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药典
一、化学药物(一)卤素类
1、漂白粉(含氯石灰)
性状作用:漂白粉是次氯酸钙、氯化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和物,为灰白色粉末,有臭味,微溶于水及酒精。含有效氯为25~30%(具有消毒能力的氯占总量的百分比)。有效氯含量高,杀菌力强,反之则弱。漂白粉在鱼病防治中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鱼病,用以杀灭鱼体外及水域中的细菌。
使用方法:鱼池消毒,一般在起鱼以后至下次鱼种放养之前进行。空池灌满水,用漂白粉清池消毒,每平方米20克以上(每亩13.33公斤)的用量,均匀撒入池中。1~2天后,把池水放出。为促使池底土泥氧化,将池底耕耙一遍,让太阳曝晒一周左右。防治鱼类赤皮、烂鳃等病,以10ppm漂白粉在水温10~15℃ 时浸洗20~30分钟,水温15~20℃时浸洗15~20分钟。治疗白头白嘴病、白皮病及防治肠炎病,以1ppm漂白粉全池均匀泼洒。
注意事项:漂白粉受潮易分解失效;受日光作用也迅速分解,放出氧;对金属有腐蚀作用。故必须盛放于密闭陶器内,存放冷暗干燥处。一般在使用前最好先用“水生”漂白粉有效氯测定器或蓝黑墨水滴定法测定其有效氯含量后再计算实际用药量,以保证疗效。漂白粉能灼皮肤,大量使用时应戴橡皮手套。
2、食盐(氯化钠)
性状作用: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叶咸、中性,有杂质存在时潮解。 鱼病防治中主要利用其渗透作用改变寄生物的渗透压,杀灭一些体外寄生原生动物及微生物。可防治多种皮肤或鳃部原虫寄生虫病、水霉病和细菌性鱼病等。
使用方法:防治水霉病、竖鳞病,用20%食盐溶液浸洗15分钟,或用4%的食盐和0.04%的小苏打合剂浸洗或全池泼洒。大蒜汁治疗肠炎或烂鳃病时,在每公斤拌料中加25~50克食盐,可以提高疗效。
3、碘
性状作用:紫黑色、有金属光泽的晶体,质重、臭特殊,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二硫化碳和其它有机溶剂。碘有强大的杀病原体作用,在鱼病防澡中用以治疗球虫病、艾美虫病和鲤嗜子宫线虫病等。
使用方法:每百斤鱼在食料中拌入1.2克碘投喂,连续4天,治疗球虫病。
注意事项:碘有毒性和腐蚀性,在常温下能成紫色蒸气挥发,应密闭保存。
二)重金属盐类
1、硫酸铜(蓝矾、石胆)
性状作用:透明深蓝色结晶或粉末,金属味,在空气中徐徐风化变成白色,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酸性,有收敛作用及较强的杀病原体能力,对于一般原生动物和有胶质的低等藻类,有较强的毒杀作用。
硫酸铜可以治疗鱼虾类烂鳃、赤皮、鳃隐鞭虫、口丝虫、车轮虫、斜管虫、毛管虫、中华鳋、半眉虫、舌杯虫、复口吸虫和血居吸虫等病,还可防治青泥苔、水网藻和水螅。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为鱼病防治中常用药物之一,可用于防治寄生性鳃病和皮肤病。
使用方法:一般采用泼洒浸洗法。
0.7ppm全池泼洒,可以防治鳃隐鞭虫、车轮虫、斜管虫和波豆虫等病,也可杀灭鱼池中青泥苔、水网藻、蓝绿藻等,每天一次,连用二次,可杀灭池中椎实螺,预防口吸虫病。
0.9ppm硫酸铜和0.2ppm硫酸亚铁混合液,全池泼洒,除防治原生动物病外,还对中华鳋病有较好防治效果。
8ppm硫酸铜和10ppm漂白粉混合液,在水温25℃左右,浸洗鱼类20~30分钟,可以防治烂鳃、赤皮病。
0.5ppm硫酸铜及0.2ppm硫酸亚铁全池遍洒,可防治鳃隐鞭虫、口丝虫、车轮虫、斜管虫、毛管虫和中华鳋等病。
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在食场挂袋,可防治寄生性鳃病和皮肤病,对水质影响不大。
注意事项:池水中有机物越多,pH值越大,硫酸铜的毒性就越小,安全浓度越大,而水温越高,则硫酸铜毒性越大,安全浓度越小。因硫酸铜的安全浓度范围较小,故测量池水体积和计算时务必准确;同时溶解药物的水,温度不要超过60℃,否则容易失效。
硫酸铜会引起鱼的肾细管扩大,细管周围的肾坏死;适血组织破坏;肝脂肪增加;铜可残留在鱼的鳃、肌肉及肝内;并可妨碍肠道酶,从而影响鱼的摄食及生长,故不能经常使用。
2、氯化铜(二氯化铜)
性状作用:蓝绿色粉状体, 无臭味,能溶于水,潮湿后可潮解,受有权质影响较硫酸铜为小。用以杀灭椎实螺,预防双穴吸虫病和血居吸虫病等。
注意事项:用药量要计算准确,稍为过量,易引起鱼中毒死亡。
3、重铬酸钾
性状作用:大而桔红色、透明结晶,无臭,有金属味及酸味,可溶于九份水,不溶于酒精。用以防治水霉病及治疗创伤。
(三)磺胺类
1、磺胺嘧啶(简称SD,又名磺胺哒嗪、消治龙)
性状作用:白色或微黄色粉末,无臭,难溶于水,微溶于丙酮及乙醇,在空气中稳定,但遇光颜色易渐变深,应盛于遮光的容器内密闭保存。副作用和毒性小。用以治疗鱼类的肠炎病、赤皮病和竖鳞病。
使用方法:口服法,每尾0.2克,隔日一次,连续五次,可防治金鱼竖鳞病。
2、磺胺噻唑(简称ST)
性状作用:白色或淡黄色的晶体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溶于丙酮、稀盐酸、氨水和碱溶液。用以治疗竖鳞病、赤皮病和球虫病。
使用方法:口服法,每10公斤鱼投以含磺胺噻唑1克的药饵,投喂6天,第二至第六天药量减半。
注意事项:该品遇光易氧化变质,应盛于遮光容器内密闭保存。
3、磺胺胍(简称SG)
性状作用:白色针状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难溶于冷水,易溶于沸水及稀酸中,微溶于乙醇和丙酮。在空气中稳定,但遇光颜色可渐变浑,应盛于遮光容器内密闭保存。用以治疗鱼类肠道的细菌感染。
使用方法:口服法,按每50公斤鱼2.5~5克计算,做成药面投喂,连服6天,可防治肠炎病。
(四)呋喃类
1、呋喃西林(又名呋喃新)
性状作用:柠檬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遇日光色渐变深,应遮光密封保存。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的细菌均有效,肠内吸收良好,但在血液内浓度很低,一般不易达到有效的抗菌浓度。外用可作体表杀菌剂,内服可治疗肠炎病。
使用方法:五万分之一的浓度对鱼种浸洗10分钟,可以预防赤皮、烂鳃和肠炎病。
每50公斤鱼用药1~2克,做成药饵投喂,每半月进行一个疗程,每一疗程3天,可防治肠炎病。
2、呋喃唑酮(又名痢特灵)
性状作用:黄色粉末,无味,可溶于水。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最敏感,对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效。
使用方法:按0.1%的比例混入饵料,连续投喂,能促进鱼的生长。
按0.12~0.2%比例混入饵料,可预防弧菌病、肠炎、疗疮病、 赤鳍病、竖鳞病、鳃病、溃疡病和外伤性皮炎等。
全池遍洒,使池水成0.025~0.06ppm的浓度,可防治白头白嘴病及烂鳃病。
(五)染料类
1、孔雀石绿(又名孔雀绿、品绿)
性状作用:绿色有闪光的结晶,能溶于酸。用以治疗水霉病和小瓜虫病等体外寄生虫病。
使用方法:低浓度(2毫升/升)对预防鱼卵的水霉寄生有疗效。稍高的浓度,药浴25~60分钟,可治疗水霉病鱼。一万五千分之一的浓度,药浴30秒钟,对患水霉现的大鱼有治疗效果。
水温8~9℃时,遍洒浓度为0.5~1.2毫升/升,药浴3日可治疗鲤鱼小瓜虫病。治疗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和三代虫病,水温在5~8℃以下,用0.5毫升/升的浓度,药浴3日。1%的孔雀石绿溶液涂抹章鱼伤口,可防止感染。
注意事项:孔雀石绿决不可接触锌或镀锌的铁,因它可溶解足够的锌,引起鱼急性中毒。它还会引起鱼的消化道、鳃及皮肤轻度发炎;肾细管的腔稍扩大,核与胞质的比略增大;更严重的是妨碍肠道酶,从而影响鱼的摄食及生长,故为能经常使用。
2、美蓝(又名次甲基蓝、亚甲蓝、品蓝)
性状作用:觉察 绿色、有光泽的柱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露置空气中无变化,易溶于水及醇。用以治疗小瓜虫病、斜管虫病、三代虫病及指环虫病。
注意事项:用美蓝治疗后的鱼的红细胞显著增加。当水质不清洁时,易影响疗效。 好贴。学习了。。。 很专业的帖子啊 学习了~~~~~ 很实用的帖子 好贴。学习了。 好贴。学习了。。。 不错,先学习一下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