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斑尾榛鸡斑尾榛鸡又称羊角鸡,为中国特有品种,只产于中国甘肃、青海、四川等地。主要以柳、榛的鳞芽、叶和云杉种子以及其他植物的花、花序、叶、嫩枝梢为食。亦捕食小毛虫、伪步行虫、金花虫等。但分布区狭窄,加上人为和天敌的破坏,数量日少,处于濒危,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斑尾榛鸡形小,而满布褐色横斑的松鸡,体重平均300克左右,体长约310—320毫米。。具明显冠羽,黑色喉块外缘白色。眼后有一道白线,肩羽具近白色斑块,翼上覆羽端白。上体多褐色横斑而带黑。外侧尾羽近端黑而端白。眼后有一道白线,肩羽具近白色斑块,翼上覆羽端白。下体胸部棕色,及至臀部渐白,并密布黑色横斑。雌鸟色暗,喉部有白色细纹,下体多皮黄色。
斑尾榛鸡与花尾榛鸡类似。随着分布区的不同,斑尾榛鸡的栖息地高度亦不同。在云南迪庆州,主要栖息于3400—3900米的山麓林缘稀疏灌木林中。在甘肃祁连山区见于2600—3850米的山地灌丛中,随季节不同出现垂直迁移现象:4—5月,随着山地积雪融化,向上移至2650—2850米的云杉林中;7—8月多见在2650米处的灌丛中进行繁殖;8—9月又上移至云杉林带;10月至翌年3月,下移至2600米以下的混交林和灌丛中。
斑尾榛鸡主要以柳、榛的鳞芽、叶和云杉种子以及其他植物的花、花序、叶、嫩枝梢为食。食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春季以柳、桦的鳞芽、叶为食;夏季除柳、桦芽、叶外,还吃小檗、忍冬、构子的花和嫩叶;秋季主要食寥的花序和问荆的嫩枝梢;晚秋和未降雪前几乎全以云杉种子为食。
斑尾榛鸡繁殖期为5~7月。营巢于海拔2700~2750米的云杉苔藓林或云杉、圆柏混交林的地面上凹坑中,用干枯云杉细枝或禾本科、莎草科植物的茎、叶做成巢底和壁,内垫以苔藓、柔枝细叶、绒羽。每窝产卵5~8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