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学飞 发表于 2009-9-17 23:39:02

[图片]白腰文鸟

上体灰褐色,具白色羽干纹,腰白色,尾上羽暗褐,飞羽及尾羽黑褐色。额、眼先、眼周、颏、喉黑褐色,胸部褐色具浅黄色羽干纹,腹与两胁近白,尾下覆羽栗色。白腰文鸟体形小巧,羽色淡雅,形似麻雀,体长约8厘米,上体以深栗色为主,下背转为灰白色,背部*****有一黑褐色斑纹,形如\"文\"字,故而得名。又因其常全家十余只一起群居活动,形影不离,故有\"十姐妹\"之称。日社会有人驯其\"叼签卜卦\",所以也称它\"算命鸟\"。雌雄体态接近,成年雄鸟体色略深,在发情期时常会蓬松胸腹部羽毛,发出连续的奇特鸣叫声来求偶。
  栖息于农作区及山脚地带的树丛和耕地中,也见于灌木丛和竹林。平时集群生活,常与其他小鸟混群。主要以稻谷为食,也吃一些草籽和昆虫。3~9月繁殖,营巢于溪流旁或庭院中的竹丛、灌丛或树上,每窝产卵4~7枚,卵亮白色无斑点,由雌雄轮流孵卵。
  为我国南方广大地区较常见的留鸟。
  白腰文鸟属雀形目、文鸟科。分布于华南各省、云南西部和南部、广东、海南岛等地,为留鸟。可以人工繁殖,且已培养出许多外观美丽的新品种。白腰文鸟属于观形为主、听鸣音为辅的小型观赏鸟。俗名:白丽鸟 禾谷 禾谷 十姐妹 十姐妹 算命鸟 衔珠鸟
【生活习性】  性喧闹吵嚷,结小群生活。习性似其他文鸟。
  性情温顺,容易与人亲近,适于训练成手玩鸟。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恋巢性,即使是新捕捉的野生成鸟,经过一段时间的笼养以后也会对巢穴产生依赖性,即便打开笼门任其进出也不会飞远,还会时常飞回笼内进食、嬉戏。白腰文鸟常见于平原及山脚,少见于高山。村庄附近的树丛和稻田中最普遍,溪边和池塘边的灌木或竹林间及山上的针叶树或高草中也可见到。常呈家族群活动,全家十余只一起,栖息于旧巢中,故有十姐妹之称。野生白腰文鸟以植物种子为主食,特别喜欢稻谷。在夏季也吃一些昆虫和未熟的谷穗、草穗。每年4~10月产卵,营巢于竹丛、灌木丛和较高的针、阔叶树上。巢呈曲颈瓶状,用竹叶、松针、干草等购成,侧面有突出的、呈颈状的出入口。每窝4~7枚纯白色蛋,雌雄亲鸟交替抱窝。孵化期14天,育雏期22天左右。

【形态特征】  全长约12厘米,嘴峰12毫米,翅53毫米,雄鸟跗跖14毫米,雌雄相似。野生白腰文鸟的上体、喉及胸等处均为栗褐色,具有淡色羽干纹,腰白、腹近白色,尾黑而先端楔状。叫声低而单调,最初受到人们青睐只是因为其活泼的姿态和亲密、和睦的家族关系。据资料记载,日本在江户时代由中国输入原种,培育了几个新品种。白色十姐妹,全身纯白、嘴肉红色、眼黑色;三色十姐妹,体白色,有茶褐色和黑褐色斑纹;文十姐妹,全体白色,背部*****有一黑褐色“文”字;茶花十姐妹全身茶褐色;菊顶十姐妹头顶有菊状冠;卷毛十姐妹,胸、背部有卷毛。白腰文鸟雌雄外形差异不大,可根据鸣声和性行为的姿态加以判断。雄鸟鸣声为“Pee-e-,Pee-e-”,雌鸟为“dzi-dzi-dzi”。

魏学飞 发表于 2009-9-17 23:39:17

杂玩斋 发表于 2009-9-18 19:11:33

座上沙发欣赏了精品美丽的白腰文鸟!!!

千年老妖 发表于 2009-9-18 19:41:44

朝天柱 发表于 2009-9-19 04:41:24

野外的看着就舒坦

璐羽 发表于 2009-9-19 11:43:37

还真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白腰文鸟,谢谢楼主的漂亮图

龙江河 发表于 2009-9-20 07:02:04

图片:
http://bbs.18888.com/p_w_upload/Mon_0909/342_187393_5b082efb05822f1.jpg




拍得漂亮,楼主辛苦了------------------

一只鸟123 发表于 2009-9-20 07:04:15

很漂亮

李虹的网 发表于 2009-9-20 13:45:44

第一次近距离欣赏白腰文,谢谢了,这么近那么远,原来可爱极了

abc737 发表于 2009-9-20 18:39:08

图片很多,辛苦!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图片]白腰文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