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祖训。
祖训是什么时候的,已无从考证。据说是姜老头不肯多走几步,周朝不能万万年,周文王分封又乱了套,诸侯割据,群雄四起,他老人家怕祸及子孙,断了血脉,就立下了这个训。幸亏有了这个祖训,历经几千年,周氏避免了战国之乱、焚书坑儒、楚汉相争、王蒙篡权、刘秀复辟、三国争雄、玄武门之变、黄袍加身、忽必烈的铁蹄、朱老头的牛鞭、努尔哈赤的弯刀、东洋鬼子的屠刀、花园口决口、大革文化命,没有斩尽杀绝,夹缝求生,留下了血脉,至今人丁倒也兴旺了起来。要完全把祖训一字不漏照原样写出来,有点不愿意。倒不是为了别的,那个之乎者也实在让人头疼,而且错别字多多,丢祖上的脸。祖上的错别字也罢,平生最不满意的,就是夹缝中生存下来的孝子贤孙们,明明是祖上写了错别字,还不敢直面祖上的错,硬要往他们脸上贴金,美其名曰通假字、假借字。更可气的是,这些个错别字,还要加点,难为现在的孩子们。
说祖上的错,似乎有点大不敬,可不说心里不舒服。那个荀老夫子劝人家学,自己却学得不怎么样,明明蟹八只脚,硬说只有六只。他要是还活着的话,我是非劝他学一学,去菜市场卖几天蟹不可的。
不能把祖训照搬照抄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祖上的懒惰。祖上惜墨如金,就是不肯多写几个字,故作高深,弄得后人们千方百计地揣度。而且,祖上的那个之乎者也,也没有现在的白话文情感丰富,读起来既要摇头,又要晃脑,否则就难以进入角色。就像我准备烂在肚皮里的“砧板之歌”,如果要用祖上的之乎者也来朗读,恐怕就没有了情感。
“ 啊,砧板,多少个头颅在你身上滚过,多少条双腿,留在了你的记忆里,还有那心肝......”用祖上的写法,根本就行不通。“砧板兮 无数颅腿过 又心肝 忆犹存”。你就是用最好的、一说就眼泪汪汪的节目主持人来朗读,断不会有半滴眼泪的。
说了半天,无非是想说,下面的祖训,是现代文。
第一条:头发要软。怒发冲冠,总有一天,被人家按住了剃光头;
第二条:眉毛要跳。高难度动作,要勤学苦练。横眉冷对看对象,下,用对了,上,用错了;
第三条:张一眼闭一眼。左右轮换着练,尽可能做到张闭自如;
第四条:练鼻塞。凡事“嗯”,把气堵在鼻腔里,千万不能送气,一送气就成了“哼”,你彻底完了;
第五条:嘴微笑,千万不能撇,一撇,准叫你吐;
第六条:下颚微收,不能往上翘。往上翘,整个头就会往上翘,头往上翘,你惨了;
第八条:塌肩。要练到苍蝇也很难站到你的肩上。非一日之功,勤学为要;
第九条:含胸收腹。挺胸凸肚,比人家有派,谁要你做机要;
第十条:也是最最重要的一条,千万不能翘臀和踮脚,性命攸关,切记切记!
以上各条,望严格执行。 看了二泉先生的现代文祖训,明白中国足球这下难有指望了,诺贝尔奖难有指望了,摆脱百毒缠身的环境难有指望了……一代一代这么训练下去,心理定势淀入基因,这整整一族离人间正道越越来越远,被人类所不齿实属当然。
祖训中也是良莠并存的。区分良莠的最起码标准,就是看它所提倡并导致这一族人所建立的机制、筛选核心示范团队所遵循的程序及原理,是把人们内心伪装、违心、自私等等负面品性发扬了还是抑制了。例如,说真话与说“该说的话”之间的价值取舍,可以看出整整一族人的人格水平高低。
在我小的时候,小孩说谎家长是坚决不原谅的,哪怕为家里挣得了实际的好处。最迟从文革开始一直到现在,愈演愈烈的是,每家每户从小教育孩子怎样装假、说假话才能保护自己,而且争取到“前途”。二十年前有一则自行车电视广告,说道“独立,从掌握一把自行车钥匙开始”,这不能不令人立刻联想到更大的现实:人的前途从什么开始呢?答案很不幸:对差不多的高等学历而且憧景公务员职业的人(也就是绝大多数)来说,“前途,从胡说开始”。也正为如此,我们的民族被谎言和忽悠示范并带领着,全民争骗的结局不可避免。而就全民族来说,堕落,只能是自食其果,而且害己害人。
但我坚信,最终,中华民族一定会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拯救自己,告慰祖先,荣耀子孙。
(这是我在此最后一次谈及此类话题。版主觉得不妥可立即删除,我完全完全理解。 ) 记得小时候撒了一次谎,替父亲解了一次围。否则后果也许很严重。特殊年代的无可奈何 感谢你们的点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