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7-29 11: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辽宁历史文化
早在远古时代,辽宁地区就有人类劳动、繁衍、生息活动。在营口大石桥南金牛山发现的金牛山人化石及其遗址,距今已有28万年,是迄今为止辽宁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处人类栖息地。在朝阳市喀左县发现的鸽子洞遗址及出土的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遗址,距今有5万年左右。 辽宁
约在7000年前,辽宁地区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沈阳新乐遗址和出土的大量器物,显示了辽宁在原始社会末期的繁荣景象。
查海遗址,年代已超过8000年,是目前东北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龙纹、玉饰被视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距今约5000~5500年,从出土的祭坛、积石冢、神庙和女神彩塑头像、玉雕猪龙、彩陶等重要文物得出,这里存在一个初具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标志着辽宁地区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自公元前20世纪夏朝进入奴隶社会后,辽宁地区逐步与之建立了隶属关系。据中国最早的史书《禹贡》记载,辽宁地区最早为冀、青2州之城。
夏商为幽州、营州之地。周分封,属燕国之地。春秋战国,燕置辽东、辽西两郡。
秦置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
西汉,隶属于幽州,增设玄菟郡。东汉,增设辽东属国。西晋,属于平州。东晋及南北朝,被营州所管辖。隋,为辽东郡、柳城郡、燕郡。
唐属河北道,设安东都护府。
645年,唐太宗亲征辽东。668年唐朝灭亡高句丽,统一辽东和朝鲜半岛北部的故土,将其纳入安东都护府的管辖。
辽
分属于东京道、上京道、中京道、下京道。
金
大部分地区属东京路统辖,其余分属咸平路、上京路、北京路。
元
东部地区属辽阳行省的辽阳路、沈阳路;北部地区属开原路咸平府;西部地区的广宁路隶属辽阳行省;锦州、朝阳地区属大宁路,隶属于中书省。
明
明朝属山东布政司,设辽东都指挥使司管辖,下设2州、25卫。
清
设辽东将军,后改奉天将军,再改盛京将军,清末改奉天省。
辽宁是清朝的发祥地,至今遗存下来的沈阳故宫、盛京三陵(永陵、福陵、昭陵)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历史面貌。1608年4月,努尔哈赤与明边将立碑划界,从此自称为国,边界在今辽宁吉林的交界附近。1616年正月,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御八角殿称汗,建元天命,定国号为金,史称后金。在夺取了辽阳后,1621年8月,后金筑辽阳新城,即东京城,迁都于此。1625年3月,后金迁都沈阳,后定名为盛京。
中华民国 辽宁
1929年,中华民国改奉天省为辽宁省,为辽宁得名的开始,意为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这时本省的行政划分如下:省会沈阳。全省五十九县:沈阳,铁岭,开原,东丰,西丰,西安,营口,辽阳,辽中,台安,盖平,海城,新民,彰武,凌海,黑山,盘山,北镇, 义县,兴城,绥中,锦西,清原,安东(今丹东),新宾,通化,凤城,宽甸,桓仁,临江,辑安,长白,安图,抚松,抚顺,本溪,海龙,辉南,金川,柳河,金县,复县,岫岩,庄河,辽源,洮南,双山,通辽,昌图,康平,开通,洮安,梨树, 安广,怀德,瞻榆,突泉,镇东,法库。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辽宁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植的满洲国成立。该省分为安东省(安东即今丹东),奉天省,锦州省三省。
1945年抗战胜利后改回辽宁省。这时东北地区分为九省后,其中辽宁省(当时九省之一,区别于现今辽宁省)的行政划分变为:全省四市二十二县,省会沈阳。省辖市:锦州、营口、鞍山、旅顺。县治:沈阳、抚顺、本溪、海城、盖平、铁岭、辽中、金州、辽阳、复县、锦县、绥中、北镇、兴城、义县、锦西、盘山、新民、黑山、岫岩、庄河、台安。注:境内大连、沈阳二市系直辖市,直隶行政院;沈阳市于1947年6月升直辖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国初期,辽宁地区划分为辽东(省会安东,今丹东)和辽西(省会锦州)两省,以及沈阳、旅大、鞍山、抚顺、本溪5个中央直辖市。
1954年8月撤消辽东、辽西两省建制,合并改为辽宁省。
1956年将原热河省东部朝阳等六个县划归辽宁。
1969年,将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划入辽宁省,1979年再次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有:九·一八事变、后金迁都沈阳、国民党一八四师海城起义、海城大地震、黑山阻击战、锦州攻坚战、日俄辽阳大会战、辛亥辽阳起义、司马懿征公孙渊、太子丹扼守襄平、独立十师解放抚顺、抚顺工人护厂护矿斗争、平顶山惨案、萨尔浒大捷、中日甲午战争田庄台战役、旅顺大屠杀、沙岭战役、北票煤矿万人坑、詹天佑在营口建铁路、徐渐久事件、铁岭事件、高家岭惨案、葫芦岛百万日侨大遣返、宁远大捷、松锦大捷、郭松龄反奉、东北易帜、皇姑屯事件
历史名人
慕容皝、慕容俊、慕容垂、慕容德、李光弼、安禄山、史思明、张三丰、丁令威、李成梁、李如松、祖大寿、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范文程、宁完我、李希烈、公孙度、公孙康、萧军、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多铎、福临、额亦都、何和礼、年羹尧、高鹗、王尔烈、尹湛纳希、赵尔巽、张作霖、杨宇霆、吴俊升、孙烈臣、张作相、盛世才、张惠霖、孙惠芬、马原、陈运和、洪峰、张宏杰、石钟山、皮皮。
文化艺术
京剧:颇具水平的有沈阳京剧院、锦州京剧院,前者是“国家十大重点京剧院团”之一。“南麒北马关外唐”,沈阳唐派(唐韵笙)是京剧的重要流派。
评剧:评剧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一大批表演艺术家和众多的表演流派,其中有3大流派韩花筱,都出自辽宁沈阳,评剧表演艺术家韩少云创立了韩派、花淑兰创立了花派、筱俊亭创立了筱派,
二人转:知名团体有铁岭民间艺术团黑山二人转辽南戏
相声:在中国相声地图上,沈阳的位置仅次于北京,天津。早在70-80年代,王志涛,杨振华就曾在全国颇具影响。2006年的央视相声大赛上,沈阳的常佩业、贾承博又一举夺魁。
评书:知名演员有袁阔成,刘兰芳,田连元,单田芳等。
小品:在每年的央视春晚上,有大批来自或成名于本省的演员,如赵本山,黄宏,巩汉林,潘长江,范伟,黄晓娟等。
民风民俗
海城高跷秧歌属于大鼓高跷,是辽南高跷的一支,是民众十分喜爱的民间舞蹈。经过300多年的不断演变,已经形成了舞蹈、杂技、音乐、小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海城县志》:“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牛庄古镇三义庙就有高跷、旱船沿街跳舞表演”。在清初,东北的海上贸易主要集中在辽南近海,随后海城古镇牛庄成为当时关内外物资集散地和辽东最早的水上商埠。随着“闯关东”移民的涌入和辽南经济贸易的发展,南北方的艺术也在海城得到了广泛交流。当时秧歌会上的高跷表演还只局限于在跷上耍刀弄棒,艺人称其为“武跷”。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城的民间艺人不断探索、改进了传统高跷的艺术形式和技巧,把中国传统的民间戏剧搬到高跷上,逐步形成了海城高跷独特的火暴、欢快、泼辣、粗犷的表演风格。每年农历正、二月间,扭秧歌、踩高跷成为海城人的民俗之一。
一般满族婚娶旧俗,子女成年,男女方父母首先要给儿女对照八字,如若合婚,双方父母才能由媒人带领“相看”,也叫“相亲”,俗称“看门户”。如双方相看中意才能定婚。
|
评分
-
6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