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牛肉面
台湾牛肉面是台湾平民百胜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美食,遍布台湾省大街小巷。台湾牛肉面主要选料为黄牛肉,以腱子肉、肋条肉、牛板筋为主要选料切成大小适中的肉块,用沸水汆烫。葱、姜下油锅爆香,然后加入调料去腥提味,接着再炖煮数个小时,这样牛肉吃起来香气十足,而且软而不烂更具有口感,再搭配上筋斗的手擀面及去油解腻的酸菜或者小青菜一起食用,香软牛肉,浓郁汤头,清爽小菜。融汇牛肉原汤和面别具一格的台湾味道。在台湾,有着「牛肉面之都」美誉的台北,每年都要举办盛大的「台北国际牛肉面节」。此次台湾游本人也专请教牛肉面大王,据牛肉面大王讲,一般家庭也不大懂得煮牛肉的方法,牛肉部位的挑选有很多学问。迭择黄牛肉的保水性比水牛好,肉色比水牛肉明亮,较鲜红,而且黄牛产肉率高,脂肪少,一般食用的牛肉多选用黄牛肉,只是专门饲养来食用的黄牛不多,物以稀为贵,价格当然就高了,牛肉面如今是百胜的平常食品,因此如果能吃到一碗真纯的有肉有汤的牛肉面是很大的享受。据牛肉面大王讲,牛肉面纯与真是指各种以炖煮过的牛肉块为主要配料的面食,其根源已难以追溯。但如今在台湾地区最为普遍、享誉最高的一种牛肉面,应属在台北地区自己发展起来的纯直红烧牛肉面,尤其是以台北市此家牛肉面最为有名。店小人多,忙中不乱,一字排开,声势吓人,最为大肚的老板,以吃饱为主,无限量加面,不浪费为原则,在台北街景一奇。很多赴台观光者,点定到此一游,吃碗牛肉面再拍照留念。台北郝龙斌市长在“台北国际牛肉面节”开幕式的致辞中说:“台北上自五星级酒店,下至一般级别的宾馆,大街小巷的美食,处处都可以吃到牛肉面,说牛肉面是台北人的至爱名副其实”。在海外通称“台湾牛肉面”,是本地与观光食客的最爱。台湾吃牛肉面的学问非常讲究,牛肉面爱好者就认为,吃牛肉面应该“带点野性”,不需要多余的服务,更要有些喧闹、热气蒸腾出汗水的感觉,大口吃肉大口喝汤,才是吃牛肉面体现出的“王道与霸道” 味道。吃完后感觉体会到,除了喧闹氛围和滿身汗水,每位观光顾客进门后看到一口熬满汤汁的大锅,都让牛肉面更添一丝怀旧的色彩。除了吃牛肉面的学问外,牛肉面的做法也是非常讲究的叫一青二白三黄四绿五红。其中熬煮五天的高汤“一清”,白肉锅“二白”,乔麦面“三黄”,香菜、青蒜衬味的“四绿”,辣椒加味的“五红”,这才能算上一碗真正美味的台湾牛肉面。
牛肉面的牛肉炖煮也很讲究。黄牛肉适合炖煮,但不论是清炖或红烧牛肉面,光是在选材上各家有各家的取材很大的不同,每家在牛肉的挑选上更是五花八门。有的用牛腿下端牛腱部份的,有用腿肉上端腰窝靠近接近大腿部位的牛腩,有用牛胸肉的,也有用牛肩肉的或其他部位,当然也有混合不同部位的。最常见的腱子肉是将牛只前後小腿去骨後所得的肉块,肉的脂肪较少,不过由于腱子肉中有许多连结组织,不容易煮散,因此极适合长时间炖煮。其次常见的牛腩面,肉块平扁一些,较牛腱容易炖煮,口感不错,但较油腻,清炖牛肉较常选取这一部份的肉。至于牛胸肉适合大块炖煮再切片或切块。当然更多是加牛筋和牛肉一起的半筋半肉牛肉面,还有加牛肠、牛百页、牛杂等煮成的牛杂面,也是老配方。简简单单一碗牛肉面做好也有很多学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