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百家宴”--浙江省首批被保护民俗》
一.百家宴故乡的呼唤,元宵佳节赶赴泰顺的“百家宴”。
泰顺一县,地处神州东南,界邻八闽大地,背倚洞宫山脉,遥望东海波涛。先民为避战乱与迫hai四方陆续举族入迁。他们开基立业,繁衍生息;尽管方言众多,但也和睦相处.此邑多山,山势磋峨,文风盛行,民风淳朴,恪守传统,众多民俗得以留传,“百家宴”是其一。
“百家宴”是一项独特又古老的闹元宵习俗,由最初的“做春福”发展而来,是一种在族人内部举行的祈祷仪式,其目的是“聚宗亲,商族事,祈丰收,保平安”。始于北宋时期,至今已有970多年历史——相传南宋时,三魁镇张宅村先人为躲避战乱,从河北清河逃难到此,张氏先人在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一起同饮团圆酒。“百家宴”的前身为“祠堂酒”,范围仅限于当地本家族聚集一起共进午餐。后来逐渐演绎为外姓人也可加入的“百家宴”。在明清时极为流行。
“百家宴”由“福首”们出资筹办。十年一度从自愿报名中抓阄方式选出400名“福首”,每40名负责一个年度,大家都会以抓到阄成为“福首”而高兴,这是积德行善的好事。
现国事中兴,汉业重开,昔日乡间民俗,今朝声名鹊起,海内宾客,纷至沓来。百家一宴,五千余桌,客近七万,蔚为壮观。
二.薛宅桥
曲终宴散,可就近到古廊桥--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的薛宅桥游玩。
三.临水宫
临水宫也是好去处,是祀典道教女神--海内外信众公认的\"顺天圣母\"陈靖姑的宫殿,据史料记载,陈靖姑于唐代大历年间,也就是公元700多年前出生在福州下渡,她的丈夫刘杞是古田县人。相传陈靖姑曾经到闾山学法,能降妖伏魔,扶危济难,24岁时毅然施法祈雨抗旱,为民除害而献身于古田临水。陈靖姑死后英灵得道,成为“救产护胎佑民”的女神。当地人感念陈靖姑的恩德,建造临水宫纪念她。历代帝王对陈靖姑都进行加封敕赐,五代闽王赐陈靖姑为三十六婆官,树碑纪念;南宋淳佑年间,理宗帝追赐陈靖姑为“慈靖夫人”,赐额“顺懿”;清乾隆帝封赐陈靖姑为“太后”。陈靖姑是福建民间百姓尊崇的一位女性。“莆田有妈祖,古田有靖姑。”妈祖林默娘和临水夫人陈靖姑生前都做过许多济世救人的善事;她们去世后,一个成了“海上保护神”,一个成了“妇幼保护神”。陈靖姑的信徒有8000多万,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广西、台湾和东南亚等许多地方。
四.临水夫人出宫
宴后举行了临水夫人出宫踩街游行。当地的善男信女甚是虔诚,她们持香列队相迎,佛像每到一处,人们放鞭炮烟花。游行队伍中不少男女手持香挤在华盖下。佛像边上更是挤满了人,似乎觉得与神灵挨得近一些更得到她的佑护。
五.药发木偶-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晚上的药发木偶表演令人感慨。脑海萦绕,三日不绝。
药发木偶戏源于宋人的一项烟火杂技,后与木偶结合,成为我国五大类木偶戏之一。据国内木偶戏研究资料载,该戏种早已失传。泰顺自清中叶从福建传入,至今完整保留其制作、表演技艺。是一种独具一格的传统形式,其木偶表演由火药带动,在其他木偶表演中独一无二;在烟花表演中结合木偶表演,在其他烟花表演中也是绝无仅有的。在泰顺称之为琼花木偶。在一根长度为13至15米的毛竹竿上,隔层装置特制烟花轮和身穿光腊纸服装的木偶,当最低层的烟花轮引线点燃后,会逐层喷放艳丽火花,带动木偶表演。焰光中木偶凌空飞舞、五彩纷呈、栩栩如生。表演前一般要进行祈福祭祀。只在庙会、祭祀等重大节庆活动时举行。题材均为《封神榜》、《西游记》、《白蛇传》、《陈十四娘娘》等神戏。观赏性极强,并具学术研究价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沙发! 过去只知道泰顺有廊桥
特别有名
现在还知道有一个“百家宴” 壮观的泰顺“百家宴”。谢谢分享! 这个“百家宴”太壮观了,准备食材没有十天八天的可能出不来 欣赏了 好热闹 厉害啊,壮观的泰顺“百家宴”。 泰顺“百家宴”--热闹,壮观!!民风淳朴,感谢精彩分享!! 古老而又独特的闹元宵习俗。场面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