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为何以马为题材的画作特别多
徐悲鸿先生以马为题材的画作特别多,为什么他对画马情有独钟?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来中国历代画家都有画马的传统,像北宋李公麟、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仇英、清代的意大利人郎世宁都是喜欢画马,郎世宁当了清朝两代的宫廷画师,只不过他用的是中国的水墨、西方的画法。到了父亲这一代,喜欢画马在很大程度上和他的性格有关。
徐悲鸿先生在欧洲苦学8年,在法国巴黎找真正继承欧洲优秀传统最优秀的画家学习,并师从世界最有名的动物解剖学教授。在巴黎美院的时候,他的成绩非常优秀。中国最早教学用的一个马的结构石膏模型,是他从国外小心翼翼抱回来的。在中 央美院他也让全校学生考动物解剖,他的马有很深的时代感,例如《奔马》。这是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听到日本人再次攻打长沙时画的,可谓忧心如焚,这匹马融入了他全部的激情,不仅仅是马,也代表民族,代表他的激情。他的马都是孤独的、悲愤的、在荒原大漠上的。同时,他用大写意的手法画马和历代的勾线方法不一样,他画的都是战马、野马,在荒原大漠上奔跑,只用大的墨块、几笔就完成了,这种画法都是他独创的。
徐悲鸿先生刚到上海时,是最困难的时候。他想找个半工半读的机会,当时商务印书馆想找人画插图,他从老家跑到上海,但人家嫌弃他年纪太小,没经验。当时他把行李衣服都当掉了,甚至跑到黄浦江边想投河自尽,最后他想到一句话,“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仍能自拔,方不为懦”。在徐悲鸿最困难的时候,他曾经画了一张画给上海市美术馆,当时,主事的人正好是岭南派的两位大师高剑父、高奇峰,“二高”回信说,“古代人画马也没有能超过你”,给了他非常大的鼓励。同时,高剑父兄弟要他再画4张仕女,但当时他身上只有4个铜板可以买4个饭团,但四张画完要一个星期,他就每天起来买一个充饥,画画,到了第五、六天没有吃饭就只能饿肚子。后来,他去世跟年轻时候吃得太多苦、身体不好有关。
徐悲鸿的作品非常丰富,与其他画家一般擅长、专攻某个绘画门类不同,他素描、油画、国画全都画,而且都达到了令人赞叹的程度。中国画里山水、人物、花鸟也全画,同时他对学生也是这样要求。他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要苦练素描基本功,功力达到了基础以后,还要学习画十种树木、十种花卉、十种动物。他说,这样你遇到任何情况都不会束手无策。一般的画家应酬挺多,拿画送人是中国的一大特点,他也画应酬画,但是他认为得意的画都留在了自己身边。他对待自己的作品极为认真。徐悲鸿先生一画就画一天,每一天傍晚就把不满意的作品拿到后院烧掉。他去世的时候,留在身边的作品是1200件,他一辈子没有进过银行,没存过钱,一辈子所有的钱都买了书画,收藏的2400件作品都是中国的国宝。 优秀贴!!!!!!!!!!!!!!!! ........... 解释够详尽。好帖。 欣赏了。 进来看看,了解。 再来顶一下! 解释够详尽。好帖。 此大家 后来还是备受争议啊、、、、 学了知识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