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南78岁退休老人23年制500鸟类标本 数量堪称全省第一 (转载)
78岁退休老教师胡振涛,坚持23年制作鸟类标本,辉南县境内的430余种鸟类中,有330多种被他制成了标本。他希望把这些鸟类标本捐出去,建成一个小型鸟类博物馆,向社会普及爱鸟、护鸟知识。他的想法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制作中学到了很多鸟类知识
胡振涛曾担任过中学副校长,他看到生物课上没有标本,老师讲课干巴巴,便带着老师制作了一些。
有了标本制作的经验,也使他对鸟类的兴趣越来越大。1989年退休后,他便开始独自制作鸟类标本。
开始,他到市场上买死掉的鸟制作标本,后来,很多人发现他有这个爱好,捡到死鸟便直接给他送到家里。
“这个是‘棉花团’,那个是‘红点颏’,还有啄木鸟……”7月31日,记者走进他的“鸟园”。由于他的居室太小,大部分制作完的标本都挂在了棚上。
“啄木鸟的舌从下腭穿出,向上绕过后脑壳,在脑顶前部进入右鼻孔固定,只留左鼻孔呼吸,这种‘弹篝刀式装置’可使舌能伸出喙外达12厘米长,加上舌尖生有短钩,舌面有黏液,所以舌能探入洞内钩捕30余种树干害虫。”胡振涛兴致勃勃地介绍着鸟类知识, “人类借鉴了啄木鸟的头部结构,制造了安全帽。”
“它叫‘臭姑鸪’,学名戴胜。与啄木鸟同列为森林医生。”胡振涛指着另一个标本说,与啄木鸟的区别是,它吃树干外的虫子,最大的能吃掉20厘米长的黏虫,“一只啄木鸟或一只‘臭姑姑’,可以保护一亩林地。”
胡振涛说,很多鸟类的知识都是在制作标本查找资料时学到的。
标本中有疑似珍稀鸟类
辉南县境内有430余种鸟类,胡振涛搜集制作了330多种、500多个标本。他虽然耳朵有点背,但眼睛特别好使,走到哪儿都注意观察身边的鸟,通过飞行的姿势和体态,就能判断出这是什么鸟。
退休后,他除了做鸟标本,就是和老伴儿旅游。去年末,他们到云南旅游时,正赶上云南省湿地保护发展协会在大理州洱源县西湖国家湿地公园举行“保护世界濒危物种——湿地水鸟紫水鸡爱心行动项目”。 胡老制作标本,为爱鸟护鸟提供了学习知识资源,值得称赞。 值得敬佩的爱鸟者! 有功德心.人们应善待鸟类.保护自然生态.............................. 不容易。。。辛苦了。。 爱鸟者 辛苦辛苦 爱鸟人,赞一个 支持爱鸟人!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