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6-15 22: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各有所好于2008-06-07 10:57发表的 :
山药是什么?药材,食品?
山药是薯蓣科植物山药的块根,主产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地,以产在河南博爱、沁阳、武陵、温具等地(古淮庆所属)的质量最佳,俗称“淮山药”。山药以质坚色白粉足者为佳。待霜降后采挖,洗净去皮或用硫黄熏、晒干或风干成毛山药;或再经浸软后,搓压成圆柱状,磨光为光山药。使用时润透切片,补气生津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li]山药补气又养阴,为肺、脾、肾三经平补之药
[/li] 山药味甘性平,不热不燥,是补益肺、脾、肾三经之药。本品甘润,既能益脾胃之气,又能滋脾胃之阴,是补益脾胃的佳品,可用于脾虚所致的食少便溏、小儿营养不良、妇女带下和胃阴虚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山药也长于补肺益肾,适用于肺肾阴虚诸症,对肺虚久咳、肾虚遗精有较好的疗效,亦适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病患者。但对于湿盛中满者应慎用,以免助湿恋邪。
[li]山药具有扩冠、镇咳、抗衰老等作用
[/li] 据分析,山药含有皂角、黏液质、胆碱、淀粉霉、胺基酸等物。研究证明,皂角有明显的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微循环及轻度抗凝作用。另外山药还能增加T细胞比值、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性机能。还有助消化抗衰老的滋补作用。
含有粘液质、胆咸、淀粉、醣类等。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神农本草经》中指出“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本草纲目》也指出“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山药既能补气,又能养阴,补气而不滞、养阴而不腻、为培补中气最平和之品。
山药为重要之国际性农园艺与根茎类作物,具高产及富含营养价值之特色,自古以来即被国人利用为上品之补虚保健食品及生药材料,农业委员会及农林厅亦将山药列为重点发展作物。
根据试验资料及医药典籍可知,山药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及粘质多糖体或 Diosgenin等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可促进interferon之诱生与T细胞数之增生,具备抗肿瘤与抗关节炎之作用,另有消除蛋白尿、抑制细胞突变及降低胆固醇等作用。
全球山药之众多种原中应有不少具备上述之疗效,值得进行引种、评估与探讨。本计划主要工作项目包括山药种源之收集、基原植物之确定、繁殖、田间试种,成份分析及萃取、临床试验、产品设计及推广。
山药简介 山药又称淮山(最佳的淮山来自于大陆河南省武陟县地区,这个地区在夏朝时称为″覃怀″,周朝时改称″怀邑″,于秦朝时再设怀县。隋开皇十六年置武陟,从唐贞观元年废怀县为武陟,唐时于武陟置怀州,于是历代均以武陟为怀,以怀相称武陟至今。这说明“怀”的典故。明清时期称武陟所产的山药为怀山药,因怀与淮发音相同,就简写淮山。其实淮山所指的是:“怀”地区所出产的“山”药。)、薯蓣,薯蓣科薯蓣属植物,学名Dioscoreaspp.,俗名薯蓣、长薯、条薯、田薯、山薯、大薯、山药薯、红薯,为多年生蔓性植物,主要食用部位是地下块茎,形状可分圆形、掌状、纺锤状、长形及块状等,一般上以长形山药的滋补作用最好,而以肉质洁白、质地细致且无纤维者更为上品。 于每年春季时萌芽,夏秋时地下块茎发育快速,入秋后,茎叶渐渐萎黄凋落,藤枯后,即进入采收期。
在秦汉前,已把山药视为像地瓜当的三餐主食,无毒性不仅可供食用,也可以入药,或做为保健用途。山药的效用包括抗菌、扩冠、镇咳、抗衰老、抗氧化、增加免疫力,对癌细胞具毒性(防癌)、壮阳、增强免疫功能,可促进interferon之诱生与T细胞数之增生,具备抗肿瘤与抗关节炎之作用,另有消除蛋白尿、抑制细胞突变及降低胆固醇等作用,多吃山药也不会发胖。因为山药名字的因素,现在许多人把它当药用,其实古代称山药为薯蓣,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唐代宗时,因为皇帝的名字是“预”,为了避讳只好改名为薯药;到宋英宗,又因为英宗名“署”,只好再避讳一次,薯药就成山药。
山药分布的范围十分广泛,常见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其中以中南美洲为 最多,次为亚热带地区及非洲,其他部分地区也都有种植,山药有许多不同种类,其栽培和生产的方式也会因为地域或品种不同而有差异。山药在热带地区的年产量仅次于树薯和甘薯,但营养价值超过它们,可说是最重要的根茎作物,也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山药的成分
1.山药含丰富淀粉质、蛋白质以及必须氨基酸。
2.维生素:山药富含维生素A、B1、B2,以及维生素C。
3.矿物质:含有钙、磷、铁以及碘。
4.其他:另具粘液质(黏质液含有贺尔蒙的基本物质,有促进贺尔蒙的合成作 用,并能提高新陈代谢,改善体质)、尿囊素、胆碱、纤维素、脂肪。
山药的功效
山药性平、凉润、味甘而无毒,健脾胃、补肺肾,主治泄泻久痢、消渴、虚劳、咳嗽、遗精、带下及小便频仍等,在民间视为滋养强壮药,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它的功效是:“主伤中,补虚赢,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而本草纲目也指出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由此可以了解它是对身体相当有助益的一种食品(中药),故山药滋阴补气,补气而不滞、养阴而不腻、是培补中气最平和之品。
实用小秘笈
1.将新鲜的山药捣烂后外敷使用,对于痈疮肿毒及冻伤具有消炎消肿的作用。
2.将山药使用于中药剂方时,可单味使用,也可与其他补品或药物配合,制成煎剂、散剂、药粥及成药等,但应依中医师的处方服用。
3.山药具有健胃整肠的效果,常用于老年人或身体虚弱的人,有腹泄的情形时,可将山药与粳米,1比1的比例煮食食用,可减少腹泄的现象,改善虚弱体质,要注意,这是属于食疗的方式,故效果并非速效型的,须要长期食用,才能对肠胃功能以及体质的改善有帮助。
4.妇女虚寒体质,时常脸色发青,白带分泌物不正常,可于每日早晨食用山药粥或是煮成干饭食用,有改善的效果。
5.幼童睡觉不安稳,并且在入睡后常冒虚汗,这现象在中医称为“阴虚”,而又加上食欲不振,大便不正常,此时可用山药滋阴健胃改善阴虚体质。
6. 对于轻、中度糖尿病的消渴症及高血压患者,也有相当大的疗效,可于每日以山药薯加排骨煮汤亦可配合中药作为消渴饮料,也能用山药、鲜乳、冰块加少许水以果汁机打汁作为消暑饮料。
山药的选择及处理方法
1.选择山药要以外观完整、须根少,没有腐烂的为佳。
2.大小相同的山药,则以较重的为较佳。
3.山药外皮含植物碱,故处理时最好戴上手套,或处理前先用盐水洗手。
4.新鲜山药削皮时会有黏液,在水龙头的细水下削皮会比较好削。
5.新鲜山药有强列烈的抗氧化作用,所以不能用金属制的刀削皮或切割,要用塑胶刀或是竹刀切割。
6.切好的山药没有马上食用,最好先浸泡在柠檬水中。如果山药有切 口,就在切口处浸泡米酒先吹干后再用纸巾包裹密封,以免氧化。
7.买回的山药不要急着放入冰箱,只要整支完好未切,只要放在阴凉通风处,阳光不要照射,保存期限可达三个月。但是已切开或削皮,可用塑胶袋包起来,并记得挤出多余空气,将之密封后放置冷冻库保存。
8.山药买回家后不要做预先去皮处理的动作,只要在食用前将所需的部分切下,削皮、洗净、下锅,此时风味最佳。因为山药如果削皮后没有立即烹煮会变黑,因此最好削完皮后浸泡在醋水、柠檬水或食盐水里,可避免氧化变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