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020|回复: 8

古瓷鉴定中的“使用痕迹鉴识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6 23: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瓷器也一样,凡经长时间使用,器表都会出现使用痕迹,这是人工擦拭和外界空气中硬质微粒及腐蚀性分子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只有四种情况下的瓷器没有使用浪迹:第一种是新烧成的瓷器包括仿古瓷器,第二种是古代陪葬的专用瓷器,第三种是没有使用过的窖藏瓷器,第四种是“库货”。什么是“库货”?在古瓷传世器中,有一种毫无磨损、光亮如新的器物,虽然它们经历的年代比较久远,但一直收藏在包装中从未启封,所以打开来重见天日时,几乎同新烧成的器物毫无差别。这种古瓷不会在民间,也不会在地下,只能收藏在昔日皇室的库房中。据说北京故宫博物院就有这种官窑瓷器,因为当年从景德镇御窑厂贡奉京城后一直封存在皇室库房中,没有拿出来使用,所以古董界称其为“库货”。

  瓷器器表的使用痕迹可以分为三种,即釉面的硬伤划痕、器表软道和器底的自然磨痕。

  一、器身的使用痕迹

  器身使用痕迹包括釉面的硬伤划痕和器表软道。硬伤划痕是瓷器表面釉层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同硬度大于它的器物或物体在较大力量的接触中被划伤或碰击所形成的破坏性痕迹。我们日常使用的高温瓷器的釉层主要由氧化硅即玻璃质组成,硬度与玻璃相同,大体相当于国际上流行的莫氏硬度标准的6度。瓷器如果被大于莫氏6度的硬质钢、和田玉、翡翠,或比它硬度大的石英砂石类物体在一定的力度下划擦或碰击,釉面即会留下损伤划痕。这种硬伤划痕是偶然产生的,它只会出现于瓷器外表的个别部位,而不可能遍布器身。早些年有人用抛沙的方法,或将厚重瓷器在沙堆上撞击,对景德镇生产的新仿古瓷进行作旧处理,还被有的藏友当作真古瓷购藏,就是他们不懂得古瓷使用痕迹形成的原理所致。现在,这种作旧方法已经过时,蒙骗人的古瓷贩子已大多不用此法。

  器表软道是古瓷器表最常见的使用浪迹。这种软道的提法,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中曾提到过,但并未引起古瓷鉴定界的重视,更不用说把它升华为鉴定古瓷时考量瓷器本身各要素之外的一种重要实用方法来论述。

  瓷器软道是指在长期使用擦拭中,瓷釉被硬度大于玻璃质的微粒所划伤的痕迹。有人会问,用棉布、人造纤维布做的抹布那么软,它们的硬度远远低于莫氏6度,怎么就能够在擦拭瓷器时将它的表面划伤呢?其实,在我们所生活的接近地面的空气中,存在着人们肉眼看不见的硬质微粒,它们的硬度大于瓷釉硬度,一旦粘附在擦拭瓷器的抹布上,就会在瓷器表面留下划痕。这种现象不单会在瓷器釉面出现,在汽车及其他喷漆物的表面、漆木家具的表面、玻璃用具和镜子的表面以及人们配戴的眼镜的表面,擦拭长久后都会留下这样的软道。瓷器表面的擦拭软道一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那么怎样才能观察到软道的存在与否呢?这里介绍两种方法:

其一是直接用5倍以上的放大镜在光亮处观察釉面,如发现釉面有划痕一样的破损,这种划痕就是软道。如果用放大镜看不到划痕,则这件瓷器就不是经过长期使用的器物,假如是古瓷的形制,则一种可能是新仿器,还有可能就是“库货”(当然,“库货”在民间出现的几率是微忽其微的)、陪葬专用瓷器或者未经使用过的窖藏瓷器,这就需要我们另作综合鉴定和具体分析。

  另一种方法是“光点观察法”。这种方法是把瓷器拿到阳光能照射到的地方,或者在室内用一个安装着聚光灯泡的手电筒照射瓷器表面,或者把瓷器放在室内的白炽灯光源下,就会在瓷器釉面看到一个反光点。观察这个反光点,如果是经长期使用擦拭过的古瓷器,在反光点的周围就会出现蛛网状的光晕。受擦拭较久的汽车漆面在阳光下也会产生这种光晕(图1)。海外回流品元代蓝釉大罐的釉表在灯光照射下就产生这种光晕(图2)。为使读者更清楚地加以认识,特用线描图表示〔图3)。对长期使用擦拭过的瓷器表面的这种光学现象,笔者命其名为“蛛网状光晕”(简称蛛网晕)。

  这种光学现象的物理学机理是什么呢?笔者研究认为,这实际上是瓷釉软道形成的无序性和有序性的辩证统一现象。人们为保洁而擦拭瓷器时的行为是无意识情况下的无序行为,无数个方向不同的软道,反而转化为对点状光源在反光上的有序折射,即在反光点周围形成有序的、规律性的“蛛网状光晕”现象。总之,人们在不经意间用的无序擦拭,在瓷器釉面留下了较为均匀一致的、各向同性的(借用天文学“宇宙背景辐射”特征用语)软道痕迹。人们看不见这些软道痕迹,但它们是客观存在的。这种“蛛网状光晕”在散射光下是反射不出来的,仅在点状光源下才能反射出来,并且随着光点的移动而同步移动。

  怎样看待“光点观察法”在古瓷鉴定实践中的作用呢?

  高温瓷器的釉面是相当坚硬的,笔者用一只友人赠送的新制仿宋耀州窑刻花盘做实验,把它当作餐具日常使用,用了逾半年之久,才在受擦拭最多、最容易出现使用痕迹的盘心,产生了少量的软道,而且远远达不到“蛛网状光晕”光学现象。这就证明,一件正常使用的瓷器,必经数年、数十年以上时间的擦拭,才能形成均匀的、各向同性的软道“蛛网状光晕”,时间短了是不行的。尤其大瓶、大罐一类陈设器,由于不若碗、盘一类餐具每日擦洗,一日数洗,因此形成“蛛网状光晕”软道的时间就会更长一些。

  一般说来,凡使用痕迹正常,瓷器釉面出现“蛛网状光晕”软道的,就应当是老瓷器。至于它是哪个朝代的?哪个窑口的?要结合瓷器本身的其他要素来断定。而没有正常使用痕迹即没有“蛛网状光晕”软道的,不管一件瓷器在造型、胎质、彩料色泽表现、纹饰时代特点、款识书体及制作工艺等方面多么酷似古瓷器,也是仿古瓷无疑。至于“库货”、陪葬专用瓷器或者没有使用过的窖藏瓷器,则另作别论,以综合方法进行鉴识。当然,一些高仿古瓷在上述特征上非常接近所仿古瓷,但它们只能逼真而不能乱真。当人们发现它没有使用痕迹而又不是“库货”、陪葬专用瓷器或者没有使用过的窖藏瓷器时,就应当提高警惕慎重甄别,揭示其真面目。

  对仿古瓷的作旧者来说,是否注意到对这种使用痕迹的模仿呢?答案是肯定的。近几年来在古瓷市场上就有这种用摩擦、抛光等方法制作软道使用痕迹的古瓷赝品出现,若用“光点观察法”鉴定,它们的釉面也会出现“蛛网状光晕”软道痕迹,并且这种蛛网晕也会随着光点的移动而同步移动。

  那么,对于这种作旧器怎样识别呢?这就需要鉴定者具备辩证分析的头脑。古瓷器经过长时期的擦拭使用,它的表面被空气中的硬质微粒划伤所自然形成的“蛛网状光晕”软道痕迹,同用速成法在新仿古瓷上短期内人为制造出的“蛛网状光晕”软道痕迹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用软布长期轻拭出来的,后者是用极细的高标号砂纸(或用软布抛光机)快速打磨出来的;前者是按照人们擦拭器物的习惯而形成软道痕迹分布的,后者是为了在瓷釉表面造出使用痕迹而刻意到处打磨的;前者的软道痕迹轻重分布是合理的,后者的软道痕迹分布同人们使用擦拭的习惯是相悖的。若设身处地地辩证分析,两者差异,不难区分。
200921216388333.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23: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底面的使用痕迹

  一般瓷器无论是日用瓷或陈设瓷,都要同放置它们的台面接触。瓷器底面由于长期使用可显现磨痕(图4)。除放置于地面、石台者(如水缸、大瓮、瓷酒海之类)外,凡放置于木质台案或桌柜上的瓷器,正常的器底磨痕均细腻光润,用放大镜也看不出摩擦硬伤,这种磨痕只出现于器底同台面的接触面上,同台面不接触部分则不会出现磨痕。而伪制品要么没有使用痕迹或磨痕,要么人工作旧,极不正常。  

仿古瓷器底磨痕的伪制,普遍用砂纸打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使用磨痕也不难鉴定,因为它们都是用手工打磨的,磨痕分布上往往露出破绽,在足底不接触台面的侧面也出现光润磨痕。出现了不合情理的矛盾(图5)。

  本文所谈的“使用痕迹鉴识法”, 仅是笔者多年鉴瓷实践中总结的一点经验,虽说不上多么高明,但面对有传世经历的真古瓷以及新仿古瓷(不管作旧与不作旧),在辨别真赝上都是百试不爽的。个中诀窍,读者可通过实践琢磨体会,一旦熟练而堆确地掌握此法,在古瓷真伪识别上则如虎添冀。当然,这种方法还要同传统的古瓷器本身七大特征鉴定方法,以及笔者以往提出的“知识群鉴定方法”配合使用,方能在古瓷鉴定时万无一失。

来源:西安 马广彦
20092121638887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7 10: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7 13: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鉴定古瓷的科学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4: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方法很实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7 16: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群鉴定方法-----这个方法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7 20: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楼主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7 23: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2 13: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青鸟网-青鸟论坛,青鸟文化艺术,花鸟鱼虫,花鸟交易,花鸟图片,综合文化尽在青鸟网 ( 黔ICP备11000405号 )

GMT+8, 2024-12-23 02:58 , Processed in 0.03703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