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观赏鸽
观赏鸽观赏鸽的品种繁多,但是由于遗传基因不是很稳定,往往节外生枝,如果偶然套出一个新花色,人们喜欢、遗传又相对固定,那就是一个新品种。反之,一个相对稳定的品种也可能产生变异,如果不是外来干扰的话,就是返窝了(返祖)。这东西就是这样,在绝对的偶然中,能碰到相对的必然。虽然这里包含着很多学科的学术问题,例如胚胎学、遗传学,但是没有一个科学家会去正经研究它,倒是研究别的对象时,常用它来做试验品。我个人认为;各种花色品种的鸽子,均应起源于岩鸽或野生鸽,其原色也不会超过黑、白、灰、绛四种和这四种的复合色。遗传基因或地域的差别产生不同的种类,经过自然杂交,在偶然中产生变异。人们饲养它首先是为了它的食用性,饲养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他的另外两个特性,就是它的恋巢性和观赏性。于是经过定向培养就派生出两类,一类就是利用它的恋巢性培养成信鸽,一类就是利用它的变异性培养成观赏鸽。再经过人们的长期根据自己的好恶定向杂交、选育,信鸽和观赏鸽在羽型、羽色、体型、骨骼上产生的分歧差异就越来越大,人们用不同的观赏标准去评判同一祖先的鸽子,既像日本锦鲤和中国金鱼,又像中国金鱼中的龙钟和蛋种。
中国地域辽阔,人文、风俗本来往往存在着巨大差异,对于鸽子的观赏内容也同样存在着各自的偏好。但是中国毕竟是高度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各种习俗、爱好也往往以宫廷的好恶为标准向四面八方渗透。而各地方的奇珍异玩推荐、进献到宫廷、得到宫廷的认可后又可以立即获得特殊的荣耀而成为当地的标准,所以,观赏鸽的品种和标准在中国;起码是在中原地区;基本是一致的,只是爱好有所不同而已。
前几十年,北京地区的主打品种是点子、铁膀,其他品种一直处于搭配的地位,也有成盘儿养的,但是毕竟很少,所以关于点子的讲究就很专业了。
点子是遗传基因较为稳定的观赏鸽品种,有黑点子、紫点子。一般黑点子的整体水平比紫点子高出许多,黑点子一般只称点子,讲究很多,首先要个头大,讲究“尺四”身量,也就是说从头到尾要达到一尺四长,个头大,毛儿却不能糙,讲究的是细毛儿点子。
点子的头嘴儿是最重要的,头要大、要方、要有后脑勺,眼轮要大,青白眼皮,眼睛得是金眼儿,“金眼儿点子、豆眼儿乌”说的就是这个,而嘴头儿要求要上黑下白的“阴阳嘴儿”,嘴形一般有三种,“豆瓣嘴”、“笨嘴儿”、“小嘴儿”,由此派生还有“大、小豆瓣嘴儿”,“大、小笨嘴儿”,“鹰嘴儿”等,点子忌讳的是“怯嘴儿”和死鼻苞。
凤头也是一讲,形状一般有“荷花凤”、“桃花凤”,其它的风头形状都是不符合要求的,一般讲究公凤、母平,如果是对儿凤头往往出崽儿有“糟毛”的现象,就是浑身的毛不平滑,有不规则的翘毛。
还有一讲;就是最好是“五爪”,一般的鸽子都是四爪;前边三个脚趾,后边一个脚趾,而“五爪”点子是前边的三趾正常,后一趾到趾尖分成两叉,成为两个带指甲的脚趾,这样成为“五爪”,一般“双五爪”也是“窝份正”的体现。
对于毛色要求是头前脸儿的点儿要正、大小合适,后腰要高、裆眼儿要齐,全身除了点儿和尾是黑色的之外浑身不能有杂毛儿,最忌的是“花眉子”和“花裆”,头部的侧面、腿的胯部如果有一点黑斑,俗称“记脸儿”“黑跨”,不算大毛病,是黑色遗传基因强的象征,俗称“黑气儿大”。除此之外,要求尾羽一定要是十二根,大尾巴也是点子的一大忌。
点子由于遗传基因相对稳定,饲养者较多,但是由于品种缺乏专业性优化,长期近血缘交配或串上其它血统,所以总体来讲一直处于退化趋势,一般表现为身长不足、头部骨骼减小、变形,“五爪”消失、飞翔能力减弱等,完全符合原标准的几乎绝迹。为了恢复原种,饲养者一方面用本品种中某个单项合乎标准的两只种鸽配对,以达到培育出的幼崽能优势互补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有人用各种方式用本品种以外的种鸽套串,也取得了成功,但新“窝份”新模样,一看就知道,不是“老气儿”点子。例如用俄罗斯白套出的点子,虽然个头大、羽毛细白,但是头部拉长,能明显看出俄罗斯白的头型,而且一般裆眼儿都不齐。 点子由于遗传基因相对稳定,饲养者较多,但是由于品种缺乏专业性优化,长期近血缘交配或串上其它血统,所以总体来讲一直处于退化趋势,一般表现为身长不足、头部骨骼减小、变形,“五爪”消失、飞翔能力减弱等,完全符合原标准的几乎绝迹。为了恢复原种,饲养者一方面用本品种中某个单项合乎标准的两只种鸽配对,以达到培育出的幼崽能优势互补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有人用各种方式用本品种以外的种鸽套串,也取得了成功,但新“窝份”新模样,一看就知道,不是“老气儿”点子。例如用俄罗斯白套出的点子,虽然个头大、羽毛细白,但是头部拉长,能明显看出俄罗斯白的头型,而且一般裆眼儿都不齐。 (赞一个) 喜欢北京黑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