二段透空,并作成各种圈口装饰。以期棚木、红水多见。
香几见面有方、圆之分,有束腰,一般作成三弯腿,外翻马蹄足,整体造型流畅、简洁。香几亦可作花几,用以陈列花盆。 (3)床榻类
床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卧具,不仅长,而且宽。榻是一种仅有床身,上无任何装置且较窄的坐卧具。明代床的形制主要有罗汉床。架子床和拔步床三种,塌较为少见。 罗汉床又称为弥勒榻,是一种三面设矮围屏的床,大约是古代僧人常坐此床谈经论道而得名。明代罗汉床的围屏十分精美。有透雕的花卉图案,有的腿部也饰以浮雕。腿足则以三弯腿、涡纹足多见。罗汉床可坐卧两用,是厅堂中十分讲究的家具。
架子床四角有立柱、有顶的床的统称,顶盖俗称“承尘”,因床上似播有架子,故名。明代架子床床围的矮屏常以透雕组成,顶盖亦有透雕的桂檐,腿则以粗壮的三弯腿多见,突出透空效果,简朴而稳重。
拔步床床体庞大,是床榻中最大的床类。床下有底座,床前置浅廊,四周设矮围屏,上有顶盖,中间为床门,状如居室。明代拔步床常以千字纹装饰,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