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青鸟老师看看吧
民国绿泥西施壶 口盖不吻合得非常明显。 盖与壶口的吻合度是没问题的.但盖与壶身的过渡很不流畅.盖圈比壶口圈大.这是截盖式茶壶最难之处.也是最考心思之处.
通常有几个因素:1.壶在生坏时盖与壶体其实很过渡得自然.但烧成后的收缩比例不同所至.
2.制作时模具压成怎样就怎样.工手无心或不愿去修复这一缺点.等等!
有说错的地方请指正.
贴两把盖.口.过渡顺畅些的.
个人对西施独钟.多说了几句!
继续关注此泥. 个人觉得型有点拖泥带水的感觉,说错莫怪 如盖囗吻合情况过关,并没有糟糕得露出这样一个碍眼的凹糟,又怎会让人在视觉上觉得它过度不畅顺啊!? 盖与壶口的吻合度是指盖与壶口的接促面平不平整.测试方法是合上口盖.双手棒壶.以滴子为中心用左右母指按在壶盖两边.看看壶盖有没有左右跷动.如果肉眼也看出吻合不够就不必测试了.
盖与口的过渡是指盖的的弧度与壶口的弧度.在同一弧线内. 这壶做工一般 引用第5楼思空摘星于2013-01-14 12:34发表的:
盖与壶口的吻合度是指盖与壶口的接促面平不平整.测试方法是合上口盖.双手棒壶.以滴子为中心用左右母指按在壶盖两边.看看壶盖有没有左右跷动.如果肉眼也看出吻合不够就不必测试了.
盖与口的过渡是指盖的的弧度与壶口的弧度.在同一弧线内.
兄的思维逻辑,实在........如你自己所说....."不必测试了",也怪不得兄不止一次在这板块闹出笑话。 不知那里得罪了你.还请多多见谅!
我的紫砂学问真不如你.但我应该不用向你学.因为怕学不懂.也不知我在何时闹过什么笑话.真莫明奇妙.
到此为止吧!认为我说错就一笑而过.不要在意.或者你可以去找你认为可以当老师的人问问.何为口盖不吻合.何为口盖过渡不流畅. 引用第8楼思空摘星于2013-01-14 16:20发表的:
不知那里得罪了你.还请多多见谅!
我的紫砂学问真不如你.但我应该不用向你学.因为怕学不懂.也不知我在何时闹过什么笑话.真莫明奇妙.
到此为止吧!认为我说错就一笑而过.不要在意.或者你可以去找你认为可以当老师的人问问.何为口盖不吻合.何为口盖过渡不流畅.
(1)何时闹过笑话?如果"笑话"这两字在你的意识形态里仅能解作某种特定事情,那麽它们确有可能谈不上笑话。不过,我确实在
http://bbs.18888.com/read-htm-tid-8547043-page-e-fpage-1.html#a
向你询问.."究竟为何会这样???是紫砂这课题特别容易引发这种事情,还是上述几位朋友出了问题,还是你自己出了问题呢,还是你跟这种事情特别有缘啊????"
(2)我才没有你那麽严谨和在意啦。居然说到"谁学谁"、"找可以当老师的人问问"。你喜欢的话,不妨把紫砂视为大学问,去熟读各式各样关於紫砂的资料,甚至拜师问道啊。我也顺道祝你早日在这门被你视为学问的东西学有所成。就我而言,紫砂仅玩意而已。还有,我很通俗的,只懂得用"不吻合" 这个日常生活用语去涵盖所有我认为 "对得不好" 的情况,无论它是否关乎紫砂。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