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菜鸟的自白书(上)——山寨版理论篇
通过今天和青鸟客服Q Q聊天,我终于能发帖了。给各位大爷/前辈、达人、朋友们问好先!我小时候饲养过不少小动物,但读书、工作后这份情趣渐渐淡了。在上海生活、工作,每天忙忙碌碌,也没有头绪,感觉越来越不快乐了。也许是08开了场奥运吧,我开始慢慢接触中国文化,比如茶文化、酒文化、虫文化、玉文化......我慢慢“中毒”了迷上了它们,也拾回了童年的快乐。
今年是我第二年养虫了。去年来我养了紫竹、冬蝈、大黄、姐儿、黑虫、西瓜头。今年又新增了金钟(上海人叫马蛉),天蛉(上海人叫的金钟)。乐趣无穷呀!我的水平是个菜鸟,第一年就是“静养(暗养,少动,素食,不喂太甜瓜果)”虫子。我的工作是绝对不允许上班时虫子上怀的,我也没有向那方面努力。那年秋天每天晚上虫儿的叫着我伴我学习,很色一(舒服)。现在我简单介绍下去年的养虫小小感悟(山寨理论):
1.秋竹蛉:感觉上“秋紫竹”声音是非常雅的,去年是用个5元的暗盒养的(今年还在用),就单喂苹果。
2.秋黄蛉:那年养黄蛉遇见的问题就是“断须”,查了网上评论可能与喂苹果有关。现在我悟出来也可能与盒子有关。我是菜鸟,去年玩的是有机的双格四层抽板的,好像12元/个(去年就坏了)。虽然清洗方便,但操作不慎,就会夹须。我这才有几分领悟“选虫具弃方择圆”的道理了。(不评价高级多格盒子哦,就对10元档有机而言)。
3.冬蝈:去年花30元买了条开叫的铁锅,配了个有机叫罐(现在那罐顶盖盖不紧了,我就把它头尾互换能盖紧。但铜圈只能装底部了,吊在帽上又嫌不雅。索性拆了铜圈,当“多用叫罐”用。过虫也能帮上忙呢!)。那东东上怀也叫,周末揣着它去拉风还蛮吸引耳朵的。每天一粒毛豆(现在觉得胡萝卜更好),每天放出来溜溜(查了网,才知冬蝈不大会跳。当时看到这帖子还以为忽悠呢,呵呵)。
4.黑虫、西瓜头:饲养失败!养了2周不叫,我放了。也可能是“激素虫”!
5.吉儿:能开叫,但叫声不是很喜欢。
今年我工作调动,相对空闲,就更迷虫子了。讲讲今年情况:
1.紫竹:还是那样叫的欢,我喜欢!今年不喂苹果了,喂泡饭,看来也行,成本也下来点。
2.蝈蝈:忧喜参半!先进了30元的开叫铁锅,那厮叫的凶哦!可惜自己折了腿!我放了。后又买了条,很失败,基本不叫(哑蝈)。今天搞了条5元的(走平民路线。就当“吉儿”养了!),在江阴路培缘鸣虫行买的。
3.西瓜头:高手肯定笑我怎么弃黑虫而选它!呵呵,小子觉得它更漂亮点。今年博了两条(只知道选小头的,其它理论还迷糊。),一条放叫罐,一条放拉子里。不奢求它们叫的悠,能拉膀我就阿弥陀佛了。
4.金钟(上海人更多叫它“马蛉”,也有叫黑金钟的。):我是把它们养在去年养黑虫的双格中“静养”,垫卷心菜叶子/泡的茶叶片(餐巾纸/手纸吸一下)+粥,两兄弟每晚叫得很凶。但是双格(去年玩黑虫留下的)做工差,还发生了夹须事件!再次让我信服“虫儿单养好”的道理。明年准备养在拉子里或搞个单盒饲养。
5冬天蛉(绿金钟):早听它娇贵,今年鬼使神差搞了条试试。还没开叫。就喂粥和马蛉第一天吃剩的卷心菜叶(生怕吃新鲜卷心菜拉稀,可能我多虑了。)
6.最得意的是今天我设计了“鸣虫一角”。网上搞了个加热垫片(似乎是“三无产品”!25~30元,7W,号称表面温度30~32度,专门供陆龟、蜥蜴过冬用的。我不便做更多广告,感兴趣朋友可以上网搜搜你那最近的爬虫商店,基本都有的。选当地卖家可以省点快递费。),盖块毛巾。毛巾表面温度约30°c,但四周能散热。
郑重说明:1.虫儿有被“烤”死风险!2.有潜在引发火灾可能!
以上就是菜鸟的简介,希望和大家交朋友,谢谢。
刚才我把“山寨版冬虫家园”发上来,逗您一笑。但考虑到有引发火灾可能,我撤了!稍做改良为“鸣虫一角”(但也不能完全除外火灾可能!)
广告
我的“草根虫具”(自白中篇)。请来斧正。
http://bbs.18888.com/read.php?tid-620081.html
乐定思乐,从实践到路线(自白下篇)。请您斧正。
http://bbs.18888.com/read.php?tid-621131.html
等候中······· 站票~~~ 等待中。。。。 隔夜票,,,,,,,,,,,,,,,,,,,,, 我等的花都谢了!!! 我等到头发也白了! 要求退票 难道白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