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灰胸竹鸡为雉科竹鸡属的鸟类,俗名华南竹鹧鸪、泥滑滑、山菌子、竹鹧鸪、普通竹鸡。分布在台湾以及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北达陕西南部、西至四川盆地西缘、东达福建,主要栖息于山区、平原、灌丛、竹林以及草丛。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
灰胸竹鸡体长约30厘米,体重200-250克,成年鸡可达450克左右。喙黑色或近褐色,额与眉纹为灰色,头顶与后颈呈嫩橄榄褐色,并有较小的白斑,胸部灰色,呈半环状,下体前部为栗棕色,渐后转为棕黄色,肋具黑褐色斑,跗跖和趾呈黄褐色。上体黄橄榄褐色;上背带灰而具栗色斑纹;两翅和尾等与上体略同,翅上的内侧覆羽和飞羽满布以大形的栗褐色块斑;眉纹蓝灰;头和颈的两侧以及颏、喉等均栗红色;胸蓝灰,延伸到两肩成颈圈状;腹和两胁均棕色,先浓后淡,两胁密杂以黑褐色小块斑。眼淡褐色;嘴褐色;脚和趾黄褐色。雄鸟脚上有距。
灰胸竹鸡常在山地、灌丛、草丛、竹林等地方结群活动,3~5只或10多只不等,时常排成单行队形行进。夏季多在山腰和山顶活动,冬季移至山脚、溪边和丛林中觅食。晚上一个个在横树枝上排成一串互相紧靠取暖。喜隐伏,飞行力不强。以家庭群栖居。飞行笨拙、径直。活动于干燥的矮树丛、竹林灌丛,至海拔1000米处。
主要以植物幼芽、嫩枝、嫩叶、果实、种子、杂草种子、谷粒、小麦、豆类等植物和农作物种子为食,也吃蛾类幼虫、步行虫、瓢甲、小马陆、蝗虫、蝗蝻、蚂蚁等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
繁殖期4-7月。通常3月末群即开始分散,雌雄鸟亦开始不断发出响亮的求偶叫声,很远即能听到。营巢于灌丛、草丛、树下或竹林下地面凹处,有时也在树根附近的裸露地方营巢。巢多为地面天然凹坑,或由亲鸟刨挖而成,内垫以枯草和枯叶。每窝产卵5-12枚,卵淡.黄色、土黄色或淡褐色,被有褐黄色、棕色或淡灰色斑,卵为椭圆形,大小为30-34mm×25-27mm,重12-13g。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孵化期17-18天。雏鸟早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活动,几天后就能飞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