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秦时郑州的驰道
秦统一全国后,便以咸阳为中心,大修驰道,其中有一条向东到大海,就从郑州经过。先秦时,郑州一带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优势,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圃田泽在中牟县西,是“豫州之薮”。泽四周草木茂盛,泽南岸自古就是豫州人口最稠密的地区,附近城池众多。如商城就在西数里,管城在西南三里,郑国又在南岸边筑清邑(现称西古城,在白沙镇南)、曲遇(现称东古城,在韩寺镇南)两城。把这些城池串联一下,就是秦时的驰道走向,具体为:从荥阳向,过商城,再东南过管城到圃田泽南岸,再向东经清邑、曲遇,再向东到开封县城,秦时的开封县城在“大梁故城南五十里”;所以《史记》里说刘邦在曲遇东大败杨雄,杨雄逃回荥阳。这条路再向东过陈留进入山东境内然后到大海。
其实这条路并不是秦始皇新建的,是早就有的。据《战国策》记载:“(楼烦)回开封,以中牟返”、“秦攻韩之管,魏王发兵救之”,王贲带兵灭魏走的也是这条路(见附图)。秦始皇只是把它改建成驰道。驰道建好以后,对这一带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最明显的就是阳武县,当时的阳武县城设在距此数里的渠水北岸,官方为了级时接收到上级的公文,就在南岸设了一个渡口,这就是著名的官渡。即便是到了汉朝,这条路仍然是做为驰道使用的,刘邦又在这里会封了两个诸侯:武强国和中牟国。这两座城池也都在驰道附近。
在这条路上,还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在秦始皇二十八年,秦王东巡,当行至东、西古城之间时,他的随行副车被一个从天而降的大铁棰砸得粉碎。这就是著名的搏浪沙事件。这在《水经注》里也有记载。
到唐宋以后,随着开封地位的不断加强、圃田泽的极剧萎缩、中牟县城的变迁等诸多原因,人们开始从荥阳正东经中牟县而入开封,这一段老路就逐渐废弃,到如今已经难觅踪迹,也只有东、西两古城残留的砖头瓦块,还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此文只发在我空间里过)
http://b36.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619060a0b4310c82a7f9e220e859202e9899a0f0f99671ed41f6b8a005c1470d511bd096c6354e13c2ea11f2885a5e0afe77c3c0211568869c97f5f279aaf6d8d5eba6e0ea908df1e84ac7477f2b72f04a9b1170&a=39&b=36 发不了图片。
大家可以到我空位间里看。
http://user.qzone.qq.com/254811373/infocenter?ptlang=2052&ADUIN=254811373&ADSESSION=1269949088&ADTAG=CLIENT.QQ.2719_Mysrv.0 熟悉一下,感谢发来书房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