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墓,一直是种神秘的存在,而正是这样的存在,使得无数人的好奇心都被勾起。其中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三叔的《盗墓笔记》。无论是从最初的小说,还是到后来的电影、电视剧,无疑都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但是你知道吗?和盗墓比起来,更加可怕的是以保护的名义破坏古墓!谁叫古墓本身就是件比那些珍奇异宝更有保留价值的东西呢?然而面对着大量价值连城的宝物,谁还会想到将古墓完整的保存?就连我们熟知的郭沫若也不例外,早在1955年,郭沫若就提出要挖掘十三陵的长陵,虽然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长陵被保存下来,但定陵却作为了无辜的牺牲品。
在挖掘定陵的过程中其实很顺利,不少珍贵的物件被发现,但也正是这样的顺利,给考古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悲剧”,大多数文物因考古人员经验的不足被毁,万历帝和他两个皇后更是被大火烧尽。
而伴随着悲剧的到来,各种诡异事件也接踵而至。其中最吓人的,非“帝后棺椁与七条人命”这个故事莫属。据说在1959年,万历和两个皇后的楠木棺椁被扔到了宝城外边的山沟中,并且被附近农民一抢而空。
就在这其中,有一对年迈的夫妇,打算用这珍贵的楠木打做棺材以备后事。当第一具棺木制成后,老太太便蹬腿归天。紧接着第二具刚一完工,老头子也一命呜呼了,俩人前后不到半个月。
还有一个名为赵喜的农品将棺椁的木板做成了两个躺柜放在堂屋中。而就在某个周末的中午,赵喜和其老婆下完地收工回家后,悲剧发生了,他们二人的四个孩子被憋死在躺柜中,并且孩子们的手指根部渗出了血渍,柜壁布满了抓过的痕迹。当然,这并不是悲剧的结束,在四个孩子死后,这夫妻二人又生了四个孩子(3女1男),但其中的这个男孩在高中毕业不久后,却在一个静谧的深夜,趴在躺柜上神秘地死去了……
除此之外,挖定陵所出现的诡异事件还有很多很多。现在想来,挖掘古墓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这些珍贵的宝藏原本就属于墓下,完整的墓葬不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无价宝物?在这点上,外国人的的确确比国人做得好。
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皇家博物馆”里,展有一座被称为“祖大寿墓”的完整中国古墓。当然,这座古墓并非是偷盗所得,而是光明正大买来的!至于购买的过程,就要追溯到1919年了。
在当时,加拿大的“安大略皇家博物馆”委派给英国皮货商克拉虎一个采购任务,从中国买座明清的墓葬运回加拿大。在经过克拉虎反复挑选后,最终有一座名为“祖大寿墓”的墓葬被选中。然而,与克拉虎联系的人自称祖大寿的后人,如果真是这样,那算不算是“欺师灭祖”了呢?不过也难怪,在当时50大洋已经算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更何况为了完整的将墓葬运到加拿大,他们更是零零总总花费了两万多大洋!
然而虽说古墓确实有着无价的收藏价值,但是作为外国人,花费这么多的钱来搬运中国的古墓值得吗?必然是值得的,因为除了古墓自身的价值外,还有一点是更值得外国人这样忙活的,那就是墓的主人。
从墓的名字来看,墓的主人应该就是“祖大寿”,这可是一个传奇人物。首先,他的一生战功显赫,不仅干掉了满清老祖努尔哈赤,而且还在降清的过程中出尔反尔,前后两次投降,但却并未承担汉奸的骂名。其次,他有着一个了不起的侄子吴三桂。最后,他的后人成功的
卖掉奉献了他。
然而,上述的第三个理由并不成立,因为“祖大寿墓”的真正主人并非是祖大寿,而是他的儿子。至于到底是他名义上的长子祖泽润,还是亲生长子祖泽溥就不得而知了。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证据推翻了墓主人是祖大寿的说法呢?
首先,“安大略皇家博物馆”给出的墓葬资料是其来自北京清河的永泰庄,但在辽宁兴城所出土的一尊祖大寿谕祭残碑中,记载了其在死后葬在了辽宁宁远西河右岸的“镇国将军祖公茔”,而非北京。其次,这些自称为祖大寿后人的卖墓者的身份根本无从知晓。再加上墓葬本身的文字已经被磨损掉不少,更是给这座墓葬增添了一层神秘。但无论这座墓葬的主人到底是谁,都已不再重要,因为它已经不属于中国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除了这座墓葬以外,中国的文化遗产还有不少被外国人拿去了的,并且在他们的国家大肆推广应用。与外国相比,中国所保留下来的本国文化又有多少呢?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当时这个古墓没有被买走,如今还能完好的存在吗?这点真的值得我们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