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哥哥 发表于 2012-5-30 08:41:33

鹦鹉幼鸟手养手册(转载)

前言:


如果你想养一只会黏人的小鸟,建议你从幼鸟开始养起,而在养幼鸟之前,必须的幼鸟饲养信息还是要先知道。做好所有准备,再精心选择最适合自己,也最健康的幼鸟,才能让你家小鸟成为一家的小开心果,让大家都可以更快乐!养宠物虽然麻烦辛苦了一点,但是其中得到的乐趣与感动却是无法替代地美好,这就是我们喜欢养宠物的原因,对吧?

在这篇文章里,将介绍一些比较方便、简单且安全的幼(病)鸟饲养法,也统合了许多鸟友的经验,整理出这篇大篇幅的介绍与详细讲解,以帮助刚入门的养鸟新手,并在众多幼鸟饲养方法中可以找到一个比较简单且广为人接受的方式统整,最重要的是能用最少的花费达到最好的效果,减少幼(病)鸟因人为疏失而伤亡的机率。

内容包括健康幼鸟的判断、雏鸟饲料的调配选择及喂食器具与方法,还有重要的保温方式、保温箱的制作方法与范例,其中也补充了病鸟的照顾方法,详情就请继续往下看啦!



一、健康幼鸟的判断

判断一只健康的幼鸟,甚至是成鸟,都有五个检查的重点~这在购买幼鸟时非常重要!

检查重点注意事项

1、精神

当嗉囊空时会自动索食 ,叫声也响亮,尤其是一个月大的幼鸟精神会特别好,非常活泼,甚至有想飞的动作。如果幼鸟精神不好,一直澎毛睡觉,甚至不吃饭,就可以非常肯定有问题,强烈建议马上给专业鸟医生检查,通常病情严重的不到一天就会死亡,千万不能延误救援时间,其间必须做好适当的保温,并喂食饲料,增加病鸟本身的抵抗力,延长存活时间,并尽快送医。



2、眼睛

一只健康的鸟在清醒时,眼睛一定是圆的,如果是半张开,甚至一只闭起来,那可能已经有了问题。这在小鹦身上经常发生,是眼疾严重前的征兆,必须尽快带去给专业鸟医院检查并治疗,有时看起来单纯的眼疾可能只是某种严重疾病的其中一个病征而已,如不尽快治疗,可能导致失明,甚至是死亡。


3、食欲

小于二十五天大的健康幼鸟食欲都特别好,吃饭一定吃到嗉囊撑到塞不下,如果有吃一半就开始睡觉的状况,可能他的体质不是很好,导致精神与食欲的减退,这时必须补充营养,并带去给专业医生检查。如果完全不吃,请参照第一点的做法,后面会再详述保温的方法与饲料的补给。


4 、不良信息

健康的幼鸟不良信息是干净的,没有沾到任何排泄物,不良信息也没有堵塞。如果不良信息外沾到排泄物,可能是因生病而出现拉肚子的病征;若不良信息直接被硬掉的排泄物堵住,那可能是吃的饲料太干,缺乏水份,导致粪便无法顺利排出。如出现上述状况,应立即带给专业鸟医师检查,以免不良信息发炎溃烂,甚至是死亡。


5、胸骨

这是判断幼鸟及成鸟健康肥瘦的关键方法,也可以此做为判断幼鸟体质与抵抗力的参考。

方式:摸幼鸟胸前严禁广告.欢迎光临淘气鸟!的胸骨及胸骨两侧,应该呈椭圆形,并有肉,没有很直接摸到严禁广告.欢迎光临淘气鸟!胸骨的骨头。若摸起来呈三角形,甚至胸骨两边凹陷没有肉,第一个最轻微的状况可能是吃得不营养导致太瘦,而第二个最严重的可能是因为久病而消瘦。若幼鸟前面四项检查都很正常,那第一个可能性比较大,鸟体可能会因为营养不良而体质稍差,抵抗力较弱,只要补充微生素与营养即可渐渐补回来;若幼鸟精神不好又有消瘦的状况,强烈建议马上给专业鸟医生检查,以免出鸟命。



补充:另外对于健康成鸟或中鸟的判断,可由他平时的作息判断。正常的成鸟睡觉时大多是站立着,一脚缩起来睡觉,平时也很活泼,会整理羽毛与鸣叫。而生病的成鸟睡觉则大多是双脚站立、澎毛、趴着或蹲着睡,而且不整理羽毛,也不常张开眼吃饭或鸣叫,更严重的会一直睡觉。出现这样的状况就已经严重生病了,一般不会引起很大不适的病状,是无法用此方式察觉的。

此方式不适合毛还没长齐的幼鸟。因为幼鸟睡觉大多都是趴着睡,或两脚站立着睡,而且睡觉时间较成鸟长很多。所以幼鸟健康与否的观察要从他醒着的时候观察。


二、饲料与喂食

幼鸟的体质要从小培养,所以小时候的营养对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如果营养不良,幼鸟长大体型会比较小,而且抵抗力相对也较差。而在喂食器的选择方面,也很重要。喂食器使用不当,有可能造成幼鸟食道受损,严重的甚至吐血而死。

以下将针对幼鸟饲料的调配、喂食方法与喂食器的选择做一个介绍。


(1)幼鸟饲料调配

以下提供两种比较广为人接受的方式,供鸟友们参考。

补充一点,通常一般鸟店都是直接喂食小米泡水而已,如果你的幼鸟还算健康,体质够好,其实吃小米泡水也是可以的。但是幼鸟长大后的体型可能会较小,抵制力会较弱。下面提供的两种饲料调配方式主要是给体质较弱,容易生病的幼鸟,及已经生病,需要支持体力的病鸟。担心幼鸟生病或抵制力不够的鸟友们也可以参考使用。并不一定只有这种调配方式才是最好的!不过傻小孩亲自试验的结果,是以下两种效果比较显著。

方法一是提供给不怕麻烦,愿意自己动手做的鸟友们参考的,营养度也不逊于鸟奶粉。


方法 1

小米+蛋黄+(维他命+滋养丸+蛋壳+红土)

PS、框起来的项目任一项都可以自由选择添加,但建议至少要添加一项。另外,蛋壳与红土选一项添加即可。


准备工具

(1)小米

可选择合美健N10或合美健雏鸟饲料,或是其它牌子的小米皆可。

(2)鸡蛋 一颗鸡蛋,水煮约二十分钟至三十分钟,煮到蛋黄可以压碎变粉状为主。只取蛋黄的部份就好。(注意煮蛋时的水量,以免烧干爆蛋。)

(3)维他命 可依照需要添加。如果是喂食病鸟,那请依照医师指示添加。健康的幼鸟可以偶尔添加,以免降低鸟体本身的抵抗力。和滋养丸选一添加即可。

(4)滋养丸 可依需要添加。病鸟和健康幼鸟都可以常常食用,在这边强烈建议添加,可增加小鸟平时不常摄取的水果中的营养,也可代替维他命。在不使用鸟奶粉的情况下,这是个不错的营养补充法。

(5)蛋壳 对于病鸟及健康幼鸟,钙质是很重要的,所以强烈建议添加蛋壳,或是墨鱼骨。墨鱼骨不太好处理,所以在这里没有详加说明。蛋壳就很足够了。剥下蛋壳后要把里面那一层膜撕掉才可以用,以免黏在幼鸟咽喉。

(6)红土 它的功用和蛋壳是一样的,但因为目前对于红土是否会造成鸟体的负担还是有许多争议,所以在此也不强烈建议添加,和蛋壳择一添加即可。

(7)研磨盅 它原本是用来磨药的,在此借用来磨滋养丸与蛋壳,并混合鸡蛋或红土。你也可以依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研磨器。这个小陶瓷研磨盅可在药房买到,应该不会太贵。


调配方法

(1) 先将蛋壳或红土磨成粉状,再加入滋养丸,混合磨成粉状。滋养丸泡水会膨胀,太大颗幼鸟不好吞食,所以强烈建议磨成粉状或细颗粒状。

(2)再加入蛋黄与小米。蛋黄与小米比例大约为一颗蛋黄加两颗蛋黄的量的小米,可依你的需要自行增减。蛋黄、小米及刚刚磨好的蛋壳、滋养丸,整个混合至小米颗粒上黏有一堆粉状混合物即可。

(3)可以一次做个几天的量,放在保鲜盒,然后放冰箱,要用时直接挖出来加热水,千万不要用微波炉加温。如果蛋黄在混合时还有水份,没关系!还是放保鲜盒再放冰箱,冰箱的冷度可以将水份吸干。

(4) 喂食前先用热水泡软,加入的水量跟煮饭差不多,刚刚好淹过小米的表面,以文鸟喂食器可吸起来为准。但水份不可太少,以免幼鸟消化不良。

 喂食器 适合的喂食器:文鸟喂食器、汤匙 (详细喂食器选择与喂食方式下面详解)


第二种方法比较适合懒得自己做饲料且愿意奢侈一点,给幼鸟最好的营养的鸟友们做一个参考。 这也是对生病中的幼鸟最好的营养补给,而且又容易消化,等于是支持疗法了!若是你手中有病鸟,强烈推荐此种饲料调配方式!

方法2 A21+Kaytee+滋养丸 (滋养丸可以自行选择添加)


准备工具

1.A21:营养很充足,唯一的缺点是太油,而且完全只吃A21很容易引发念珠菌或嗉囊炎,所以建议再另外加Kaytee,混合食用。

2.Kaytee:它的营养不输A21,而且有添加谷类,感觉较天然,唯一的缺点是光吃Kaytee,幼鸟容易饿,它的消化较快,所以还是建议与A21混合食用。

3.滋养丸:可自由选择添加,其实如果已经有前面的A21跟Kaytee混合食用,其实不需要再添加滋养丸,但是在此还是提出这个选择,供各位鸟友参考添加,不强烈建议添加。

4.补充:如果你选择添加滋养丸,建议你用方法一中的研磨盅将滋养丸磨碎成粉再跟奶粉一起混合食用,以免颗粒太大卡在幼鸟上喙或咽喉。

可再另外加小米,用汤匙喂食,幼鸟较容易断奶,营养度也够。


调配方式

以上的东西就是大家所说的鸟奶粉,价钱并不便宜,但是其营养价值真的很高,我家小鸟因为吃了这些鸟奶粉而成长迅速,才六天大就已经是以正常速度长大的幼鸟的十四天大了。左边这张图就是从超幼鸟开始吃鸟奶粉的小黑文,他才六天大,却已经是以正常速度成长的十四天大的大小了,甚至已经可以抓出来手养了,神奇吧 (因为母鸟爱吃奶粉,所以幼鸟也吃奶粉。)

ok~回归正题,下面是调配方式,供鸟友们参考。

1. A21与Kaytee的调配比例是→ A21 : Kaytee = 1 : 5也可以 1 : 3 或 1 : 2,我自己是以 1 : 3 来调配,因为 1 : 5 幼鸟比较容易饿。

2. 用温水调配至米浆的浓度。不过浓度是以幼鸟的年龄来变更,年龄越小的幼鸟浓度要越稀,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其浓度。因为年龄小的幼鸟,消化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浓度要稀,以免引起嗉囊炎;而年龄越大,消化能力相对就越好,浓度就要增加,不然幼鸟会很快就饿。

喂食器 适合的喂食器:汤匙、滴管、吸管、针筒(详细喂食器选择与喂食方式下面详解)

(2)喂食方式:

正确的喂食方式着重于喂食器的选择与喂食时各种小问题的注意。喂食的方式不正确也会造成幼鸟生病或死亡,所以这也是个很需要重视的问题。以下将详述喂食时需注意的各种细节~

喂食器

适合的幼鸟

喂食器使用方式

汤匙

弯嘴的幼鸟

如鹦鹉

一般喂食鹦鹉幼鸟最好的器具是布丁匙。因为鹦鹉嘴是弯的。第一次喂食时建议先让他饿到一直索食,然后只要将汤匙放在他嘴前,让他尝到食物,之后他就会向汤匙索食了。这是唯一最不容易伤到幼鸟的喂食方式,也同时适合上面介绍的两种幼鸟饲料,喂食时需注意汤匙的角度要尽量保持平放,不可以用灌的,要让幼鸟自己吃,他会夹着汤匙吃。用灌的容易让幼鸟呛到,以后甚至造成气喘等疾病。

文鸟喂食器

尖嘴食谷幼鸟

如文鸟、胡锦等

这喂食器在鸟店都有贩卖,只适合用于食谷尖嘴幼鸟或食虫尖嘴幼鸟。喂食方式很简单,适合的喂食饲料只有上述的第一种蛋米,因为奶粉吸不起来。喂食时需注意下推的力道,且蛋米的湿度要够,太干就不容易下推,力道也就不好抓,而且幼鸟也比较难吸收,所以蛋米的浓度要跟文鸟喂食器刚刚好配合,刚好能将蛋米及其它奶粉状配料一起吸起来为准。切忌用力下推,以免伤到幼鸟食道。且喂食时,喂食器以停留在幼鸟嘴巴让幼鸟自己吃的到饲料为准,千万不可以将喂食器直接插进幼鸟食道,以免造成食道受损,吐血而死。

此喂食器有一个缺点是容易让幼鸟吃得太干,所以每次喂食完记得摸一摸幼鸟嗉囊,如果硬硬的就代表水份太少,可再用滴管或小吸管,从幼鸟嘴巴旁的隙缝慢慢补充温水,再轻轻按摩嗉囊混合温水与饲料。

如果喂食之饲料太干,容易造成嗉囊炎而消化不良死亡。所以喂食之原则为:宁愿稀,不要干。切记~~切记~~

滴管

超幼鸟及不肯索食之幼病鸟,或喂食奶粉之食谷类幼鸟

滴管可在一般药局购买,以塑料的小滴管最适宜,玻璃的易破,容易伤到幼鸟。适合喂食之饲料以鸟奶粉为主。喂食时需注意不要直接插进幼鸟食道,宜从幼鸟嘴巴旁边隙缝慢慢喂食,以一滴一滴地方式慢慢喂,千万不可一下灌太多,以免呛到。

此方式较适合超幼鸟及病鸟,因为超幼鸟嘴巴较小,一般不容易有适合的喂食器,且喂食量也好控制,不容易呛到。而病鸟多半不愿意索食,所以有时需要强灌,而这方式刚好很容易控制喂食量,又不容易伤到幼鸟。非常适合生病的鹦鹉幼鸟。

是喂食鹦鹉病鸟的最佳推荐。

吸管

弯嘴的幼鸟

如鹦鹉

一根吸管前端斜剪,再将尖端削圆一点,以不伤到幼鸟为准。

它的本身功能与用法跟汤匙是一样的,就是用尖端斜剪的部分充当汤匙。它的优点在于吸管的大小刚好适合小型鹦鹉的嘴型,喂食时不容易让幼鸟吃得满脖子都是,但喂食时需注意吸管要抓稳,有时幼鸟吃太猛,容易吃到满脸都是。

针筒

超幼鸟及不肯索食之幼病鸟,或喂食奶粉之食谷类幼鸟

通常我是不建议使用针筒喂食幼鸟,因为针筒每次的下推力道比较难控制,除非你用得很熟练顺手,可以确保不会伤到幼鸟食道,不然还是不建议使用。如果要用,可以用滴管替代针筒,功能都是一样的。喂食的饲料也是以鸟奶粉为主。

针筒的size很多,你可以在药局买自己幼鸟嘴型适合的size。喂食时要注意的就是力道的掌握,不能压太大力,不然奶粉的冲力很容易伤到幼鸟食道,它的使用方式其实跟滴管差不多,一样从嘴角隙缝慢慢滴进去就好,所以也是较适用于不肯张嘴索食的幼病鸟。

不过我还是建议使用滴管。



喂食次数:

十五天大后抓出来手养的幼鸟一般都是每天喂食四到六次,每隔两到三小时喂食一次,每次喂食时间间隔尽量以不超过六小时为准,喂食次数可随着幼鸟年龄增加而减少,一个多月大的幼鸟可改成一天喂食两到三次,并开始准备断奶。

饲料保温:

饲料保温是很重要的!

幼鸟喂食饲料的温度需控制在大约43度左右。温度建议用水温计测量,如果没有水温计可用手背测量,刚刚好比自己体温高一点点,但不可太烫。如果用手背测量,会因为室温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还是以水温计测量最好。

而喂食时饲料容易凉掉,可以先准备一个小杯子,和一个比小杯子大的碗。用小杯子泡饲料,碗里装热水,再将小杯子泡在碗里,温度约可维持十到十五分钟。

如果妳只有一只幼鸟,可以选用贡桌用的小杯子,量刚刚好,十元商店好像就有卖。而碗就直接用饭碗就好。简单吧?

喂食注意事项:

在这里再说一次喂食的注意事项重点在于\"温度\"、\"浓度\",和使用文鸟喂食器、滴管、针筒的\"力道\"。注意到这些,幼鸟就不容易因为喂食问题而生病或死亡了!

电路哥哥 发表于 2012-5-30 10:03:20

另外介绍一下我自己的鹦鹉幼鸟奶粉(平常自己能买到常见的配方)

小米面(小米粉)+玉米粉+电解多维(兽药店有售)+酵母片(药店有售)+墨鱼骨粉(药店)或红土(我是外面挖的)

靖江花鸟 发表于 2012-5-30 11:04:40

学习学习,谢谢!!

z1956 发表于 2012-5-30 12:40:23

很详细 学习了,谢谢!!

恬淡虚無 发表于 2012-5-30 13:05:18

感谢分享养鹦鹉幼鸟知识手册!

su1970 发表于 2012-5-30 13:09:48

谢谢分享

guhuikai 发表于 2012-5-30 14:49:24

梅龙小徐 发表于 2012-5-30 20:08:22

很详细学习了,谢谢。

西溪人士 发表于 2012-5-30 20:14:20

进来学习了啊

小桃花 发表于 2012-5-30 20:51:04

欣赏了。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鹦鹉幼鸟手养手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