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鹇又名银鸡。白鹇因其体态娴雅、外观美丽,自古就是著名的观赏鸟。栖息于多林的从山脚到海拔1500米的山地。分布于东南亚。中国见于长江以南地区。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鹇雄鸟全长100~119厘米,雌鸟58~67厘米。头顶及下体为蓝黑色。跗蹠部为红色。雌鸟全身棕褐色,枕部具黑色羽冠。雌鸟上体以及翅、尾等多为橄榄棕色;下体灰褐沾棕,自下胸以次,各羽均具暗褐色细斑。
白鹇栖息于多林的山地,从山脚直至海拔1500米的海拔高度,尤喜在山林下层的浓密竹丛间活动。白天多隐匿,喜于晨昏活动,多为成群觅食,偶尔以gu-gu-gu的叫声联系同伴。受惊时发出尖利的叫声,羽冠竖立,尾羽微扬,多向山上奔走,至山顶方展翅起飞。夜间栖宿在树枝上。
白鹇食物主要是昆虫以及各种浆果 、种子 、嫩叶和苔藓等。
白鹇繁殖期4-5月。3月中下旬雄鸟即开始发情,一雄多雌制,雄鸟之间常为争夺配偶而争斗。雄鸟的求偶炫耀为侧面型,通常自雌鸟右后方向前左侧绕圈,当行至雌鸟一侧和雌鸟并行或接近并行时,雄鸟不断左右摆尾,动作缓慢而幅度大,然后再继续向前方走动,绕过雌鸟头前从右侧走开,每绕一圈后便在离雌鸟2-3m外站立不动,1-2分钟后再重复1次。每次发情炫耀,可重复绕圈6-7次。有时雄鸟还在雌鸟近旁做快速连续不断的蹲下、站起动作或伸展双翅做高频率小振幅的振翅动作,同时发出轻微的‘1u,1u,1u’的颤抖叫声。营巢于林下灌丛间地面凹处或草丛中。巢较简陋,主要由枯草、树叶、松针和羽毛构成。每窝产卵4-8枚,卵淡至棕褐色、被有白色石灰质斑点。通常每隔1日产1枚卵,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孵化期24-25天。雏鸟早成性,孵出的当日即可离巢随亲鸟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