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陶及交趾陶的名稱來源
交趾陶實際是一項由大陸南方傳入本省的特殊製陶技藝,是中國廣東民窯體系,專門燒造的一種
用於建築或寺廟、宗祠、富宅的裝飾用的低溫多彩釉陶.起先並不稱為「交趾陶」,而稱之為「石
燙」,(燙是台語音)。原材料溶塊釉由廣東進口,這種溶塊,每一塊一斤重。
交趾陶在我國陶瓷正史裏並不見詳細紀載,其正確的名稱來源還有待專家學者做深入的探討與研
究.現今有較多的人認為:大陸廣東五嶺以南是中國的交趾轄區,日本古代隨中文稱呼嶺南地區為交
趾,所以這種來自廣東體系的陶藝作品,被稱為是「交趾燒」,這個名稱是從日據時代由日本人所稱
呼而沿用至今。
在民國七十一年左右,文建會曾委託丹青圖書公司追蹤整理,在日本找到的有關記載交趾燒的資
料,都是一些精巧的小件飾品香盒或茶道所用的茶具、小盒,其中有的是日本生產製造的,有的來自
廣東石灣的彩釉陶作,然而台灣與日本的交趾燒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民間藝品。總之,這個由廣窯體系
傳入台灣的技藝,巳在台灣生根發展而茁壯,並發展成台灣自身多彩陶藝術的獨有特色。
-------------------------------------------------------------------------------- 欣赏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