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386|回复: 7

[转载] 新中国文物保护六十年之古董沉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1 19: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年08月19日 99艺术网

  文物收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唐朝开始,人们就将这些人类历史文化的遗存称为古董。通过收藏和鉴赏古人留下的器物与古籍、书画,人们能够穿越历史的长河,与古人对话。

  然而在中国几千年的文物收藏历史中,只有特权阶级以及少数文人墨客能进入到收藏这一特殊领域。

  自汉代开始,历代宫廷都收藏有珍贵的善本古籍和古玩字画,宋徽宗赵佶所收藏的古器物达6000多件,欧阳修、赵明诚等人都是宋代著名的收藏家。

  清朝的古董文物也大多集中在宫廷,今天故宫博物院的许多珍品,便是清朝皇室的收藏。

  近代以后,著名人士张伯驹、李盛铎、罗振玉、徐世章被世人称为近代四大收藏家。

  当历史进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给中国的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变化,过去只有少数藏家关注的古玩字画,开始慢慢走入普通人的生活。

  1978年,刚刚从学校毕业的余平,被分配到了位于北京和平门琉璃厂的文物商店工作。

  余平介绍:我是70年代末,1978年进文物商店,当时是作为学生毕业直接分到文物商店参加工作,当时到文物商店经营,应该说在我就业的时候,还是非常好的一个职业选择。

  琉璃厂,是北京最著名的文化街,在这条街上云集了许多古玩字画行业中的老字号。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经营文物的店铺由私营逐步转变为公私合营或合作。1960年5月,北京市文物商店成立,而琉璃厂上一些著名的老店成为了它主要的门市。

  虽然被称为商店,但文物商店却和其它经营机构不同,根据1960年国务院的相关批示,文物商店从纯商业性质改为国家事业单位。

  从北京市文物商店成立的那天起,就有一个明确的任务,那就是收集社会流散文物,为博物馆和有关科学研究部门提供藏品和资料。这一任务完成的情况是检验文物商店工作成绩的主要标准。

  在北京市文物商店1984年,为纪念建店25周年印制的小册子上,人们能够看到它为博物馆和科研部门提供的许多重要文物,其中包括,唐代敦煌彩绘水月观音、宋代马和之《鹿鸣之什图卷》、清雍正时期的窑变石榴尊。

  在为国家收集文物的同时,文物商店也对外经营。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文物商店都是我国惟一被允许经营文物这种特殊商品的合法机构。

  文物商店的主要经营对象,不是国内的收藏爱好者,文物商店的门市都专门设有外柜,只对外宾开放,外柜允许出售的文物有着严格的规定。

  余平介绍:当时规定是1795年以下,就是乾隆60年以下,一般的,重复的文物商品,都是可以作为外销,我们叫外汇销售是可以销售的。书画类里边,国家当时有明确的规定,有一个书画销售禁止出境的一个大名单,那个名单之列,都是禁止出的。在那个名单之外的,1795年以下的,一般的来说也是可以作为商品出售。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改革开放以前,琉璃厂一直不算热闹,文物商店也很少有人光顾。

  然而,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开始出现了一批收藏爱好者,而中国民间文物市场,也开始萌芽。

  北京的古玩市场有一个传统,解放前,古玩生意混杂在日用旧货买卖之中。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这种混杂在旧货市场,甚至菜市场中的古玩交易,又开始出现。较早开始文物收藏的一些藏家,都还记得那时的情景。

  马未都介绍:一开始文物有很多时候是在市场,是在当时叫自由市场,后来叫农贸市场出现,就是可能你去一个市场里头,全是卖菜的,可能偶尔有一个摊上有几件东西,那个人协调可能还兼着卖菜,不是以买古董为主的,有时候从乡下来带连东西顺手也就卖了,是这么个情况,慢慢慢慢的就开始有固定的摊位出现,都是以地摊的形式。

  作为国有文物经营单位,文物商店的工作人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给文物商店带来的危机感。

  余平介绍:我们长期以来,文物部门自身,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就是国家垄断收购,垄断销售,只管专营,独家经营。这个铁饭碗,在我们文物商店多年以来这样的,但是在80年代末,我们这种优越在逐步被打破,因为当时的,包括像潘家园,还有像古玩城这样的市场,甚至像红桥,红桥市场,实际当时已经在自发的,越来越发展壮大,形成一定的市场优势,形成客观的市场。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文物商店必须改变

  位于琉璃厂东街61号的虹光阁,从民国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922年开业至今,一直以经营历代金石陶瓷、字画碑帖为主。1960年,它和琉璃厂其它几家商店一起,成为北京市文物商店的门市之一。虹光阁见证了文物商店在1985年发生的变革。

  这一年,琉璃厂完成了翻建工作,但是,一些非文物部门生产的,大量旅游纪念品也随之进入琉璃厂。这对文物商店来说,是不小的冲击。

  大量旅游纪念品在某种程度上冲淡了文物商店的生意,与旅游商店的热闹相比,经营文物的店铺显得冷清了许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北京市文物商店在虹光阁开设了面向国内收藏爱好者的内柜。

  虹光阁的这一变化,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时中国的普通百姓,还在为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而努力。当年,常去逛虹光阁内柜的人很少,马未都,就是其中一位。

  马未都介绍:就是吃穿住行的基本问题,比如当时自己也没有房子,比如大家追逐的冰箱彩电这些必备的日用品我也没去买,我只不过就是把,我只不过就是逆向走了,就是把钱先花在这上面了,因为我觉得那种精神上的快乐是别的东西不可替代的。

  在这份内销文物证明书的背后,印有北京市文物局1985年7月发布的,《关于内销文物管理的暂行规定》。按照这个规定,购买内销文物时,购买者必须持有户口薄、工作证,或是其它能证明本人身份的证件。

  马未都介绍:上面还有规定,比如说你买的这个东西不允许转卖,这些都是有规定的,我填过,我现在可能还有那种表呢,当时买完东西给你个表,等于是顺便给你个通知,这东西不许转卖,牟利,也不许赠送。

  允许在内柜出售的商品相比外柜而言,范围更广,为了防止文物外流,内销文物规定特别说明,不能赠送或转卖给外国人。

  尽管与普通商品相比,购买文物有许多特殊的规定,但虹光阁内柜的开放,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文物商品。

  余平介绍:当时确实也有一些人,是成捆的把自己家里,老辈子积攒的一些作品,就是卖到文物商店。因为当时也确实只有文物商店有收购权,所以这个渠道基本集中在这儿。

  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些文物价格,在现在的人看来,很难想象。

  这几页销售价格统计表,显示了1978年至1986年几年中,一些瓷器价格的变化。

  余平介绍:我印象当时买一个雍正官窑粉彩碗不过也就是300块钱,350块钱这样就能够买到,我们当时这300多块钱这官窑碗,还得是品相比较好,如果有崩有冲有毛病的,可能甚至百十块钱就可以买到,那这个不可同日而语。现在要买一个雍正粉彩官窑碗,应该说是近百万,大价钱,还不一定买到品相非常好的。

  对这一批最早接触文物收藏的人来说,文物商店刚刚开放的内柜犹如一个巨大的宝库摆在了他们面前,并且,这也是当时他们购买文物的主要渠道。

  但是在那时,即使是对这些爱好收藏的人来说,下决心花上好几百元钱买一件文物,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马未都的藏品中,有一张黄花梨百宝嵌龙纹罗汉床。虽然已经十分陈旧,这张床,却引起了马未都的注意。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床围子上的百宝嵌。

  百宝嵌工艺出现于明代,它是在螺钿镶嵌工艺的基础上,加入宝石、象牙、珊瑚以及玉石等材料形成的镶嵌工艺,用百宝嵌成的图案花纹会随着照射光线角度的变化,呈现出各种色彩。进入清代以后,百宝嵌发展成为家具制作的重要镶嵌技术之一,通常百宝嵌工艺多用在漆器上,硬木家具上也有不少,但是在珍贵的黄花梨家具上进行镶嵌,并不常见。由于黄花梨本身就十分名贵,所以黄花梨百宝嵌家具就更显得更加珍稀和贵重。

  尽管十分喜欢,但四千元的价格,却使马未都只得望床兴叹。

  直到1997年,这张黄花梨百宝嵌龙纹罗汉床才成为了马未都的藏品。

  马未都介绍:李翰祥导演当时在北京拍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那时候80年代,1984年,1985年,那时候四千块钱很多了,买不起,他买了,他买了以后,修好了以后,他用了一段时间,最后在,他买了十来年,在1997年的时候,他转卖给我了。床至少有400年的历史了,一个床经过400年的时间,能够经历了我们国家的风风雨雨能到今天,本身就是个奇迹,我们又有缘,对于我个人来说又有缘碰见它,从买不起,到买得起,到最后收藏,展示给公众又是个奇迹,所以有时候我很珍惜这种缘分。

  从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对马未都等最早的一批藏家来说,是最黄金的十年,除了文物商店开放的内柜外,处于萌芽状态的民间文物市场,也是他们常去的地方。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民间的古玩市场,都处于半地下的状态。

  这些自发形成的市场,缺乏规范,在这些地下经营场所,甚至会出现法律禁止出售的出土文物。究竟应该如何对它们进行管理呢?最初,政府相关部门对它们只是进行取缔和清理,而且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地丰富,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而文物收藏的热度也伴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不断渴求而逐渐升温,市场需求已经形成,文物商店这个惟一的收购和经营机构已经不能满足供需双方的要求。

  于是,政府开始逐渐认可民间文物市场,同时也改变了对它的管理方式。

  1992年是对民间文物市场规范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国家文物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部、海关总署于1992年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文物市场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1911年至1949年间制作、生产、出版的文物监管物品经批准后可以在旧货市场销售。

  就这样,在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形成了潘家园、古玩城等一批著名的文物监管品市场。

  周继海是北京古玩城的老店主,也是一个很早就进入收藏界的藏家,他对古玩城的变迁,有十分清晰的记忆。

  周继海介绍:当时咱们这个叫铁棚,劲松铁棚,这个就是古玩城的前身。那个时候工商局和这个文物局都有监管的部门在这个市场。这样的话呢让大家集中到这儿来卖,别去瞎卖。

  同样是在1992年,还发生了另一个对中国文物市场发展有巨大影响的事件。

  1992年10月11日上午10点25分,在北京21世纪饭店世纪剧场中,被称为“香港第一槌” 的胡文启敲响了拍卖槌。

  92北京国际拍卖会拉开了序幕

  余平介绍:当时经过几方面筹措,这个商品也主要是通过文物商店的渠道,还有包括当时允许销售文物的比如说文宝斋,华夏,友谊商店等等,就是像这样有文物经营权的一些单位提供一些商品,最后我们最终经过专家审定允许上拍的是595件,我印象非常深刻,当时只有不到600件。

  在这不到600件的文物中,包括国家文物局特别批准的232件1795年以前的文物。

  92北京国际拍卖会上最古老的文物是一件西周青铜爵杯。爵杯是一种古代酒器,用以温酒和饮酒,盛行于商朝和西周初期。这次拍卖的青铜云纹爵杯生产年代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这是经国家特批的232件拍卖品之一,估价为1.1万至1.3万美元。拍卖从5000美元起价,经过几轮竞价,价格扶摇直上,最后台湾商人任兆福先生以2.8万美元竞价成功。

  92北京国际拍卖会,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场公开的文物拍卖。这场拍卖会引发的争论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许多人担心,文物拍卖会引起文物价格上涨,使博物馆等国家科研机构不能再低价征集文物。最重要的是,他们担心文物拍卖会让一些人只看到文物的经济价值,而刺激引发文物盗掘这样的犯罪行为。但支持者则认为,文物拍卖会有利于提高中国文物的价位,促进海外文物回流,也会有利于抑制非法倒卖文物。

  当时,许多国内外媒体对这场拍卖会竞相报道。一些人专门购买50元一张的门票进入拍卖会场,仅仅只是为了观看拍卖的过程。

  马未都介绍:其实1992年的拍卖当时还不对中国人,买东西是要交外汇人民币的,我买过一件,当时我也买过一件,那还是专门换的外汇去买的。那么真正到中国人可以随便买的时候,实际上是1994年底的嘉德公司的成立,1995年瀚海公司也成立,那么这是真正的使文物收藏进入了大众的视野,真正的使这个市场公开化。

  92北京国际拍卖会一年之后,中国最早的拍卖企业陆续成立,文物艺术品拍卖走入人们的视野。

  1993年6月20日,国有的上海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举办了书画专场拍卖会。

  北京市文物商店下属的,北京瀚海艺术品公司在1994年成立,并且举办了首届拍卖会。

  1993年5月,中国嘉德,中国第一个股份制,也是第一家综合性的艺术品拍卖公司成立。可是,当举办自己的第一场拍卖时,人们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参加拍卖的文物从何而来呢?

  当时,许多家有藏品的民间收藏者,对拍卖这种形式缺乏信心。工作人员为了征集拍品四处奔波,1994年3月,嘉德的第一场拍卖在经历重重困难之后终于开拍。

  从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对马未都等最早的一批藏家来说,是最黄金的十年,除了文物商店开放的内柜外,处于萌芽状态的民间文物市场,也是他们常去的地方。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民间的古玩市场,都处于半地下的状态。

  这些自发形成的市场,缺乏规范,在这些地下经营场所,甚至会出现法律禁止出售的出土文物。究竟应该如何对它们进行管理呢?最初,政府相关部门对它们只是进行取缔和清理,而且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地丰富,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而文物收藏的热度也伴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不断渴求而逐渐升温,市场需求已经形成,文物商店这个惟一的收购和经营机构已经不能满足供需双方的要求。

  于是,政府开始逐渐认可民间文物市场,同时也改变了对它的管理方式。

  1992年是对民间文物市场规范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国家文物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部、海关总署于1992年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文物市场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1911年至1949年间制作、生产、出版的文物监管物品经批准后可以在旧货市场销售。

  就这样,在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形成了潘家园、古玩城等一批著名的文物监管品市场。

  周继海是北京古玩城的老店主,也是一个很早就进入收藏界的藏家,他对古玩城的变迁,有十分清晰的记忆。

  周继海介绍:当时咱们这个叫铁棚,劲松铁棚,这个就是古玩城的前身。那个时候工商局和这个文物局都有监管的部门在这个市场。这样的话呢让大家集中到这儿来卖,别去瞎卖。

  同样是在1992年,还发生了另一个对中国文物市场发展有巨大影响的事件。

  1992年10月11日上午10点25分,在北京21世纪饭店世纪剧场中,被称为“香港第一槌” 的胡文启敲响了拍卖槌。

  92北京国际拍卖会拉开了序幕。

  余平介绍:当时经过几方面筹措,这个商品也主要是通过文物商店的渠道,还有包括当时允许销售文物的比如说文宝斋,华夏,友谊商店等等,就是像这样有文物经营权的一些单位提供一些商品,最后我们最终经过专家审定允许上拍的是595件,我印象非常深刻,当时只有不到600件。

  在这不到600件的文物中,包括国家文物局特别批准的232件1795年以前的文物。

  92北京国际拍卖会上最古老的文物是一件西周青铜爵杯。爵杯是一种古代酒器,用以温酒和饮酒,盛行于商朝和西周初期。这次拍卖的青铜云纹爵杯生产年代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这是经国家特批的232件拍卖品之一,估价为1.1万至1.3万美元。拍卖从5000美元起价,经过几轮竞价,价格扶摇直上,最后台湾商人任兆福先生以2.8万美元竞价成功。

  92北京国际拍卖会,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场公开的文物拍卖。这场拍卖会引发的争论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许多人担心,文物拍卖会引起文物价格上涨,使博物馆等国家科研机构不能再低价征集文物。最重要的是,他们担心文物拍卖会让一些人只看到文物的经济价值,而刺激引发文物盗掘这样的犯罪行为。但支持者则认为,文物拍卖会有利于提高中国文物的价位,促进海外文物回流,也会有利于抑制非法倒卖文物。

  当时,许多国内外媒体对这场拍卖会竞相报道。一些人专门购买50元一张的门票进入拍卖会场,仅仅只是为了观看拍卖的过程。

  马未都介绍:其实1992年的拍卖当时还不对中国人,买东西是要交外汇人民币的,我买过一件,当时我也买过一件,那还是专门换的外汇去买的。那么真正到中国人可以随便买的时候,实际上是1994年底的嘉德公司的成立,1995年瀚海公司也成立,那么这是真正的使文物收藏进入了大众的视野,真正的使这个市场公开化。

  92北京国际拍卖会一年之后,中国最早的拍卖企业陆续成立,文物艺术品拍卖走入人们的视野。

  1993年6月20日,国有的上海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举办了书画专场拍卖会。

  北京市文物商店下属的,北京瀚海艺术品公司在1994年成立,并且举办了首届拍卖会。

  1993年5月,中国嘉德,中国第一个股份制,也是第一家综合性的艺术品拍卖公司成立。可是,当举办自己的第一场拍卖时,人们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参加拍卖的文物从何而来呢?

  当时,许多家有藏品的民间收藏者,对拍卖这种形式缺乏信心。工作人员为了征集拍品四处奔波,1994年3月,嘉德的第一场拍卖在经历重重困难之后终于开拍。

  来源:cctv
发表于 2012-8-21 21: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2 07: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2 08: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2 08: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 09: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3 09: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31 14: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青鸟网-青鸟论坛,青鸟文化艺术,花鸟鱼虫,花鸟交易,花鸟图片,综合文化尽在青鸟网 ( 黔ICP备11000405号 )

GMT+8, 2024-11-23 00:57 , Processed in 0.05362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