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万乐园”与“柳荷轩”
我记忆中的“万乐园”与“柳荷轩”近日看到网友讲到了“万乐园”,我很高兴,知道这地方的可是不多了,常客也剩下不过一两个人了。这个茶馆在王世襄先生的《锦灰堆》里面被误写成了“万历园”。我也想根据我所听老人讲过的给大家说说我所知道的“万乐园”茶馆。
“万乐园”的大概位置就在现在的崇文门搜秀那里,南边或是北边是千芝堂药店,这药店1990年时还有,后来建金伦大厦就给拆了。取名就是因为有了“千芝”,所以叫做“万乐”,一“千”一“万”正好呼应。这两家都在现在的马路东边,正对面路西有一家古玩铺“青山居”。“万乐园”的一些常客常在青山居买老葫芦,到万乐园拾掇完了,再卖给青山居,就地挣钱,也是老先生们常提起的一件乐事。万乐园在解放后还坚持了几年,所以使一些养鸟的人还可以有个聚会聊天做生意的地方。所以有些现在不到七十岁的老先生们还赶上了尾声。
万乐园不大,两层,周铭彝、谢增禄等人常跟老板宋 德 珠(京剧四小名旦之一,武旦)在楼上聊天,有时候楼下就会传来叫好的声音,这是因为周铭彝放在三河刘葫芦里的油葫芦又叫了。
“万乐园”的常客有刘老胎(胎发轻声)、小老西、鞭李、麻偏、小木匠、谢增禄、菜胡、切糕马、爆肚于、周奎彬、葫芦大爷(京剧老旦名家李多奎的哥哥)、小肠陈(就是现在最有名的卤煮小肠之父)、周铭彝。那时候茶馆不大,小老西每天在茶馆开门前就到了,他是周铭彝的“小伙计”,负责给周铭彝占座儿,周铭彝总会晚来一点,摆出一副“角”的份来,一待就是一天,晚上才回家。有时候需要啥东西,也会让老西回家去拿,小老西一溜小跑就取回来了。比如大家要听山喜鹊押鸟,老西就得去“二哥”家里取。也可以见二人关系不一般,去家里拿东西放心。
以前的茶馆很多,各类茶馆总会聚集一些有共同喜好的人,万乐园就是养鸟人聚集的地方,这里的都是养鸟、玩虫、养鸽子的人。但是这类茶馆不像话剧茶馆里面演的那样,一进门有一溜铁丝钩,好挂笼子,其实笼子都在自己面前放着呢,寸步不离。您想呀,不是老小张就是赵家钩、郭家钩、首饰杨,不是白铜的就是青铜的,谁敢往铁丝钩上挂呀。再说笼子也都是黑漆、紫漆、羊肝色、干草黄漆,不是付三、就是春儿(天津的韩春)的大笸箩底、宝兴家、小卢做的五道圈。罐都是大云龙、胭脂龙、胭脂水、大树叶、大勾莲、老红蓝鱼、截头鱼、雨琴博古的云蝠。一般上茶馆,家伙板会换一份自家很高级的,好在众人面前放放份,如果今天比下去了,明天就会换件更高的,这样一来二去,大家越玩越高,眼里也越来越好,其实是互相促进。鸟不是叫子母腔的红子就是截蓝紫叫100多声秋凉(后秋的伏天,叫起来声音浑厚且慢,韵味十足)的蓝点颏。您说这样的鸟跟家伙板谁敢撒手呀。要是冬天,每人揣的不是油葫芦,就是寇家份的头号大蝈蝈,一般周铭彝会揣个粘药的咂嘴,还没进茶馆就知道是他来了。有时有人就会喊一嗓子“周铭彝来啦!”有人就是在这等着听他的粘咂嘴呢。一般茶馆有这样的常坐,掌柜的也很高兴,可以招人来呀。葫芦不是史老启的大棒子、就是大身三河刘,李六的油瓶子,高身安墟模,再就是官模子。那时候不是以葫芦多漂亮为高,而是以葫芦有多响为高。道光年制款的漱口盂,种的就是棒,可是它不响呀,还是没人要。一次在茶馆,葫芦大爷跟周铭彝说“爷们,你那蝈蝈我来来吧”,周说“您来哪个呀?搁您那葫芦里就不这味了”,李讲“那你把葫芦借我”,周回“蝈蝈送您,葫芦不借。”由此可见,一支好葫芦对于玩虫的人就是一件宝贝。再说个例子,周铭彝粘虫,粘蝈蝈是跟天津刘振刚学的,粘咂嘴是跟北京董瑞平学的。在茶馆,董瑞平总用手握着他那支素模咂嘴棒子,因为咂嘴葫芦都很小,正好满把握。董瑞平上厕所都带着葫芦,从不示人,听可以,不让看。这也是旧社会人们的保守,可也没办法,一着先吃遍天,要不都会了,人家可就没辙了。直到董瑞平去世,他的一支咂嘴棒子、一支鸡心,一只蝈蝈葫芦才被收东西的卖给周铭彝。
再说这鸟,茶馆里面一般就是蓝点颏和红子,像红点颏、百灵、黄雀这类押口的鸟都是在家放着的,要是听,得约好时间“放”。这个“放”字就是让这个鸟叫给人听,最重要的是叫给同类的鸟听,这个鸟就是其他鸟的师父。而且一般放都是在晚上,杂鸟都回窝了,不会有捣乱的了,鸟的主人拎着笼子来到茶馆,众人如众星捧月一般,将人及鸟迎进屋中,主人自是派头十足,众人为了自家的鸟能学到真东西,也只好紧陪笑脸、谦恭有加。而且放鸟一般茶馆都是门窗紧闭,伙计会在门外观察过往行人,遇到有对鸟不利的小贩经过,会打老远就给轰开,一般以前的小贩也会了解自己经过的路上是否有养鸟人聚集的茶馆,他们也会绕道走的。比如说磨剪子磨刀的就不能从茶馆门口经过,百灵“上”(就是学的意思)上就完了。卖仆仆等的,养黄雀的最怕。您要是不信,非得打这路过,还得整出动静来,那肯定有人出来轰你,可是轰是最轻的,遇见脾气大的就是一顿打,您还得干挨着。
下面说说我见过的茶馆吧。龙潭西湖原来有个鸟市,原来那里只是一个鸽子市,后来日本人跟我们合资搞了个龙潭湖游乐园,地方没了,大家只好把现在龙潭湖游乐园最南面那里的鸟市迁到了鸽子市西面,那里的确切地名叫火桥,过火车道往西,龙潭西湖最东面铁栅栏外面有排平房坐南朝北,房西头门朝北开那就是八十年代的茶馆“柳荷轩”。开张的具体时间忘了,可能是1989年左右。因为龙潭西湖里面种的是荷花,因此又叫荷花湖,沿岸边种的都是柳树,所以茶馆建在湖边就叫“柳荷轩”了。这可是个大茶馆,旧社会可没这么大的。一进屋,西墙前面是货架,再前面是柜台,往东看平地上自西向东并排两溜黑漆八仙桌,每桌四条长凳,一溜得有十张桌子,东墙有个小舞台,墙上有个京剧脸谱。南北两边靠窗户平地起小台子,台子外侧有不高的木栏杆,那栏杆成年人一片腿就能过去,那是雅座。就跟话剧茶馆里一样,二德子跟常四爷打起来后,信洋教的马五爷叫住了二德子,那位马五爷坐的就是雅座,柳荷轩的雅座就那样,不过是南墙、北墙各有一溜,也是各有十来张桌。每张桌子上面放着一个小笸箩,那时方瓜子皮、花生皮等杂物的。一进门左手有个方桌,上面放着盖碗和茶杯,还有一把续水的铜壶。服务员是位老者上身是白小褂,下身青裤子,脚上圆口布鞋。这里好像是崇文区的那个街道办的,不过就是地方太大,显得人少,开业时候每周日有一两桌人。常去的有谢增禄、五胜、周铭彝、高全来、杜厨子、葛德堃、朝阳门外杨子、马群、李春圃等人。前三位是风雨不动的常客,不过一到中午大家就散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就各自回家吃饭去了。五胜骑着一辆二六女车,车把前面放两张点颏笼子,就回家了。现在那两提溜笼子可是值大钱了!那时有个传统,每周见面,各自带上自己满意的笼子、或是钩子、罐,在茶馆比玩意,互相亮宝,评诠高下,末了,相视一笑,下周再见,这周玩意高过大家的可以乐一周,但也在想宪拿啥去得头名,输了的,回家陈思苦想,心里使劲,准备宪一定要胜了别人。一来一往其乐融融,谁也不买,谁也不卖,抛开世事,沉浸在自己的小氛围里。
柳荷轩茶馆已经成为我的回忆了,更早的事情,更应该我们记住的老前辈们,又有几个留在我们记忆里面。自古以来,养鸟人就应了钩子的形状,“勾心斗角”。这个领域,以前自身修养高的太少,以至于鱼龙混杂,多为市井小民、纨绔子弟、妓院老板、梨园艺人,整体素质,遏制了整个领域的发展。希望我辈能承上启下,留住祖宗留下的精华,提笼架鸟,虽可玩物丧志,如穷极毕生,刻苦钻研,还是有很多学问待我们研究的,也急需有识之士总结精华著书立说,留下祖国的丰富文化遗产。
只是随笔,所写内容,不是听当事人亲口讲述,就是本人亲身经历。我今虚度五七光阴,上下够不着,只是一晚生后辈,言语不当之处,敬请提出,促我改正。 慢慢细读,很有味道,谢了楼主! 一幕老京城市井画卷扑眼而来,谢谢了您啊。 谢谢楼上两位夸奖啊,还需要努力 这是我发在别的论坛里的,青鸟的养鸟人最多,所以转到这里,请大家指点,谢了 呵呵,五七光阴,正是体味兴致的开始!
感谢淡园主人把佳作拿来与大家分享!
引用第2楼山中牧鸟人于2009-03-16 14:55发表的 :
一幕老京城市井画卷扑眼而来,谢谢了您啊。
同感,同感。 引用第5楼好人好梦于2009-03-16 17:31发表的 :
呵呵,五七光阴,正是体味兴致的开始!
感谢淡园主人把佳作拿来与大家分享!
感谢夸奖,确实正是体味的开始 想必楼主一定是这些老人家的后人,小弟拜读了,谢谢! 对这样的文章用“拜读”二字毫不为过。
在下拜读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