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第
八月下旬,我们走进了武宣县的“将军第”,也就是刘氏祖屋。。告别丛山峻岭。
古老水车下的石碑标示【将军第】所在村落。
随拍【蝶恋花】。
农村新建筑影入眼帘。
路边龙眼树硕果累累。
呵呵,这是吃龙眼的季节。
“将军第”(刘氏祖屋)为清代民居,至今已有200多年,繁衍了10代人,目前仍有近百人在祖屋里居住。
在刘氏祖屋的正大门(南大门)前,抬头看见的是正大门圆拱正上方镌刻着“将军第”三个大字。据说,这里自清代至民国就生息了8位将军。
真是不简单的地方。
南大门场地较空旷。
历史在这里悄然沉淀。回眸之,总有说不清的沧桑感。
穿过南大门的广场,正面就是刘氏祖屋的前厅,前厅大门上悬挂着“五代一堂”大匾牌,寓于着代代相传,人才辈出。
跨过前厅大门的门槛,进入祖屋正堂,审视着钉在墙上的“将军第”的全貌彩图,两百年前的建筑规模已经不小,令人感叹不已。
在祖屋正堂正面的墙上悬挂着刘炳宇的画像,刘炳宇,字统臣,1912年任广西陆军第一师第三团团长,1918年任广西讨龙军总司令,1922年任广西自治军第十路军总司令。1923年11月在香港去世,灵柩运回故土埋葬(其墓在村中,占地约1亩),而时任广西定桂军总司令的李宗仁很给刘炳宇面子,曾率一个团的官兵前来吊唁,当地官员、亲友和群众前来吊祭的也有三万余人。
在祖屋正堂中央一张八仙桌上,摆放着长明微亮的煤油灯、现代小灯笼和烧香台,还在日日夜夜地奉供着刘炳宇等刘家的祖先。
下午4点多的太阳,斜射到“将军第”的每一角落,使得“将军第”散发出地灵人杰的阵阵思古悠悠。
据说,在“将军第”里面现在已经不允许建新房,里面的刘家后人都要陆续搬迁出来,将来要开发成为一个历史文化的旅游点。
苍老的民房,墙基用鹅卵石堆砌。
鹅卵石巷道历经岁月磨砺。
农村生活水平不高。
使用压把井。
使用锅罩收看电视。
爬上墙头的农作物,散发著绿色愉悦。
去看看相隔不远刘将军的办公场所。
从外面看,有着历史感的恢弘,毕竟建于200年前。
门前牌匾。
呵呵,闭门羹。
墙上标语,昭示这里曾经用作学校。
教育啊,百年树人。
正门上的五角星标示,是否那个年代所刻,不得而知。
斑驳墙上,历史沉淀的植物倔强生存。鹅卵石墙经历多少年风雨洗刷。
回眸将军第,已不用去感受它的庄严肃穆,且去听它的安静或清闲就好啦!
编辑结束。 7777777 好地,好拍,地道 欣赏了。。。 “将军第”人杰地灵,一段将才的悠然! 地灵人杰出了不少名人,看地势现代有点老旧,应该保护好,不知道现代人能把先辈们的精髓传承下来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