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633|回复: 3

[病防] 给生病的鸽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22 18: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鸟类疾病与防治
一、衣原体病
衣原体病是一种能由禽类传染给人的疾病,又称鸟疫、鹦鹉热。
病原:病原为鹦鹉热衣原体。衣原体对高温的抵抗力不强,55℃经5分钟、37℃经48小时即被灭活。日光照射下最多存活6天,在水中最多存活17天。本衣原体对酸和碱的敏感性较低,但易被季铵化合物和脂溶剂等灭活。一般消毒药如氯化苄烷铵碘酊溶液、70%洒精、3%过氧化氢可在数分钟内破坏其感染性。本病原对煤酚类化合物和石灰具有抵抗力。
流行病学:鹦鹉热衣原体对各种鸟均有致病性,鹦鹉、鸽子最具有易感性。病鸟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可由污染的尘埃和散在空气中的液滴经呼吸道或眼结膜感染,螨等吸血昆虫也可传染。由于人也可被传染,因此 要注意自身的保护。
症状:由于衣原体毒力强弱不同,病鸟的临床表现也不一样。鹦鹉、鸽子等可呈显性感染。患病鹦鹉精神委顿,不食,眼和鼻有脓性分泌物,拉稀,后期脱水、消瘦。幼龄鹦鹉常归于死亡。成年鹦鹉可康复,但长期带菌。病鸽精神不安,眼和鼻有分泌物,厌食,拉稀,成鸽多数可康复而成为带菌者。
防治:要控制传染源。引进的新鸟先要了解当地是否有衣原体病存在,有条件的可做血清学检查。隔离观察2周后方可入群。病鸟粪便、垫料、羽毛要认真处理,笼具应严格消毒,消灭吸血昆虫,严防此病传播。可用四环素(包括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治疗,氯霉素有毒性,不能用。治疗量为每千克饲料加2 ~ 4克。这对隐性感染者效果不大。治疗应在严格的隔离条件下进行,数量少时应考虑淘汰病鸟。
  二、新城疫
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特征为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
病原:该病由副粘液病毒属的病毒引起。此病毒对消毒药、日光及高温的抵抗力不强。2%的烧碱、1% ~ 2%的甲醛、1% ~ 2%的来苏尔等消毒剂均可于20分钟内将其杀死。在夏季,阳光直晒下约半小时死亡。加热至70℃经2分钟死亡。在舍内,30℃~ 32℃能存活3周至1个月。
流行病学:家禽易感此病,野生鸟和观赏鸟也易感染此病。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鸟,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都能传染。除经口传染外,带毒的飞沫、尘埃可进入呼吸道而传染。病毒也可以经过眼结膜、泄殖腔和皮肤进入鸟体内。
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3 ~ 5天。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三种类型。最急性型:突然发病,常无特征症状而迅速死亡,多见于流行初期的幼鸟。急性型,病鸟食欲减退,垂头缩颈,翅滂下垂,状似昏睡,咳嗽,呼吸困难,有粘液性鼻漏,常伸头,张口呼吸,鸣叫异常,口角流出多量粘液,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黄白色。有的病鸟还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极高。慢性型,初期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不久后逐渐减轻,但同时出现神经症状,站立不稳,头颈向一侧扭转,动作失调,反复发作,最终瘫痪,病死率低。
防治:严格饲料管理,保证供给全价饲料。新买入的鸟必须隔离观察2周。
病鸟用过的笼具、用具、水罐和食罐要彻底清洗、消毒。发病鸟要与其他健康鸟隔离治疗,认真处理死鸟。
预防的最好方法是免疫接种。饲料中适量加入些抗生素、维生素A等,避免继发感染其他疾病。饲喂笼养鸟繁殖预混料和“鸟乐”4号也有一定的效果。
  三、法氏囊病
本病的主要特征是腹泻、寒颤、极度虚弱、法氏囊和肾脏病变。
病原:本病病毒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该病毒的抵抗力很强,在60℃经90分钟仍不能灭活,在-20℃可生存3年之久,在pH值12的强碱环境中保持30℃以上1小时方能杀死。在紫外线及日光下有耐受力,从病鸟笼内清除的粪便、饲料、饮水等,经过52天仍保持传染力。舍内螨、蚊、小甲虫等能带毒传播。首推的消毒药为甲醛,其次为人医用氯胺丁等,此外毒菌净、新洁尔灭等也有一定效力。
流行病学:幼龄鸟易感染。传播方式包括直接接触和通过饲料、饮水、垫料、粪便、尘土、笼具、人员衣物等间接传播。这种病毒不仅能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还能通过鸟卵进行传染,某些昆虫也能带毒传播。
症状:潜伏期很短,最初发现有些鸟有啄自己肛门的现象,接着病鸟羽毛蓬松,采食量减少,畏寒,精神萎靡,缩头,闭眼,不愿走动,伏地昏睡,排泄白色和水样稀粪,个别粪便带血,眼窝凹陷,脱水,最后衰弱死亡。
防治:本病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注射鸡传染性法氏囊炎高免血清,每只0.4毫升肌注,注射一次即可。
注射抗传染性法氏囊炎高免卵黄,每只5毫升。
对幼鸟加强护理,寒冷季节要保温,饲料中适当增加多种维生素。饮水中可加4% ~ 5%的葡萄糖,以补充热能,改善体质。
四、马立克病
马立克病又称传染性肿瘤病。病鸟的外周神经、内脏器官、性腺、眼球红膜、肌肉及皮肤发生淋巴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病灶,最终因受害器官功能障碍而死亡。
病原:马立克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群的B亚群病毒。马立克病病毒对刚出壳的幼鸟有明显的致病力。该病毒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在-16℃时可存活210天。它对热的抵抗力较低,22 ℃~ 25℃可保存48小时,37℃时保存18小时,60℃时10分钟即全部死亡。常用消毒药对其有一定作用。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感染禽类,哺乳动物不会被感染。有囊膜的完全病毒自病鸟羽囊内排出,随皮屑、羽毛上的灰尘及脱落羽毛散播,飞扬在空气中,主要由呼吸道侵入其他鸟体内,也能伴随饲料、饮水由消化道入侵体内。病鸟的粪便和口鼻分泌物也具有一定的传染力。
症状:根据病变发生的主要部位与症状,本病可分为3种类型:神经型、内脏型、眼型,有时也可混合发生。神经型:主要侵害外周神经,最常侵害坐骨神经,常见一侧较轻一侧较
重,刚发生时不完全麻痹,步态不稳,以后完全麻痹,不能行走,蹲伏在地,一只腿伸向前方,另一只腿伸向后方,成为一种特征性姿态,;臂神经受侵害时,则被侵侧翅膀下垂;当支配颈部肌肉的神经受侵害时,病鸟发生头下垂或头颈歪斜现象。内脏型:常侵害幼鸟,死亡率高,鸟主要表现为精神委顿,不吃食,病程较短,常突然死亡。眼型:发生于一眼或两眼,丧失视力。
防治: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预防接种疫苗为上策。
平时笼具要严格清扫与消毒,有幼鸟的笼具必须远离其他年龄的成鸟。
饲料中适量加些维生素,防止感染其他疾病。
五、禽痘
禽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通常分为皮肤型和粘膜型两类。
病原:禽痘的病原为禽痘病毒,最少有4种病毒型。禽痘病毒对外界是环境的抵抗力相当强。在上皮细胞屑中的病毒,虽然完全干燥和被直射日光作用许多星期,还不致被杀死;加热至60℃需经3小时才被杀死,在-15℃以下的环境中可保持活力多年。1%的火碱、1%的醋酸或0.1%的升汞可于5分钟内杀死此病毒。
流行病学:多种野生禽类较易感染,鸟类如金丝雀、麻雀、燕雀、鸽、椋鸟也常发生痘疹。发病季节主要是夏季和秋季,此时发病的绝大多数为皮肤型。冬季发病的较少,常为粘膜型。禽痘病毒通常存在于病禽落下的皮屑、粪便以及随喷嚏和咳嗽等排出的排出物中。上述污物到达健禽皮肤和粘膜的缺损中时,可引起发病。另外,吸血虫有传播此病的作用,蚊的带毒时间可达10 ~ 30天。
症状:禽痘的潜伏期为4 ~ 8天,通常分为皮肤型、粘膜型、混合型,偶有败血型。
皮肤型:以头部皮肤多发,有时见于腿、脚、泄殖腔和翅内侧,形成一种特殊的痘疹。起初出现麸皮样覆盖物,断而形成灰白色小结,很快增大,略发黄,相互融合,最后变为棕黑色痘痂,经20 ~ 30天脱落。一般无全身症状。
粘膜型:也称白喉型,病鸟起初流鼻液,有的流泪,2 ~ 3天后在口腔和咽喉粘膜上出现灰黄色小斑点,很快扩展,形成假膜,如用镊子撕去,则露出溃疡灶,全身症状明显,采食与呼吸发生障碍。
混合型:皮肤和粘膜均被侵害。
败血型:少见。
防治:皮肤型鸟如患部破溃,可涂以紫药水。白喉型如咽喉假膜较厚,可用2%硼酸溶液洗净,再滴一二滴5%的氯霉素眼药水。
除局部治疗外,每千克饲料加土霉素2克,连用5 ~ 7天,防止继发感染。
新购入的鸟,要经过隔离观察2周,发现无异常情况后再合群。
此病可用鸡痘疫苗预防。
六、肿眼病
在夏季,尤其是温度高于30℃时,牡丹鹦鹉最易出现肿眼病。有些人不明病因,随便喂消炎药和涂软膏类药物,不但不见好转,反而贻误病情,造成90%以上的鸟死亡。
肿眼病和一般鸟眼发炎、外伤红肿不同,初发现眼病时,鸟体内患病已有10天左右,如果解剖鸟体,体内器官——肝、肠或其他部位已有出血点,发生了霉烂现象。再看眼,眼里含有泪水,身体明显消瘦,乍毛,厌食,还有的鸟出现拉稀现象,粪便形状是中间为绿色的条状,周边为水样。此病由鸟衣原体病毒所致。
鸟衣原体病毒还可导致鸟喘粗气,肺部有湿啰音,性情急躁,伏窝时出现啄羽和咬死小鸟现象。遇到这种情况,马上要将病鸟隔离,对病鸟和其他鸟都要进行消毒。
一般的药对本病没有治疗效果,如眼药水、眼药膏等,不但治不好病,反而起反作用,造成病情加重,眼会进一步肿胀并封起来。封起来后严重者失明,稍轻的眼皮带肉瘤或有白黄色分泌物。以前对其病因已知,但对治疗方法掌握甚少,经过几年研究,北京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研制出胶囊6号、胶囊7号,对治疗此病效果显著。
凡发现肿眼者,室内、笼具等都要消毒,防止传染。
七、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鸟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主要有: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传染性败血霉形体病和曲霉菌病。
(1)传染性喉气管炎
该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出含有血液的渗出物。
病原: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是疱疹病毒科的一个成员。本病毒的抵抗力很弱,55℃只能存活10 ~ 15分钟,37℃存活22 ~ 24小时,但在13 ~ 23℃条件下能存活10天,低温冻干后在冰箱中可存活10年。本病毒对一般消毒剂都敏感,如3%来苏尔或1%苛性钠溶液1分钟即可杀灭之。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侵害家禽,但野生鸟,如野鸡、孔雀等也可感染。被病毒污染的垫料、饮水、饲料、用具、笼具可成为传播媒介。舍内养鸟过多,通风不良,维生素缺乏,寄生虫感染,都可诱发和促使本病发生。
症状:病鸟表现精神委顿,食欲不振,头低垂或向旁弯曲,眼睛和鼻孔中聚有少量分泌物,张口呼吸,喘气,间或喷出带血的粘液或凝固的血液。由于有过量的渗出物和血液在咽喉、气管积聚,常使鸟窒息死亡。
防治: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但一旦产生了免疫力,病鸟即能迅速恢复。可试用樟脑水肌注,缓解呼吸困难。对病鸟要加强护理,注意保暖、通风,饲料中适当加一些多维素,酌用土霉素、氯霉素等控制继发感染。也可接种疫苗。
(2)传染性支气管炎
主要特征为咳嗽、打喷嚏和气管发出啰音。
病原: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属的一个代表种。大部分病毒在56℃条件下15分钟即可死亡,20 ~ 30℃经2月死亡,4℃下可存活142天。对气管中的病毒,用1%的石炭酸、1%来苏尔、0.1%高锰酸钾、70%酒精等,在3分钟内即可将其杀死。
流行病学: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病鸟从呼吸道排出病毒,经空气飞沫传染给易感鸟,此外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笼具等经消化道传染。过热、严寒、拥挤、通风不好及维生素、矿物质供应不足均可促使本病发生。
症状:常表现为伸颈、张口呼吸,打喷嚏,呼吸时发出特殊叫声,夜间最明显。随着病情发展,病鸟全身衰弱,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羽毛松乱,昏睡,翅下垂,鼻窦肿胀,流粘性鼻液,眼泪多,逐渐消瘦。一般不出现下痢。
防治:各种药物对于本病均无直接疗效,但应当用氯霉素、土霉素、复方泰乐菌素等防止继发感染,连用3 ~ 5天。对病鸟加强护理,主要搞好保温和卫生工作,保持空气新鲜,饲料中适当增加维生素。可进行免疫接种。
(3) 传染性鼻炎
由嗜血杆菌引起的鸟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征为鼻腔与鼻窦发炎、流鼻涕,脸部肿胀,打喷嚏。
病原:本病病原为嗜血杆菌,是革兰氏阳性小球菌。杆菌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弱,在22℃的条件下只能存活4天,在45℃下6分钟死亡。一般消毒药及阳光、干燥环境都能很快将其杀死。
流行病学:病鸟及隐性带菌鸟是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由飞沫及尘埃经呼吸道传染,但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传染,麻雀也能成为传播媒介。闷热、寒冷潮湿、缺乏维生素A、寄生虫侵袭也能促使发病。本病多发生冬、秋两季。
症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1 ~ 3天,也有长达2周的。典型症状为:初期流稀薄鼻液,逐渐浓稠,变干后成为淡黄色鼻痂,附着于鼻孔内外,使呼吸不畅,病鸟常摇头或以爪搔鼻部,眼结膜发炎,流泪,继面出现本病的特征性症状,即眼皮及其周围面部肿胀。病鸟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有的有腹泻症状。
防治:根据具体情况可选用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土霉素及复方泰乐菌素等治疗。链霉素应作为首选药物,每千克饮水加100万单位。幼鸟慎用。磺胺类药物常用磺胺噻唑或复方新诺明,每千克饲料加磺胺噻唑5克,或复方新诺明1克,连用5天。土霉素对本病与慢性呼吸道疾病均有中等疗效,每千克饲料加2克,连用5 ~ 7天。复方泰乐菌素疗效较好,对防治慢性呼吸道病的作用胜于本病,安全性好,每千克饮水加2克,连用5天。此外还可选用强力霉素、红霉素等药物。疗程结束后1个月内,每7 ~ 10天再用药1 ~ 2天,预防复发。
(4)传染性败血霉形体病
本病又称慢性呼吸道病。
病原:病原禽败血霉形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离体后迅速失去活力,一般消毒药均能迅速杀死本霉形体。但对新霉素、多粘菌素、磺胺类药等有抵抗力,对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和复方泰乐菌素敏感。
流行病学:本病可经过接触传染,也可由尘埃和飞沫传染。此外,经由蛋的传染是促使本病代代相传的主要原因。寄生虫病、长途运输、卫生不良、通风不好、饲料变质等皆可诱发本病。此病以冬季流行最为严重。
症状:潜伏期10 ~ 21天,病程很长。病主要呈慢性经过,典型症状主要发生于幼龄鸟,若无并发症,则先是上呼吸道发炎,继而出现浆液性、粘液性鼻漏,表现为鼻窦结膜炎和气管炎。随着病程发展则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炎症蔓延到下呼吸道时,症状更加明显,呼吸时出现啰音,食欲不振,生长停滞。
防治:用链霉素及四环素类抗生素治疗有良好效果。但链霉素对幼龄鸟有毒性作用,应严格注意用量,每千克饮水加80万单位,连用5 ~ 7天。复方泰乐菌素,每千克饮水加2克,连用5天。螺旋霉素也有相当疗效。为防治肠道杆菌的继发感染,可用呋喃唑酮拌入饲料或溶于水中,连用7天。在使用抗生素时,应考虑轮换或联合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
(5)曲霉菌病
这是一种常见的霉菌病,又称霉菌性肺炎。多种禽类和哺乳动物均可感染。
病原:本病一般由多种霉菌混合感染引起,其中致病力最强、起主要伤作用的是烟曲霉菌。霉菌繁殖很快,在温暖、潮湿的适宜条件下24 ~ 30小时即产生孢子。抵抗力极强,煮沸5分钟、120℃干热1小时、3%烧碱浸湿3小时,均不能完全杀灭。在常温下能存活数年。消毒剂仅有微弱的效力。
症状:主要症状是严重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喘气、很少采食,饮水较多,后期有腹泻,很快窒息或衰弱死亡。霉菌入侵眼部引起眼炎。
防治:首先要消除病因,防止饲料等发霉。每千克饲料加制霉菌素3片(每片50万单位),每千克饮水加硫酸铜0.5克,两药并用5 ~ 7天。近几年来有用口服碘化钾的方法治疗的,每千克饮水中加碘化钾5 ~10克,具有一定疗效。
八、肠胃炎
本病大多由饮食不洁引起,饲喂过多的青饲料也可引发该病。
病鸟表现为精神萎靡,消化不良,粪便粘稠有恶臭,肛门周围常沾有粪便,有时出现便血。一旦出现便血则病情较重,很快便消瘦。
防治方法:注意笼具、饲料的清洁卫生,尤其不饮变质的水,不吃变质的饲料。病鸟要加强护理,并要隔离饲养,喂痢特灵0.2 ~ 1毫克(人定量的1/3),鸟自己能饮水时可将药溶于饮水中。有药的饮水必须每天更换,夏天每天更换2次。喂时必须搅匀,以免药物沉淀。没有痢特灵时可用蒜泥代替,效果也很好。夏天多饮些茶水、豆汤或盐糖水等,可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九、球虫病
球虫病各种鸟都会发生,且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病愈的鸟仍会生长发育受阻。雏鸟对本病的易感性高于成鸟。成鸟带虫无临床症状,但体质瘦弱。病鸟粪便呈绿色、黑褐色或红色。球虫卵囊经口感染后引以此病。
病原:危害鸟类的球虫病主要有两类:一类为艾美耳属,其卵囊内含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中含2个孢子;另一类为等孢子属,它常引起野禽发病,它的卵囊中有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中有4个孢子。其他还有温扬属、泰择属、隐孢属等球虫。各种球虫对鸟类宿主都有选择性,一种鸟有时感染数种球虫。鸡形目、鸽形目、雁形目、鹤形目、鹈形目、鹦形目等的禽常受到艾美耳属球虫感染,而等到孢子属球虫常感染隼形目、鸡形目、佛法僧目、鸮形目、鹦形目的禽。球虫的侵害部位从十二指肠到泄殖腔,包括盲肠,也可以侵害一些鸟如天鹅、猫头鹰的肾脏。各种球虫对宿主侵袭后不产生交互免疫力,即一种鸟在感染一种球虫后还会受到其他种球虫的感染。
流行病学: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球虫病。潮湿的垫料及温暖的环境易引起此病。球虫卵囊对外界环境和多种消毒药都有很强的抵抗力。在一般土壤中可存活4 ~ 9个月,在2 ℃~38℃的潮湿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在50℃~ 60℃的温度下可存活1小时。但卵囊对日光、火焰、干燥条件及堆沤发酵极为敏感,在堆沤的粪便中只能存活115小时,在日光下数小时即可使球虫卵囊死亡,用2%氢氧化钠消毒地面和用具能杀死卵囊。
症状:症状的轻重与鸟的种类、健康状况、鸟的年龄及吞食卵囊的数量有关。表现形式基本相同,贫血、消瘦、口渴和腹泻。不同种球虫所侵袭的肠道部位不同,如布氏艾美耳球虫侵害小肠下半部、直肠和泄殖腔,柔嫩艾美耳球虫侵害盲肠。根据以下情况可诊断此病:腹泻带血、雏鸟病重、粪检有虫体。剖检口腔、咽部、食道和卵囊可见到湿的粘性分泌物和干酪样物质。肉食鸟吃了病死鸟而发病。发病鸟肠道的壁层能看见红色、界限清楚的圆形小出血点。
防治:由于球虫易产生抗药性,所以,在使用药物时,要确定用药程序,避免一种药长期使用。目前使用的新药很多,平均2年出1个新药。饲料中添加制菌磺片0.5%,连用3天,停药2天,再用3天。敌菌净磺胺合剂按0.2%浓度混入料中,连用3 ~ 5天。球痢灵0.0125%混料饲喂,连投30 ~ 40天。球虫净0.0125%混入料中饲,喂连用5天。痢特灵0.02%~ 0.04%混料或饮水服用,连用3 ~ 5天。盐霉素0.007%混料饲喂、饮水。
应注意成鸟与幼鸟分开饲养,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对未发病的鸟,用上述药进行预防,并要加强消毒。多喂含维生素A的饲料,以增强抵抗力。搞好鸟舍笼具的卫生和消毒工作,保持干燥通风。饮水和饲料不要受污染。

十、螺旋体病
本病主要特征为体温升高。此病通过中间寄主波斯锐缘蜱而传播。
病原:该螺旋体属于螺旋体目密螺旋体科。
流行病学:家禽、野禽均可发病。蜱吸病禽血时,螺旋体则随血液进入埤体内,在消化道中停留3 ~ 4天,第14天时,在唾液中出现,此时,如蜱叮咬健康鸟,即可造成本病的传播。
症状:从蜱叮咬鸟至鸟体温升高一般经5 ~ 7天或更长一段时间,在体温升高前1 ~ 2天,血液中的螺旋体即大量繁殖,病鸟随即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至42.5℃ ~ 43℃,精神委顿,嗜睡,羽毛松乱,并出现拉痢症状,粪便呈淡绿色。病鸟明显虚弱,行走摇摆不稳,最后衰弱而死。
防治:各种抗生素对本病均有效。平时应注意消灭蜱,可采用药浴等方法杀灭鸟体表的蜱。

十一、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包括:脐炎、急性败血症、气囊炎、全眼球炎、肉芽肿、输卵管炎和蛋黄腹膜炎等。
病原:本病病原为大肠埃希氏菌,通常称为大肠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也是动物肠道内的常栖居菌,许多菌株无致病性,而且有益,能生成维生素B、维生素K,供寄主利用,并对许多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大肠杆菌的一部分菌株有致病性,或者平时不致病,而在寄主体质减弱的情况下能致病。
大肠杆菌具有中等抵抗力,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存活期不超过1个月,在寒冷而干燥的环境中能生存较久。一般消毒药对该菌有杀灭力,甲醛和烧碱效力较强。
流行病学:各类动物、野生鸟和观赏鸟皆易感染。通常由于卫生条件差,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缺乏,或有其他疾病时,多易发此病。传染途径有3条:一是母源性带菌垂直传递给下一代;二是种蛋本来不带菌,但由于蛋壳上所沾的粪便等污染带菌,从而在孵化时侵入卵的内部;三是接触传染,大肠杆菌从消化道、呼吸道、肛门及皮肤创伤等门户都能入侵。饲料、饮水、垫料、空气等是主要传播媒介。
常见大肠杆菌病:
幼鸟脐炎
症状:幼鸟脐炎一般是大肠杆菌与其他病菌混合传染造成的。本病主要发生于出壳初期。出壳雏鸟脐孔红肿并常有破溃,后腹部胀大、皮薄、发红或呈青紫色,常被粪便及脐孔渗出物污染。粪便粘稠,黄白色,有腥味。病鸟全身衰弱,闭眼,垂翅,懒动,很少采食或废食,有时尚能饮水,较易死亡。
防治:加强对病雏的护理,保持温度和卫生。每千克饮水中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连用5天,停药2天,再改为每千克饮水加氯霉素(针剂)50万单位,连续5天,往后可交替使用土霉素、痢特灵等拌料。
对不食的重病鸟,可每只每天用庆大霉素20万单位或氯霉素250万单位,溶于少量清水或10% ~ 15%的糖水中,分两次经口腔滴服。连续数日脐部破溃者可涂紫药水。
气囊炎
症状:本病通常是一种继发性感染,病鸟有呼吸道疾病时,对大肠杆菌的易感性增高,如吸入含有大肠杆菌的灰尘极易发生此病。病鸟的气囊增厚,附着多量豆渣样渗出物,由于原发病的掩盖而不表现出特殊症状。
治疗:最好做药敏试验,以此为根据来选择药物。无条件时可用庆大霉素或氯霉素。庆大霉素每千克饮水加1万单位,连用5 ~ 7天;氯霉素每千克饲料加1克,连用5 ~ 7天。
全眼球炎
症状:本病一般发考在大肠杆菌败血症的后期。少数鸟的眼球由于大肠杆菌的侵入而引起炎症,大多数是单眼发炎,也有双眼发炎的。表现为眼皮肿胀,有能睁眼,眼内蓄积脓性渗出物,角膜浑浊,严重时失明。病鸟精神沉郁,蹲伏少动,觅食困难,最后死亡。
治疗:用微温水加少许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洗眼,每天2次以上。

十二、沙门氏菌病
本病是幼龄鸟常见的急性败血症,以下痢为主要特征。在饲养管理不良和缺乏有效防治措施的情况下死亡率很高。
病原:本病病原为沙门菌属。本属细菌对干燥、腐败、日光等因素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可以生存数周或数月。本属细菌60℃经1小时、70℃经20分钟、75℃经5分钟死亡,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消毒剂和消毒方法达到消毒目的。
流行病学:火鸡对本病有易感性,但次于鸡、鸭、雏鹅、珍珠鸡、野鸡、鹌鹑、麻雀,欧洲莺和鸽也有自然发病的报告。芙蓉鸟、红鸠、金丝雀、绿雀和乌鸦无易感性。本病可经过不同途径传染,带菌鸟是主要的传染源,被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及垫草也可传染。此外,冷热不均、不卫生、营养不良等,均可引起本病的发生。
症状:幼龄鸟嗜睡,食欲消失,胎毛蓬乱,喜躲在昏暗处,缩颈,眼半闭,翅膀下垂,呆立不动,腹泻。粪便初呈乳糜样,以后变为白色,肛门周围胎毛常沾有粪便,有时见肛门被粪便堵住,肛门沾满粪便的病雏鸟在排便时常发出尖锐鸣叫声。此外常常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大多数死亡。
防治:防治药物很多,效果较好的有痢特灵、庆大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土霉素,磺胺类药物对幼雏有时会引起毒性反应,表现为食欲减退,内脏出血等,以不用为好。土霉素按0.2%比例拌入饲料内喂服。或氯霉素按0.1% ~ 0.2%的比例加入饮水中,连用5 ~ 7天。大蒜捣碎加水10 ~ 20倍,每只幼雏每次用0.5 ~ 1毫升,每天4次,连喂3天。

十三、葡萄球菌病
本病主要特征为化脓性关节炎、水疱性皮炎、脐炎、滑膜炎、龙骨粘液囊和翼尖坏疽。
病原:本病病原为金黄色或白色葡萄球菌。其抵抗力在不产生芽孢的细菌中相当强,在干燥的环境中能存活几个星期,60℃经20分钟才能杀灭;普通浓度的石炭酸、福尔马林需30分钟才能杀死;70%的洒精可于数分钟内将其杀死。
流行病学: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在人、畜、禽的皮肤上也经常存在,主要由皮肤创伤和毛孔入侵,引起化脓性炎症。此病对各种动物都有易感性。
症状:
急性败血型:病鸟体温升高,精神萎靡,羽毛松乱,缩头闭眼,两翅下垂,呆立不动,无食欲,有的下痢,排灰白色稀粪,同时伴有局部炎症,大多是胸部和翼下出现紫黑色的浮肿,用手触摸有明显的波动感。关节炎型:病鸟腿、翅的一部分关节(最常见的是飞关节和足部关节)肿胀,热痛,逐渐化脓,足趾间及足底形成较大的脓肿,有的破溃。
脐炎型:脐炎与卵黄囊炎的病原菌大多是大肠杆菌,杂以沙门氏菌和葡萄球菌等,但也有的以葡萄球菌为主。一般来说,发病率比大肠杆菌引起的脐炎发病率低。
防治:对葡萄球菌的有效的药物有青霉素、广谱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但有耐药性的菌株比较多。通常首选的药物是新生霉素,其次是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氯霉素。每千克饲料加新生霉素0.375克,连用5 ~ 7天。卡那霉素1万~ 1.5万单位饮水,连用3 ~ 4天。也可用氯霉素,每千克饲料加0.5 ~ 1克,连用5天。平时要注意清洁卫生,避免鸟的皮肤损伤。
十四、巴氏杆菌病
本病又名禽霍乱,是各种禽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症和剧烈下痢,慢性型发生肉髯水肿和关节炎。
病原:本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禽型菌株引起的,又称为禽霍乱巴氏杆菌。巴氏杆菌对消毒药物的抵抗力并不强,在5%生石灰液、1%漂白粉液、50%洒精、0.02%升汞溶液中1分钟即被杀死。本病对热的抵抗力不强,60℃经10分钟即死亡。在日光直射下,薄涂片的病菌可很快死亡。在腐败尸体中病菌可存活3个月。
流行病学:巴氏杆菌侵害所有禽类,发病季节不明显,但以夏末秋初为最多,在潮湿地区也易发生。此病菌是一种条件性病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创伤传染。病鸟的尸体、粪便、分泌物和被污染的笼具、饲料和饮水等是主要的传染源。蛋白质及矿物质饲料的缺乏、感冒等皆可成为发生本病的诱因。昆虫也可能成为传染的媒介。
症状:自然病例潜伏期一般为2 ~ 9天。最急性的病例几乎完全看不到症状就突然死亡。大多数病例为急性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羽毛松乱,缩颈闭眼,弓背,头藏于翅下,不爱走动,离群呆立;常有剧烈腹泻,粪便灰黄色或绿色,肛门周围羽毛沾有稀粪;食欲不振,口渴喜饮水;呼吸加快,鼻腔内分泌物增多,呼吸时嘴张开,有时带“咯、咯、咯”的声音;病程1 ~ 3天。慢性者(多为急性转为慢性)逐渐消瘦,精神委顿,贫血;关节炎炎症常局限于腿或翼关节以及腱鞘处,少数病例的病变可局限于耳部或头部,引起歪颈;有时可见鼻窦肿大,鼻分泌物增多;有的发生浆液性结膜炎和咽喉炎;有的持续腹泻;病程可达数周甚至数月。
防治:成鸟每只肌注青霉素0.5万~ 1万单位,效果不好时,可用金霉素每只每次10 ~ 20毫克口服。每千克饲料加氯霉素1克,连用5天;喹乙醇制剂每千克饲料加4克,连用5天;每千克饲料加土霉素2克,连用5天;用磺胺噻唑按0.5% ~ 1%的比例混入饲料中,连用5天。

十五、甲状腺肿症
食物中含碘不足,极容易导致鸟发生甲状腺肿大。甲状腺肿常累及气管和鸣管,致使鸟呼吸困难。慢性甲状腺肿可压迫封闭食管,使鸟出现呕吐或嗉囊下垂现象。
在治疗与预防上,主要是给鸟补充碘元素。种子食物中碘的含量不足,牡蛎壳、鱼肝油中含有丰富的碘,鱼肝油因含碘量太高而必须稀释后再用。这时应避免给鸟喂未煮熟的大豆粉,因生大豆粉可导致甲状腺肿大。

十六、啄羽症
家养鸟相互之间啄羽、啄肛、啄趾以及啄食粪便现象时有发生。啄羽症的发生原因有以下几种:笼内养鸟过多,在配偶期雄鸟与雄鸟相互啄羽;饲料单调,搭配不当,造成维生素A或矿物质供应不足。
喂鸟时单纯喂蛋米或单一喂小米,而不加喂矿物质饲料或维生素等必要物质,则易出现啄食其他鸟的羽毛、粪便等现象。供给鸟充足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鸟儿的啄羽症就会减少或消失。为了预防本病,在笼内或箱里放一定数量沙子和让鸟多晒太阳是非常必要的。
鹦鹉发生啄羽症时常常久治不愈,为了防止再度啄羽,应给鸟剪一纸环围于鸟颈部以使鸟不能啄羽,待新羽长出后,鸟就会克服掉啄羽嗜好。注意纸环套要用硬纸板剪制成,套口不影响鸟的呼吸和头部运动,纸环宽窄以鸟嘴不能啄到羽毛为准。
十七、维生素缺乏症
(1) 维生素A缺乏症
维生素A是保护皮肤、粘膜等的重要物质。如果缺乏它,就会在眼、鼻、口腔或肛门等处流出粘液性或化脓性渗出物,常见口腔粘膜溃疡,眼睛出现眼膜炎并有分泌物,拉稀且有腥臭味,不思饮食,羽毛没有光泽。
防治方法:可用鱼肝油或维生素A直接滴入饲料中进行治疗,平时可经常喂些带黄颜色的新鲜蔬菜,如胡萝卜等。
(2) 维生素D缺乏症
维生素D是促使钙和磷吸收、增强骨骼发育的一种物质。如果缺乏维生素D就会生长停滞,腿部弯曲,关节肿大,胸骨突起,两脚无力,喙和爪软化,称为佝偻病或软骨病。
防治方法:用鱼肝油加入饲料中便可。平时常晒太阳,饲料中加点蛋壳粉或贝壳粉。
(3) 维生素B缺乏症
维生素B在碱性环境中容易被破坏。缺乏它时,生长就缓慢,体质变弱,消化不良,趾和爪向内弯曲,腿部肌肉萎缩。此外全身羽毛松散无光泽,严重时坐于笼底全身抽搐,且时好时犯。
预防维生素B缺乏症的最好办法是在饲料中酌量加一些花生粉、鱼粉或骨粉等。除此之外,平时还应多喂一些水果或绿叶蔬菜。
(4) 维生素C缺乏症
因新鲜的蔬菜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故一般情况下不会患维生素C缺乏症。但在生长期以及发生骨折、撞伤时,维生素C的需要量大增,如饲料调制不当也会发生。一旦缺乏维生素C,就会引起坏血症,毛细血管发脆,容易出血,骨质也变得脆弱。
防治维生素C缺乏症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平时多喂新鲜蔬菜。
(5) 叶酸缺乏症
叶酸是核酸正常代谢所需的重要物质,也是防止巨噬红细胞性贫血症发生的重要物质。如果缺乏叶酸,就会发生贫血,鸟躯体发育不良,羽毛凌乱不整,颜色晦涩无光,骨骼粗短。雏鸟表现为颈软,拉绿色粪便,腿、爪、喙苍白,并常发生撕羽症状。
防治的办法就是平时多喂些水果、新鲜蔬菜。因叶酸不耐热,调制时要多加注意。
(6) 维生素E缺乏症
维生素E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它对消化道及组织中的维生素A具有保护作用。如果缺乏它,就会发生脑软化症,神经功能失常,运动系统发生障碍,表现为一迈步就跌倒,头、脚震颤,虽然仍有饥饿感,但嘴和舌的动作不协调,有时趾关节肿大。
治疗方法:肌注维生素E,第一天20毫克/千克体重,第二天5毫克/千克体重,同时口服维生素E5毫克/天,3天就可治愈。

十八、螨虫病
螨虫属蜘蛛纲昆虫,成虫和蛹有4对足,而幼虫只有3对足,无明显的胸和腹。螨虫的种类很多,有草螨、恙螨、刺皮螨、林禽刺螨、禽刺螨、脱羽螨、鳞足螨、腿螨、气管胸口螨和气囊螨。螨种类虽多,但治疗方法大同小异。
螨虫病在笼养鸟中较为多见,栖息于高处和地面的鸟均会受到螨的侵袭。螨不吸血时,虫体为灰白色和褐色,足长,行动灵活,吸血后体积膨胀,呈鲜红色。它通常晚上爬上鸟体吸血,吸饱后藏于栖杠缝中、鸟笼和托粪盘下面。引进新鸟或与邻近鸟类接触是螨虫传染的途径。病鸟夜间休息不好,鸟体消瘦,贫血,羽毛脏湿而稀疏,没有光泽,毛易脱落,亲鸟不喂幼鸟,鸟体质下降,易患感冒等病。
螨虫的发育史大约需要7天。雌螨在吸血后12 ~ 24小时产卵。夏季经2 ~ 3天孵出第1期幼虫,第1期幼虫不吸血。再经1 ~ 2天蜕皮变为第2期幼虫,它吸血后变为成虫。此虫可传播霍乱。
驱螨可用以下几种方法。
林禽刺螨:它的整个生活史,包括产卵,均在鸟体上,防治方法是用0.25%的敌敌畏乳剂、蝇毒磷、敌虫菊酯或溴氢菊酯等喷洒栖杠、鸟笼、器具,亦可用开水烫和太阳晒等方法消灭螨虫。
恙螨:幼虫期是寄生生活,成虫期栖居于林间草地、灌木丛中,幼虫不吸血时肉眼看不见。它对生活在地面上的鸟危害严重,吸血后,螨的毒素引起鸟发生毒血症死亡。因此,鸟场地面的卫生消毒尤为重要。有螨污染的地方可用除螨剂除螨。使用时,应注意鸟中毒问题。病鸟可用抗生素软膏、组胺等进行对症治疗。
脱羽螨:家养鸟少见,但有时侵袭鸽、雉和家禽,使之羽毛脱落及杂乱无章。防治的唯一办法是给患鸟药浴(喷药无效),1周后重复1次。
其他螨:鳞足螨可引起鸟腿皮肤呈鳞状。气管胸口螨和气囊螨寄生于呼吸系统中。病鸟体质下降,呼吸困难,羽毛松乱,咳嗽,嗜睡。治疗可用马拉硫磷粉,喷入鸟的气管中,持续5分钟。一个月后,再重复用药一次。如用虱螨消,用1 :2的比例,就是1份药液加2份清水,用棉花沾药水后往病鸟身上涂抹即可。

十九、蜱
在鸟体上最常见的蜱是鸡蜱和翅缘锐缘螨,后者通常寄生于鸽子、麻雀及燕子身上。蜱在鸟迁移过程中,常常机械性地传播人畜传染病。有些蜱对宿主有严格的选择性,有些蜱寄生动物广泛,包括人、哺乳动物和鸟。笼养鸟的感染呈散发型,感染源是野鸟、哺乳动物等。蜱分软蜱 和硬蜱,硬蜱背上有一角质甲,是寄生性蜱。在鸟体上,软蜱比硬蜱多。软蜱在吸血过程中,能传播其他疾病,如螺旋体病、禽埃及孢子虫病。孢子虫病能感染一些鹦鹉。而硬蜱可作为布氏杆菌病、炭疽和麻疹病的带菌者。病鸟可在头部、颈、肛门周围和羽毛稀少的地方见到成熟的蜱。吸血后的蜱像红豆大小,数个在一起,病鸟严重贫血,瘦弱,发育减慢,食欲下降,羽毛松乱。
防治鸟蜱可用杀螨药,隔2周在晚上对鸟进行喷药,同时要对整个鸟舍进行喷药。不要强行将蜱从皮肤上拿下,以免造成外伤。可用氯仿或乙醚棉花团放在蜱上,然后慢慢将其拔下。在经常有蜱发生的地方,应每隔3个月对鸟笼、器具进行一次预防性喷药。

二十、羽虱
羽虱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食毛目的体外寄生虫。鸟虱种类很多,它终生不离开宿主。根据寄生部位不同,可分为头虱、体虱、绒毛虱。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可分为鸽虱、鸡虱等。饲养密度过大,则此病严重。
病鸟烦躁不安,休息不好,食欲下降,严重时皮肤化脓、脱毛,并伴有贫血现象。
防治时要注意鸟体与鸟笼的卫生,定期消毒,舍内要通风干燥,经常检查鸟体,发现有病及时治疗。有人用布袋装樟脑丸5 ~6粒,扎紧后挂在鸟笼内,有防鸟虱的作用。也有人用25%敌虫菊酯,用水配成0.12%乳剂,喷洒鸟体进行带鸟消毒或药浴。还可用配制的虱螨消药液进行灭虱。

二十一、肥胖症
肥胖症即脂肪过多,其外部表现是体形肥胖。若用嘴吹开鸟腹部的羽毛,就能看到皮下一层黄色的脂肪。患鸟行动迟缓、笨拙,鸟不爱叫,不愿卧下,也不愿飞翔,稍一飞就呼吸急迫。由于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影响心脏跳动,供血困难,造成鸟喘气,严重时可发生猝死现象,受惊吓或轰赶都会造成死亡。
防治办法是控制饮食,加大运动量。可将病鸟放入大笼中,增大运动空间,有条件的可放于室内,让其多飞、多动,消耗脂肪。要少喂苏子、蛋黄,增加青绿饲料。喂青饲料时要注意防止农药中毒,应洗净、阴干,不要带水,以免鸟儿吃食后拉稀。对肥胖症的鸟要逐步地消耗,不要过于性急,以免鸟承受不住环境及食物的突然变化。
肥胖症直接影响鸟的受精率、孵化率和成活率,发生肥胖症的鸟必须注意少喂蛋米,可单纯喂小米、谷子,这样肥胖症状就会减弱或消失。
二十二、尾脂腺
尾脂腺有分泌油脂涂擦羽毛,使鸟羽色鲜艳、羽毛不透水的作用。尾脂腺分泌物中还含有角固醇,涂在羽毛上经日光紫外线作用,能转化为维生素D,被鸟皮肤吸收。如果不让鸟洗澡,或由于笼条将尾脂腺刮伤等都可引起尾脂腺发炎,表现为腺体红肿,鸟体温升高,尾部肿大,羽毛竖立,食欲不振,有人把这种病叫“起尖”。
防治方法是由前向后轻轻挤压尾脂腺,将阻塞腺体的黄白色分泌物挤掉,用脱脂棉擦净,再在腺体上涂碘洒,3 ~ 4天后可治愈。如若红肿不退,还可再挤一次,再涂上碘洒。病鸟要多喂清洁饮水,增加苏子和蛋黄等高营养食料,使其体力尽快恢复。
在治疗期间,鸟笼不要随便移动,环境不能忽冷忽热,并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需注意的是,夏季蚊虫叮咬或外伤后受粪便污染,或栖杠、笼条使鸟趾感染等均可引起本病的发生。
二十三、蛋阻症
雌鸟产蛋时,如果蛋阻塞在输卵管中,排出困难,称蛋阻症或难产。造成此病的原因大多是雌鸟营养过剩,肥胖,有时也有鸟蛋过大的原因。输卵管分泌液不足,输卵管发炎,难产的概率也较高。
发现难产时(腹部膨大,焦躁不安,伏巢不起,羽毛竖起,呈排粪状),可向雌鸟泄殖腔内滴2 ~ 3滴篦麻油,然后用手抚摸腹部,使鸟蛋得以润滑,再把鸟放入巢内让其自行产蛋。如果这样还产不出来,则将雌鸟的嘴掰开,滴2 ~ 3滴普通白洒,促进鸟血液循环,用湿布热敷泄殖腔,并轻轻压迫雌鸟的腹部,使鸟蛋排出。如还不行,只有用镊子或探针伸入泄殖腔内把蛋捣碎,使其排出。若有炎症,泄殖腔周围红肿,可涂消炎软膏和碘洒、红药水。
二十四、鸣叫失音症
鸣鸟突然不鸣称为失音。病因目前还不下分清楚,可能是如下几种原因造成的:一是从温暖处突然移到寒冷处,喉管受刺激而造成;二是喉管和鸣管患有疾病影响鸟的鸣叫;三是鸣肌撕破或鸣肌疼痛;四是突然受惊吓。
治疗方法是:将失音鸟放入温暖处,冬季室温宜在16℃以上。也可用一碗水加3滴葡萄洒让鸟饮用。
二十五、爪伤和骨折
爪伤往往由栖杠上的毛刺和笼子铁丝的倒钩引起的,表现为发炎或脓肿。可用温水将粪便清洗干净,然后涂上消炎膏,或用消毒过的针将脓疱挑破,排脓后涂上红药水。脓肿未破时可涂碘洒。
有时鸟遭意外而导致翅膀或腿部骨折。翅膀骨折一般无法恢复。腿部骨折可用火柴盒的木皮做夹板,夹在患部的两侧,并用线绑好,把鸟放在小木盒中,减少活动量,保持干燥、安静的环境,并增加蛋黄等饲料,促进骨骼愈合。7 ~ 9天后即可去掉夹板,逐渐恢复腿的功能。
鸟爪要注意及时修剪,如果太长则影响鸟的运动和交配,也极易发生意外。
附:
1、动物的一些常用药
选择和应用药物时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鸟对有机磷类、呋喃类药物很敏感,雏鸟对磺胺类药物和链霉素也比较敏感,成鸟服用磺胺类药有时可引起产蛋能力降低的现象。二是抗菌药物连续使用一般不宜超过5 ~ 7天,以免蓄积中毒,停用2 ~ 3天后可再使用;在一个疗程(3 ~ 7天)中,必须连续按规定剂量使用,保证药物在鸟体内维持有效浓度,否则不仅达不到应有的疗效,而且容易导致病菌产生耐药性。三是非必须的预防性用药应尽量少用,滥用药物不仅增加开支,而且破坏鸟消化道内正常菌群,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四是大群鸟应用抗菌药物,应先作药敏试验,以便选择效果较好而又廉价的药物。五是给药途径主要有混水、混料、注射3种,应尽可能避免注射,混料、混水一定要混匀。
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种:
(1) 抗生素
氯霉素:白色晶粉,味苦,粉剂和片剂难溶于水,抗菌谱广,最常用于霍乱和沙门菌病,亦可用于大肠杆菌病、溃疡性肠炎、葡萄球菌病、传染性鼻炎、霉形体病等。用量每千克饲料拌入1克,连用3 ~ 5天。
链霉素:针剂,亦可经饮水给药,在水中较稳定。主要治疗霉形体病和传染性鼻炎,有高效。对其他革兰氏菌虽有效,但非首选药物。用量每千克饮水中加1克,连用3 ~ 5天。雏鸟需慎用,需用时,经饮水给药,浓度要低。
青霉素:针剂,口服时大部分被胃酸破坏,仅出壳后二三天以内的雏鸟可经饮水给药,在水中效力维持1 ~ 2小时,故使用很不方便,不常应用。对霍乱、沙门菌病及葡萄球菌病有效,与链霉素合用可增加效力,对霉形体病、球虫病无效。雏鸟每天4000单位,分2次饮水给药。
庆大霉素:针剂,人用的每支4万或8万单位,兽用的每支10万或20万单位,也有其他规格。本品为广谱抗生素,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及霉形体等均有高效。口服吸收较差,作用主要在肠道,治疗肠道以外的感染最好采取注射。经饮水给药时,每千克饮水加4万~ 8万单位,连用3 ~ 5天。
卡那霉素:针剂或片剂,注射的效力优于口服。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及葡萄球菌有高效。用量每千克饮水加12万~ 15万单位,连用3 ~ 5天。
复方泰乐菌素(泰乐加):含泰乐菌素、硫氰酸红霉素及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易溶于水。主治败血霉形体病(慢性呼吸道病),对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如大肠杆菌病、沙门菌病等均有良好疗效,对盲肠炎亦有效。本药较昂贵,一般用于慢性呼吸道病,兼有其他感染时更适宜使用。治疗量每千克饮水加2克,预防量减半,连用3 ~ 5天。
北里霉素:可溶性粉剂,易溶液于水,主治败血霉形体病,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也有效。治疗量每千克饮水加0.25 ~ 0.5克,连用3 ~ 5天;预防量每千克饲料加1.5克,连用3 ~ 5天,必要时,间隔5天再重复使用1次。
(2) 磺胺类药及抗菌增效剂
复方新诺明:白色片剂,每片0.5克,含新诺明0.4克、TMP0.8克。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传染性鼻炎、沙门菌病等有妆好疗效。用量每千克饲料拌入1克,连用3 ~ 5天。
复方敌菌净:白色粉剂,可用于球虫病、沙门菌病及消化道的经菌性感染。本药因用量较小,在消化疲乏吸收率较低,故安全性好于其他磺胺类药物。用量每千克饲料拌入300毫克,连用3 ~ 5天。
(3) 呋喃类药及其他
喹乙醇:黄色晶粉。主要用于多杀性巴氏杆菌,费用低,效果也较好。本品用量很小,需用天平称准,并在饲料中充拌匀,以防止中毒。
(4) 抗寄生虫药
左旋咪唑:25毫克的小片剂或5%的针剂。用于驱除蛔虫、异刺线虫,效力好,毒性低。
氯苯胍:本品为黄色粉末,不溶于水,对球虫病有特效。
杀球灵:本品是比利时杨森制药公司新近研制的高效抗球虫药。
除虫菊酯:本药能迅速引起多种昆虫的兴奋,继而麻痹死亡。对动物无毒性作用。1% ~ 3%乳剂用于涂擦或喷洒。
(5) 营养药
浓缩鱼肝油:每毫升含维生素A1万单位,维生素D2000单位。每千克饲料加10毫升左右,连用5 ~10天。
核黄素:橘黄色小片剂,每片含核黄素5毫克,用于雏鸟核黄素缺陷乏症。用量每千克饲料拌入10 ~ 20毫克,连用5 ~7天。
2、喂药的诀窍
给动物喂药与给人喂药不同,动物不会说话,有时会使人不知所措。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给动物喂药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症治疗,首先要了解病情,不能乱用药。
(2)认清真药和假药,用真药而不用假药。
(3)喂药时注意用滴管从动物嘴角一滴一滴地喂,不要过猛,不要硬挤,不要直灌,也不要不够量。
(4)喂某种药期间最好不同时喂其他药,更不要喂瓜子、麻子和蔬菜。
(5)喂药期间不要惊吓动物,还要注意卫生消毒。


爱鸽子养好鸽子
 楼主| 发表于 2008-9-23 08: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入比赛了,大家鸽子没事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3 13: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朋友的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7 11: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老话,注重防病,不要太注重治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青鸟网-青鸟论坛,青鸟文化艺术,花鸟鱼虫,花鸟交易,花鸟图片,综合文化尽在青鸟网 ( 黔ICP备11000405号 )

GMT+8, 2025-1-11 17:14 , Processed in 0.03806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