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诗话】从宋江的一首词谈当时宋词的普及
牋牋牋 宋江的《念奴娇》词:“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鲛绡笼玉,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销得。回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闲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牋牋牋牋当李师师婉转歌喉向道君皇帝唱这首词时,徽宗不禁赞道:“不料剧贼之词其工若此!有才若此,为何上山为盗?”
牋牋牋牋宋江是家喻户晓的名人,他的事迹我在这里就不啰嗦了。“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宋江绝对没有想过要做诗人,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作为刀笔小吏的宋江的一首小词,能够得到徽宗的赞许。只能说明“词”在当时的普及程度是很高的,几乎人人会填。何以如此呢?
牋牋牋牋公元九六0年,赵匡胤在“陈桥兵变” 中被拥立为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一举结束五代十国分裂混战的局面,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虽然它国力不算强大,燕云十六州始终没有收复,卧榻之旁也只好听任辽和西夏等強邻酣睡。但它毕竟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二百余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在此后的一百七十年中,基本上保持了国内的稳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人口增殖的速度很快“太宗拓定南北,户犹三百伍拾柒万四千二百五十七。此后递增,至徽宗有一千八百七十八万之多”。富裕起来的人们开始享受生活,“垂髫之童,但席歌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这是词得以繁荣的社会原因。
牋牋牋 其次,是受到上层人物的大力提倡。史载太宗和真,仁,神三宗“俱曉声律,徽宗之词,犹擅胜场。........南渡以后......高宗能词”云云。普天之下,均以能词为荣。
牋牋牋 《宣和遗事》里有一段词林佳话,很有意思,大意是这样:
牋牋牋牋牋宣和间,上元张灯,许士女纵观,各赐酒一杯。一女子窃所饮金杯,卫士见之,押至御前。女诵《鹧鸪天》云:“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观鹤降笙箫举,不觉鸳鸯失却群。牋牋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脸生春。归家切恐公婆责,乞赐金杯作照凭。”徽宗大喜,以金杯赐之,令卫士送归。
牋牋牋牋 一个普通女子能够即兴为词,写得可能有些夸张,但亦颇能说明当时社会风气。宋公明的出口成章,看来亦不足为奇了。
牋牋牋牋
牋牋 了解,拜读。唐诗宋词,一点不假。文中一女子尚能作出绝妙好辞,可见宋代诗风盛行啊!!古人爱读书,让今人羞愧啊
问好佛版,祝您吉祥,开心快乐每一天 谢谢靖版,写了点读书随笔。请多批评哈 不提苏轼柳永, 也不讲辛弃疾周邦彦, 单捡梁山强盗说事, 便生动形象地将宋词盛况津津有味地描述出来. 真个眼光独见, 滋味也鲜. 欣赏了! 佛版文底颇厚, 读者受益匪浅. 谢了! 进来学习一下 宋词在文学的阆苑里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普及开来,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宋词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堪称一绝。
宋江四海之内皆兄弟,经常替人排忧解难。在民间是一个非常愿意做好事的热心人,家喻户晓的人物。其人刀笔精通,吏道纯熟,仗义疏财,平生好结各路江湖好汉,人称“及时雨”。
《水浒》中托名宋江的诗词,就诗词而言,确有可观之处;它们是“宋江”思想、情感、欲望的真切表达,故而丰富了他的形象。
学习唐宋诗词,宏扬中华文化。 佳作欣赏!问好佛兄!
回 3楼(船人) 的帖子
谢谢老兄繆赞。回 5楼(青鸟欢歌) 的帖子
欢歌兄所言极是。后人假托的宋词还真不少,据说岳飞的《满江红》都有问题,哈哈回 6楼(我向何方) 的帖子
何方兄好。刚读完您的大作《李贺和他的诗风 》,受益匪浅。问好。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