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刀 发表于 2009-10-9 10:50:38

早茶

早茶
  广州话: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这已被视作一种交际的方式。因此,广州人家庭聚会,聚朋会友,洽谈生意,业余消遣,都会乐于上茶楼。
  一壶浓茶几件美点,一盅两件(一盅者,一盅焗茶,两年者,指一碟中盛着两件点心,或罗卜糕2件,或马蹄糕2件,或烧卖两粒等等。现在已经泛指饮茶本身。)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边吃边谈,既填饱肚子、又联络感情,不但交流了信息,甚至还会谈成一桩生意,真是件惬意的事情。
  其实每一个生活在广州的老广州或者外来的朋友,也许没有一个不认识广州的喝茶的文化了,无论是早茶,午茶,还是夜茶,都是离不开,而在这种广州特有的传统的饮茶文化里,最具代表性的要数:饮早茶!

酥皮莲蓉包

以半发酵面和酥心(油酥面团)摺叠作皮,莲蓉作馅包成圆形,蒸制而成。其皮色洁白,层次分明,松软而稍爽韧,香甜可口。粉果用淀面粉包裹虾仁、猪肉等拌成的馅料,作成角形蒸制而成。皮薄白、爽软、半透明,可见角内馅料,馅鲜美甘香。此品历史悠久。明末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述广州饮食习俗一书中载:“以白米浸至半月,入白粳饭其中,乃舂为粉,以猪油润之,鲜明而薄以为外,茶蘼露、竹脂(笋)、肉粒、鹅膏满其中以为内,一名曰粉角。”20世纪20—30年代,各酒家、茶楼争相创名牌菜点以招徕客人,茶香室一名娥姐的女点心师的所创的粉果独占鳌头,人们称之为娥姐粉果。40年代,茶香室歇业,娥姐的传人转至大同酒家,娥姐粉果也就成为大同酒家的名牌点心。50年代以后,各大茶楼、酒家也把它作茶点供应。粉果也就成为羊城美点之一。

马蹄糕

以糖水拌合荸荠粉蒸制而成。荸荠,粤语别称马蹄,故名。其色茶黄,呈半透明,可折而不裂,撅而不断,软、滑、爽、韧兼备,味极香甜。此品以广州市泮溪酒家的为最有名。因其所处的泮圹是盛产马蹄的地方。所产的马蹄粉,粉质细腻,结晶体大,味道香甜,可以做成多种点心、小吃。以它做成的马蹄糕,是泮溪酒家的传统名食,四季皆宜。
薄皮鲜虾饺

又称虾饺。以淀粉(又称澄粉)面团作皮,鲜虾肉、猪肉等拌匀作馅,包成饺形,蒸制而成。其形似弯梳,故又称弯梳饺。皮薄、爽软,色白,晶莹透亮,饺内馅料隐约可见;馅心鲜美,形态精致玲珑。此品是20世纪30年代广州市郊伍村河边一家茶楼首创的。起初,用料和造型都较粗糙。但因它选用刚从河里捕的鲜虾作馅,鲜美异常,为早茶市食客钟爱。后来,传入广州市区各大茶楼、酒家,经名师逐步改制而成为精美点心,广为流传,经久不衰。
(超喜欢…… )
干蒸烧卖

用鸡蛋液、水和面作皮,猪肉、虾肉、冬菇作馅,捏成石榴花形,蒸制而成。其色皮淡黄,蟹黄鲜艳,皮软、肉爽,稍含汁液,鲜美而香。在20世纪30年代,干蒸烧卖已风靡广东各地,近20年来,又传遍广西的大中城市,成为岭南茶楼、酒家茶市必备之品。

荷叶饭

又称荷包饭,以荷叶包裹米饭和肉馅蒸制而成。荷叶碧绿,饭团松散,饭粒软润而爽鲜,有荷叶的清香。此品原是民间传统方便食品,历史已久。明末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记曰:“东莞以香粳杂鱼肉诸味,包荷叶蒸之,表里香透,名曰荷包饭。”明代以来,它一直是广东珠江三角洲群众的方便美食。20世纪20年代,被名师改进而成为茶肆的夏季名点心。

艇仔粥

以鱼片、炸花生等多种配料加在粥中而成。原为一些水上人家用小船在荔枝湾河面经营。小船,粤俗称艇,故名。此品集多种原料之长,多而不杂,爽脆软滑,鲜甜香美,适合众人口味。此品是从鱼生发展而来的。《南越游记》载:岭南人喜取草鱼活者,剖割成屑,佐以瓜子、落花生、萝卜、木耳、芹菜、油煎面饵、粉丝、腐干,汇而食之,名曰鱼生。”“复有鱼生粥,其中所有诸品,因鱼生之名而名之。”现在珠江河面的船家已迁至岸上,艇仔粥也自小艇而进入大酒家、宾馆。

毛毛头09 发表于 2009-10-9 18:38:03

杂玩斋 发表于 2009-10-13 14:35:10

很丰盛的茶点哬!!!真想吃啊!!!

adu 发表于 2009-10-13 18:00:22

这么多好吃的,一起吃

ak4786 发表于 2009-10-14 06:41:34

不错大保眼福

小女拧 发表于 2009-10-15 14:38:59

好馋人哦
肚子饿啦

小鸟飞花 发表于 2009-10-15 21:20:29

馋死人啦!!!!!!!!!

相山欣云 发表于 2014-4-11 14:36:53

顶帖学习学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早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