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710|回复: 4

[知识园地] 钱币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30 16: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到文化,人们首先会想到诗歌、散文、戏剧等,以钱为描写对象、与钱币相联系的文艺作品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历代咏钱诗有不少首,其中较有名的是唐李峤、清袁枚的《咏钱》各二首,想象丰富、句句用典,艺术性相当不错。又有一些诗歌是抒发对官方货币政策的看法的。如唐白居易《赠友五之三》批评了官方不顾实际情况向农民征收现钱税的错误法令。他在诗中咏道:“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
宋陈造《钱弊》抨击了当局人为地划分铁钱区的作法。还有钱币收藏家们的诗作和描述集币活动的诗作,如清末叶德辉的《古泉百咏》、宋梅尧臣写朋友刘分文集币情趣的诗作等。赋和韵文是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其中最应称道的关于钱的韵文是东晋鲁褒的《钱神论》,这篇嘲笑金钱崇拜的韵文,挥挥洒洒,把崇拜金钱者的心态刻划得淋漓尽致。以钱为主题的还有宋洪咨夔《大冶赋》和佚名《钱赋》。与钱币联系的散文中突出的有唐张说《钱本草》和元陶宗仪《辍耕录》中收录的《乌宝传》。专门描写钱币的戏剧固然是不会有的,但与钱币关系密切的戏剧却有一定数量。早在宋代,就有嘲笑张俊“钱眼里坐”的杂剧,有讽刺官方发行当十钱的杂剧。元代有乔梦符的杂剧《金钱记》,剧情是述以钱作信物的一对情人的悲欢离合的。此外,还有号称中国古代十大喜剧之一的元人郑延玉的《看钱奴》,有清人李玉的《太平钱》和叶承宗的《孔方兄》。有些戏剧从整体上看,与钱币关系并不大,但其中有些段落的戏词,却是讲钱币的,有些写得很有文采。与杂剧联系密切的还有散曲,近年报刊上曾发表介绍清佚名《南中吕·驻云飞·邓通叹钱》的文章,它确是我国钱币文化的珍品。
 楼主| 发表于 2008-4-30 16: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讲中国钱币文化,不能不讲有关钱币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它们也是中国钱币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之一。这里要特别讲到关于青蚨的传说。青蚨本是一种昆虫的名字,但古人却赋予了它神奇:将青蚨母亲和青蚨子女的血分别涂在钱上,人花涂有母亲血的钱后,这些钱不久就会自己回归与涂有子女血的钱团聚,反之也是一样,这样,人的钱就可以永远花不完。老字号名店“瑞蚨祥”的名称就与此相联。此外,还有关于“上清童子”、佛教金钱比丘的传说,也是颇脍炙人口的。有关钱币的历史故事,自然首推关于邓通的故事。汉文帝宠爱邓通,有人给邓通相面,说邓通将来会穷饿而死,汉文帝就把铸币权赏赐给邓通,他满以为这样邓通的钱就一辈子花不完了。但汉文帝一死,政治形势变化,邓通最终还是穷饿而死了。这一曲折的故事被后代文人发挥延展,写入很多的文艺作品中。

在中国钱币文化宝库中,还有与之联系的寓言(如《见金不见人》嘲笑了只顾金钱而忘记一切的人)、典故(如九府、鹅眼、贪泉)、话本(如《宋人话本七种·志诚张主管》)、格言谚语等。

在中国钱币文化中,除了以语言文字表现的以外,还有另外的一些形式。其中最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是风俗文化中与钱币联系的部分。如在生育风俗中,我们可以看到“洗儿钱”。唐天宝年间,杨贵妃演出了一场为干儿子安禄山“洗儿”的丑剧,就是由此派生出来的。在婚嫁风俗中,有“撒账钱”。在节庆风俗中,有所谓的“金钱会”,即由帝王或权贵抛撒钱币助兴等。风俗文化以外,还有与钱币联系的绘画(如财神像)、雕塑(如金钱豹)、剪纸(如吊钱、刘海撒钱)、魔术(如烧钱、钱匣变钱)等。

还有一些文化是与钱币联系密切的,那就是凝聚在钱柜、扑满、钱罐、钱包等与钱相关的用品上的文化,除了它们外观上蕴含的文化艺术外,还有与它们联系的文艺,如古人的“扑满诗”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30 16: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钱币文化,还应当包含下述的文化,那就是非流通的类钱、钱形物文化。自古以来,钱币收藏者和钱币学家都是把它们二者“一视同仁”的。这里讲的类钱、钱形物主要包括压胜钱、祈祝钱、供养钱、冥钱(特指流通币以外者)、占卜钱与游戏钱等。中国古代的流通钱币,特别是方孔钱,图案较少,但类钱、钱形物上,却是以图案见长的。压胜钱上既寄予了较多的宗教内容,于是压胜钱上就有神魔、刀剑等图形,它们要表现某种宗教思想。祈祝钱要表达人的美好祝愿,在祝贺婚姻的类钱上,就有龙和凤的图形,有龙凤呈祥的精美文字。说到占卜钱,人们往往认为它似乎只同封建迷信联系,其实这种认识是有失偏颇的。古代有关汉代严子陵的钱卜故事、宋代狄青钱卜的故事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大将狄青机智地通过钱卜,使部下增加了战胜敌人的信心,这在历史上是一直传为美谈的。说到游戏钱,人们就会联想到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据说她对打马格棋作过专门研究,写过书,而“打马格钱”与她有密切联系。另有“选仙钱”,宋人王王圭在《宫词》中就写过宫中的人玩这种游戏,咏及“尽日闲窗赌选仙,小娃争觅到盆钱”。现在我们看到的选仙钱正面是“仙人”像(如诗仙、醉仙等),背面则是一首诗,这种钱于是又被称为“诗钱”。这里我们还应讲到,有些事物即非铜铸,也无钱文,只是某些方面与钱有些相似,与这些事物联系的文化也应归入广义的钱币文化。如花草中有一种金钱花,唐朝诗人写过多首《金钱花诗》。人们称圆形苔藓斑点为苔钱,唐宋间有好几位诗人写了《苔钱诗》,《金钱花诗》、《苔钱诗》内容多涉及真正的钱币,也是一种钱币文化。

中国钱币文化,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底蕴深厚,是奥妙无穷很值得很好挖掘的宝库,应当予以重视和很好利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落寞青衫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5-1 01: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 17: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收藏钱币也能从一方面了解各朝代的历史文化,也反应了当时社会的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