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16|回复: 4

[转帖]马未都说收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18 15: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未都的“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位于机场路附近,刚搬的家。记者是在他发出的一条详细的手机短信息的指引下顺利到达的。
  这条短信息格外有趣,让人一看就知道主人做事的严谨与周密——“大山子走机场辅路,过五环四百米钻过南皋桥六百米,过高压线塔立即右拐,约一公里半,过不规则十字路口直行四百米,路南右手二层拱窗白楼‘观复’。”
  与马未都先生的对话是从上述短信开始的,他告诉记者:“这条短信始终在手机里存着,谁问就发一条,结果很方便,让你一下就能找着,我已经发了无数次了。”
  接着,话题就转到了马未都于1996年创建的中国首家私立博物馆的改制问题上。“改制是为了适应发展,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改制是个重要话题,这些日子连国有银行都改制了,博物馆的改制工作现在正在实施中,明年初就能宣布。”
  从筹备到今天,这家私立博物馆经历了整整10年的风风雨雨,为何突然要改制呢?马未都解释说?“博物馆改制的原动力就是受儿子一句话的感动。”5年前,马未都的儿子去英国读书。入学第一天,老师、校长、舍监把他的儿子叫到一个墓碑前说,这里埋着他们学校全部的原始校董,这些都是200年前的事情了。
  听了这件事后,马未都开始想一个问题——英国人在200年前生活富足的时候办的一个学校,直到今天还能够让一个中国人受惠,这种恩惠就是体制带来的。创建了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马未都当然希望它健康发展下去,然而个人的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于是,马未都产生了一个念头:要想把博物馆完整有效地留给社会,必须要改制,否则,这个博物馆就可能自生自灭了。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8 15: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马未都说收藏!!!

办成文物界的“希望小学”
  要把博物馆变成社会财富
  马未都想把这座私立博物馆改制成中国第一家理事会制的博物馆,由全部理事承担起对这个博物馆的社会责任,而理事制企业是可以延续、可以继承的,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个博物馆变成社会财富而不是个人财富。
  记者了解到,马未都的博物馆在改制后,“理事”只吸收自然人,而不吸收法人,因为这样不容易产生纠纷。比如一个法人带着大量资金进来,他要拍卖文物,就没办法了。理事都是对中国文物有热情的人,理事可以拥有文物,也可以不拥有文物,但条件是必须愿意为了中国文物作出贡献,大家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其权利和义务是相等的。
  “博物馆是非盈利机构,因此理事们不可能在这里赚到钱。”马未都将改制后的博物馆戏说成“文物界的希望小学”,大家是为了共同的兴趣来做这项慈善事业的,第一批理事都是功成名就、经过市场历练的人,其中有些是企业家。对大家的合作,马未都表示经过了深思熟虑,相信合作会很愉快,因为里面没有利益分配,但对于他和这些理事来说,这是人生的一大享受。这种享受是其他形式无法替代、无法获得的,有这点就已经足够了。
  “在这里理事无大小,不能因为我东西多我就是老大,每人都持有平等的一票,可能会出现多数理事否决我的情况。我们唯一获得的是社会荣誉和继承理事的权利。比如我儿子,如果他愿意,他可以成为博物馆的理事。终极目标是使理事达到50人,之后就不再发展了,我一定要把私立博物馆做得比有些博物馆更有意思。”马未都对自己博物馆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从收藏中获得很大满足
  认识了许多人,有了可以“炫耀”的资本
  从博物馆开始筹建到今天的改制,马未都称自己前后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当时想法比较简单,就想把基本的收藏成果向人们展示,从未想过它是否会永久地“活”在社会上。
  1992年,马未都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办过一个展览,好多人上前询问,他觉得很有意思,但展览在一两个月后就关掉了。马未都后来想:如果这个展览能够长期地办下去,就有很多机会跟人沟通,因此也就产生了办博物馆的念头。
  创办博物馆所获得的满足是别人不知道的,因为有些人的满足可能体现在买了一件东西、卖了之后赚了不少钱,他觉得这就算获得了极大满足。但是马未都表示,自己没有卖东西,但最大满足在于认识了许多人,在人家面前有了一个可以让他“炫耀”的资本的时候,他也获得一个满足,这就是中国的文化对人的吸引,那种乐趣是你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
  谈起当年的收藏经历与感受,马未都说,当时是一种独享的乐趣,与人不能共享,因为当时没有这个氛围,你想找人谈人家都不理你。就好比是到一个穷山沟里去唱京剧,人家肯定认为你是一个精神病,因为大家都没接触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8 15: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马未都说收藏!!!

  自爆收藏成功原因
  生在一个千载难逢的夹缝中
  对别人给予的“大玩家”称谓,马未都立即谦逊起来:“我觉得在所有收藏者中,我是徒有虚名,我所有的优势就一个‘早’字,早于别人在20多年前进入一个没人涉足的领域,对别人怎么称谓,我不太计较,但是如果‘大玩家’是带有一种北京人的幽默感,我也能接受。我不敢称自己为收藏家。像国外一些人集一百年的实力去做一件事,那是真正的收藏家,我们中国在这一领域才不过20年。”
  马未都说,自己入行时间特别早,从官窑值两块钱时开始买直到它值20万,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赶上了机遇。
  “如果《文物法》在1949年建国后就迅速颁布,那就没我什么事了,我只剩下看的份儿了,但我恰恰生在文物法制定前三十年,这样才给了我一个夹缝,这也是千载难逢的。”
  马未都说,因为中国的好多文物,比如成化斗彩杯,它从明朝中叶就开始值钱,一直历经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经过清朝晚期的同治、光绪到民国时期,都特别值钱,从来就没有不值钱过。但是到新中国成立后,它就突然不值钱了,这在中国的收藏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什么东西都不值钱,恰好机会自己赶上了。
  当时,因为什么东西都不值钱,因此就没有任何人去关注,现在回头看,当时不管谁去关注,都会获得极大好处。在最没人喜欢的时候,就出了他这么一个“另类”开始喜欢古董,几块钱就能买一件好东西。
  “当别人问我,一个月挣百八十块钱,哪儿来的那么多钱买东西”时,我就告诉他当时还是东西便宜,花20元钱可以买三件。因为当时卖不出去,就出现了有趣的现象——谁买东西谁就是大爷,都追着你卖。当时我认识的许多人,把家里最值钱的东西拿出来,无非就是想换一个冰箱、一台彩电,现在一想,当时人家卖的东西可以把一个冰箱厂给买下来,这主要是所有人当时都看不到前景,我是因为喜欢才买的,我当时也没有看到前景,都不知道它以后会值多少钱,只是觉得它太有意思了。对我的最大挑战是——你不可能知道它的全部,你只能知道它的一部分,这会让你对它产生极大的兴趣。
  大玩家很少卖古董
  感觉文化人卖东西很丢人
  对自己收藏这么多年来很少卖东西的事实,马未都说自己当时之所以有许多东西没卖,是因为觉得作为一个文化人,卖东西感觉很丢人——一个文人怎么能卖东西呢,除非活不下去了。
  马未都说,早年他曾花10元买了一个碗,人家马上出价20元,按说早该卖了,因为价格翻了多少倍,但是他没卖当时就觉得面儿薄,不好意思卖,然后就自己留着,到了现在,当时10元钱买的碗能值10万了,结果就这么搁着挣钱了。
  “我第一次卖东西时,7件共卖了230元,这是因为同一类别的东西我研究透了,遇到比它们还好的,我就淘汰次的。”
  马未都介绍说,古董行业生与死之间就是一张纸。比如买画,买对了可能价值连城,错了可能一文不值。
  “你买东西从来没有上过当吗?”对记者的疑问,马未都坦白承认曾经上过小当,这也是很正常的,不过将它们搁在历史的坐标上就已不再是上当了——比如当年花100元买了一对光绪仿康熙的瓷瓶,当时以为是康熙年间的,买后才知道是光绪年间的,实际上这就算上当了,但是撂到今天它至少值好几万,因此也就不算上当了。
  但是大当从来没上过,因此自己的心态好,总觉得文物的最大价值在于文化内涵,即使上当自己在心理上也能承受。
  链接·简介
  马未都祖籍山东,先前从事文学创作及编辑工作,他的收藏兴趣始于“文革”,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又较早意识到收藏与投资的重要性,从收陶起步而成为专家,至今已有陶瓷、古家具、玉器古玩等藏品逾千件。被誉为“京城四大玩家”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9 00: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9 0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马未都说收藏!!!

下面引用由梧桐树2004/11/19 00:53am 发表的内容:
<font color=BLUE title=';感谢 梧桐树 对论坛的支持 !';>梧桐树 赠与八音盒</font> <font color=red><b>1000</b></font> <font color=BLUE title=';感谢 梧桐树 对论坛的支持 !';>鸟友元以示鼓励</font>
马未说收藏 ...
不用客气,梧桐树版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青鸟网-青鸟论坛,青鸟文化艺术,花鸟鱼虫,花鸟交易,花鸟图片,综合文化尽在青鸟网 ( 黔ICP备11000405号 )

GMT+8, 2024-11-22 00:33 , Processed in 0.0441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