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 发表于 2004-8-30 09:34:09

[贴图]钧瓷

钧瓷起源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名窑奇珍,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钧瓷自宋徽宗起被历代帝王钦定为御用珍品,入主宫廷,只准皇家所有,不准民间收藏。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之盛誉。钧窑瓷器色彩之多不可枚举,最著名有天青、玫瑰紫、海棠 红、茄皮紫、天蓝、胭脂红、朱砂红等。有的上面还有杂以红色、紫色、或深或浅、或呈斑块状、或呈放射状其变化, 可以说复杂微妙,难以形容。我国过去有人曾有“夕阳紫翠忽成岚”的诗句来形容它的美丽。胎骨灰白,釉细而润有泪痕。钧窑瓷器的另一特点是在瓷器上时常出现不规则流动状细线,其形状好象一条“蜓蚓走泥纹”,这一点往往成为后人鉴定钧窑瓷真伪的一个标准。

粮食 发表于 2004-8-30 09:35:19

[贴图]钧瓷

粮食 发表于 2004-8-30 09:36:17

[贴图]钧瓷

粮食 发表于 2004-8-30 09:37:04

[贴图]钧瓷

粮食 发表于 2004-8-30 09:38:00

[贴图]钧瓷

[这个贴子最后由粮食在 2004/08/30 09:39am 第 1 次编辑]

粮食 发表于 2004-8-30 09:47:02

[贴图]钧瓷

粮食 发表于 2004-8-30 09:49:08

[贴图]钧瓷

收藏界曾有这样一说:“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莫道世上黄金贵,不如禹州一把泥。”这说的是宋朝五大窑之一的钧窑,它与汝窑、官窑、定窑、哥窑一起构成了宋朝以及中国瓷业发展的高峰。因百多年前钧窑窑址未被发现,故别说完整器难得,就是瓷片也属稀有。钧窑器由于色彩特别而声名远播,如摹仿上苍尊容的天蓝,虚拟缤纷暮日的彩霞,其天然呈色,风情万种,令世人倾倒,不少大藏家常常以非得之而不可的倔强姿态面对它,使得钧瓷在拍卖行常常到达千万元价都难以落槌的场面。
  一个仲夏之日,我前往河南禹县,特意去拜访古禹州生产钧瓷的窑址,探寻钧瓷之神韵。钧窑博物馆坐落在禹县城里,是在旧窑址的基础上盖起来的,博物馆分两大部分,先是介绍宋朝的窑址工艺,之后展览历代仿品,昭示其继承关系。这种系统地展现钧瓷的发展脉络,在全国还别无二处,显然,这儿是学习研究钧瓷的理想场所。
  钧器这么多年来盛行不衰,世人不停歇地慕其美色,这主要缘于其特殊的结构、工艺以及审美特性。析晶物质有方石英、钙长石、硅灰石、磷酸钙,这些物质在钧釉中分布不均,同时由于氧化铜等元素的呈色作用,在高温下相互随机碰撞、交融,产生复杂的变化,以及不同窑温、窑位的变化,强化了窑变的可能。钧窑器的魅力在于,任何一个诗人、艺术家他们的想象力即使海阔天空,也难以推想这禹州的一把泥能烧造出如此多彩梦幻的颜色来:玫瑰紫、海棠红、鸡血红、葡萄紫、火焰红等,但这种难以始料的、在高温状态下任意呈现的窑变现象,因色彩上的随机性、不确定性,给后人鉴定真伪带来了困难。当然,从鉴定上说,一种瓷器的工艺必会留下相应的特征,如钧釉的液相分离、构成物质的分布不均等。宋朝钧瓷多为出土器,有些浮于表面的色块容易被腐蚀,形成不规则的丝网状,昔日的古玩界称之为“兔丝斑”。因此此类“兔丝斑”,是判断宋器的重要依据。
  目前鉴定宋钧最困难的不是当今仿品,而是把其他各朝类似的钧瓷来充当宋器。比如唐朝的花瓷,其工艺特征是在黑釉、褐釉、茶叶末釉上施以呈色不同的釉料,高温烧造后呈现出大块的色斑,如灰蓝色调,或乳白色调,具有窑变的特征。由于其工艺现象与之后的钧窑相似,故行业中人称河南鲁山、郏县、禹县等地烧造的花瓷为“唐钧”,唐朝花瓷为以后的钧窑工艺的诞生开了先河,因而有人把花瓷中充分窑变的器物看成了宋钧。当然,唐钧与宋钧,还是可以分辨的。而最易混淆的,却是元、明、清三朝的钧器。如浙江金华铁店窑的“金钧”,广东石湾的“广钧”,宜兴的“宜钧”,景德镇的“景钧”与“炉钧”等,这些仿钧存世不少,但多数与宋钧貌合神离。而在河南禹县等地仍然延烧着真正的钧瓷,给断代鉴定带来了困难。通常说,元朝钧瓷多为凝重、浑厚,虽不无大气、粗犷、豪放,但缺乏宋钧的灵动、自然。明朝初期钧瓷烧造得不少,明朝后期嘉靖帝鼓励烧造钧瓷,他去世前还命令其子穆宗隆庆皇帝继承父业。清朝雍正时,派人去禹州调查钧窑器釉料的配制方法,表明朝廷对钧窑生产的重视。清朝后期,禹县神垕镇陶工卢氏兄弟烧造出不少优秀的钧瓷。这些明清仿钧,表面看来是完全逼真摹仿,但匠气十足,灵动之气、率性之色已殆消失。因此,如果有些收藏家如果能亲自拜访一下钧窑博物馆,那么对自己收藏的清朝仿品不会那么自信了。

梧桐树 发表于 2004-8-30 10:45:47

半夜胡说 发表于 2004-8-31 00:59:41

[贴图]钧瓷

我想用这盆种花,用这碗吃饭!

12178102 发表于 2004-8-31 02:12:45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贴图]钧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