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071|回复: 25

我的老母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3 13: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老母生于公元1921年的民国十年,今年九旬晋二。她生性瘦弱,却满脸红润,思维清晰,精神矍铄,已是满头白发银丝。一双虽圆小却炯炯有神的眼睛底部,稳坐着马鞍鼻,一对金环双耳垂挂,和着左手无名指金灿灿的戒指,显得有些阔气。老母一张从娘胎里遗传的富家小姐的面颊,时至耄耋之年,依然没多少变化,只有一对纵然听不到耳外巨响的聋耳,常让她愁眉不展。别看老母脸上常架的一幅两腿都歪扭了的百度老花镜,却是她常用来缝补衣物时引针穿线的法宝。
老母在九旬时年,她光滑细嫩的脸庞,常在出席许多亲朋酒桌聚会或公共场合,待人家透过她白里透红的细嫩脸颊,再与其九旬年岁相较时,无不竖起大拇指惊讶称奇。
  不觉中又过二载。能活过一年,这对时年已过九旬的老人,简直难似攀顶,贵若黄金。随着岁月的递增,老母的容颜说也红润依旧,但不可抵御的岁月“沧桑”已渐渐地爬满了整张脸颊。
  从老母的面额看,条条粗犷柔顺、清晰可辨的面纹清晰可见,自然横跨且顺着两侧太阳穴与眼角鱼尾纹形成“C”字走向,又与两颊斜垂的脸纹相交。好一张天赐的安顺脸。如应古书面相描述,可乃一幅世纪老人的面相!
  尽管如何,这爬满老母满脸的“沧桑”,既是岁月老人的自然特征,更为儿孙们展现她历经风雨岁月,累积生活艰辛。尽管老母能否成为世纪老人,然看着她满脸福纹交织和常挂在脸上的慈祥笑容,作为晚辈,心里不知有多少自豪和幸福感。“我们应该赞美她们——妇女,也就是母亲。整个世界都是她们的乳汁所养育起来的……”俄罗斯伟大诗人高尔基深情地赞美,才让我深深悟懂了什么是母亲的艰辛、坚毅和伟大。
  老母常这样感激地念叨,自己的长寿是我爸在仙逝三十多年前就折寿给她的。她说,父亲在临走前已向她有过交代,已经把自己的寿岁折给了她。想必这是父亲生前或弥留之际对老母健康长寿的衷心期待和离世老人一种牵挂膝下儿女,愿早日立业成家的嘱托吧。
  记得那年父亲临走前我都陪在身边。虽没听闻他对老母的死别嘱托,但我相信老母的折寿之说会有一定的时日空间。在孙辈们看来,老母的折寿之说就是有,也只是夫妻生离死别的心理诉求。
  尽管如何,可有一个细节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六十年代中期,母亲的咳嗽病愈发严重,有时咳血不止。作为一名老中医的父亲,对老母的病情牵肠挂肚,备至关怀。记得一次面对老母咳嗽咯血病的久治不愈,又发烧不退时,父亲心情沉重地对我们说:“要是你妈继续这样下去的话,恐怕她的命不会长了。”父亲缓了一口气勉强地挪动双唇:“要是能让你妈活着,我宁愿少活……”父亲的话音有些哽咽,抬头时我无意中瞅见了他的眼眶满含着泪花。
  为了省钱更为了救活老母,父亲几乎成了医者全能手。多年来,他不仅为老母的病情自己处方熬药,还包揽了打针注射的活儿。
  在那个生活窘境的年代,赚钱对父亲来说胜似生命,但不允许医生在家看病收钱是条政治铁律。凭父亲的名气,他只能看着能合法赚回的钱在家门口溜过,让一帮帮慕名而来的患者扫兴而归。就这样,父亲有限的工资,不仅要负担繁重的家庭生活,更要照顾病中的老母,导致家庭经济十分拮据。
  为了让家庭生活暂有缓解,也能借机医治老伴的病情,父亲常借下班空时,不辞辛劳,废寝忘食,经常星夜奔走医界高手请教会诊,或上门亲朋好友,接济燃眉之急,常是深夜才见他拖着疲惫的身躯踏进家门。长年的生活和经济压力,已经把父亲的身体拖垮。终于撑到八十年代初期,积劳成疾的父亲终因心脏病突发而倒在了急救台上,临终时只有遗憾的挂泪,却没留下片言只语。
  不言而喻,父亲为老母的健康长寿付出了不可估量的牺牲。透过老父的深情举动,看老母的折寿之说,既表达了她们面对生离死别的难舍难分之情,也能体现这对老夫老妻永恒的深爱。
  时光荏苒,老母带着失夫的痛苦和依然沉重的负担,她坚强地活着,撑起了这个家。后来,难怪孙辈们这样评价:老太太的长寿原因不仅取决于她有长寿的遗传基因和对这个家的深爱,更有能拿得起放得下,坦然面对生活,平和看待人生的健康心态。
  老父走后的三十多个春秋冬夏,老母凭借自己的坚强和健康的心态,病情有所转机,在经济条件逐步获得富裕的八个子女的簇拥下,一副亘古不变的旧时心态和有些古老的认知,依然陪伴她过着平静、没有奢望可还幸福的晚年生活……
  我的老母是个善良极富母爱的人。她生在富裕家庭,又生活在贫苦的年代,更懂得爱是唯一。在十分艰辛的环境中,在父亲常为家庭生计外出谋生的情况下,母亲撑着柔弱的身躯,在经济来源极度困难的境况下,她几乎省吃不用,含辛茹苦,经常在无米下锅的时候,宁愿自己饿着肚子,多留一口水,省下一口饭地把八个子女养大。
  记得国家处在计划经济的六十年代开始,粮食十分紧缺,限量的计划大米还要大幅搭配粗粮(地瓜、地瓜丝、玉米粉等)。对于经济极度贫困的家庭,处在半饥状态不算饿,粗粮当饭很不容易。
  小时候,我体弱多病,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缺乏营养。记得在我读小学四年级那年,老母为了能让我常吃到大米饭,补补我瘦弱的身体,她在给我们大家蒸饭分块(每人一个约莫三两左右的三角小块饭团)时,常把自己的一块悄悄地留给了我,自己却背着大家咽下难咽的“粗粮”;在我身体发育又不可能有经济条件补给营养时,母亲看在眼中,忧在心里。她常把(有时晚餐每人分得的一碗米粥)自己的一碗偷偷地藏在自家破旧橱柜的最顶端(让兄弟们想不到),还避开兄弟姐妹们悄悄给我耳语指明。现在才知道,那时的老母几乎很少用过有米粒的晚餐……
  就这样,在我的记忆里,我是吃着老母省下的饭团和留给的米粥补上身体而长大,更在艰苦的岁月中沐浴在深深母爱的环境里成人。
  我的老母是个生活平淡从不奢华的人。她虽出生富裕,尝过甜头,但穷苦的年代磨练了她坚强的性格。她常教诲我们,平静生活才是真。
  现在老母兜里有钱了,但她常想到为一些穷苦人捐钱,还常叫我把钱送到楼下的母女乞丐;老母兜里有钱了,她从不想给自己买好吃的,总是要求出钱为儿孙们摆酒吃饭;老母兜里有钱了,一旦遇上儿孙们的喜事大事,她出手就是五百几千;老母兜里有钱了,她常婉拒儿孙们给她的“进贡”,说自己够花;老母兜里有钱了,富裕了的儿孙们要带她远方走走看看,她虽对外面的世界赞不绝口,但从不有第二次再行要求和奢望……
  我的老母是个心态平和的人。她历经风雨沧桑,尝尽甜酸苦辣。她常说,自己虽是富裕家庭出身,却不能忘记有穷苦人的存在。她常说,不要与小事计较,不要见利益眼红。当我在报社有了个芝麻干部时,她就常唠叨,当官只是一时,做人才是一世。当了干部要对下属好,不能老想着自己。权不能滥用,话不能尽说,事不能绝做,更不能有贪欲之心……
  我的老母是个有诗情画意的人。她虽出自富裕家庭,却因旧时的男尊女卑,让外祖父决断了她聪慧好学的成才之路,成了富家的文盲。然而,从小天资聪慧的老母,凭借自己好学精神和不耻下问,在家随外祖父学得不少学问。出嫁后,与我父亲耳鬓厮磨,兴趣相投。长此以往,唯独她对唐诗宋词的理解却如此的深透,常常深得父亲的绝口称赞。难得的是,老母特有的敏锐,她对唐诗宋词的经典章节竟能过耳不忘。
  在母亲的床榻旁,常能聆听他们声情并茂的朗诵:“云淡风轻近半天,傍花垂柳丝线牵;时人不时仰头看,将谓偷行二月天。”…这给我童年的学习兴趣和至今喜欢咬文嚼字的性格,以及对诗歌的爱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小常沐浴在诗意的氛围和家庭文化的熏陶,在我读四年级时,已能在父亲的指导下,担当朱家的全权文书,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寄写家书,带去问候祝福。
  我的老母是个坦荡爽朗而又很自信的人。她直言快语而又明朗无藏的个性,在许多场合常使儿辈们感到尴尬为难。她常这样说,快语藏不住,直言响当当,心中无诡计,错了也坦然。在和老母的共同生活中,一旦有事让她看不顺眼,不管是谁,就是媳妇她也直言不讳。对此,常被误认为是“麻烦制造者”。因此,常让我们兄弟几个成了“夹层饼”,为此而苦恼心焦。
  老母有个天大的性情,她一般不会计较批评,但谁要是超过了她的承受底线,触碰了她的原则,定会给予猛然的轰击。这只是在极小的可能里发生。老母有一个天大的优点,吵归吵,闹归闹,那就是天大的事儿,过了一会儿就忘个精光。而这些对于老母来说,是平常不过的事了。他总是这样为自己解脱:“有话还是说了好,藏在心里窝火。我反正不是故意,大家何必如此计较……”
  我老母还有一手让人钦佩的烹饪绝活,烹调的红烧带鱼,木鱼炒咸菜,猪蹄子烧笋干等菜谱,在她挥勺之间,能让你口水连连,可让尝过老母亲自掌勺的菜儿的孙辈们个个赞叹不已,无不翘指称道。要是细细观察,她能注重火候的控制,姜、醋、油、酒、糖等佐料分配有序,处置恰到好处。其实,时间久了,你就会感觉,自家厨房里的味精少了,白糖没了,料酒跑了……。也因此老母一个天生的缺点,让她在新时代里“不思进取”的自豪感变成了自傲感:凡她烧的菜就是美味,凡她做的汤就是可口,凡她煮的面就是好吃。
  老母虽脑子还灵光,手脚还麻利,但因年岁增长常有犯错在所难免。好多场合,我们看着母亲烧菜,明知道要放料酒时,却错放了酸醋。知错的她,急着想挽回败局,拼命往菜里放白糖等佐料,妄图麻痹你的感觉神经。此时,落座一旁的老母会紧盯你的面部表情,观察这道上桌的“败局”能否让你眉头紧锁。有时,也确实懵过了常吃老母的菜,菜来张口,对她深信不疑的孙辈们。在他们眉头刚皱时,已被老母真理般的理由给开脱了。此时,老母见他们口里虽有异感,却不敢批评的窘样,虽给了些鼓励,其实心里惴惴不安。按老母的话说,做错的菜也是菜,只是味道有些不一样,浪费了就太可惜了……
老母是个勤劳又爱整洁的人。不是刻意抬高老母,事实中的老母至今保持衣履整洁,清清爽爽。已过耄耋之年的她,从不让我们为她清洗一件衣裤。她能煮饭烧菜,泡茶烧水,还能上农贸市场。什么时候晒被褥,什么时间洗衣裤,哪几件先洗,怎么个凉法,她都安排的井井有条。一年四季的衣裤换洗和收拾,她从不麻烦人家。哪些衣服是在家里穿的,哪些衣服是做客时穿的,哪件衣料适合哪个季节穿,都安排有序,稳稳当当。
  老母穿衣特爱整洁,也会挑剔,这也许是她老人家从小养成的习惯。有时她也这样说,花点钱也让自己穿身好看的衣服给子女多些体面。每当出客时,总会照照镜子,梳梳发型,整整形象。只是老母不会也不敢用熨斗,要是能的话,必定靓丽一身,裤子“四条柱”硬朗。
  老母有一双我二姐在几年前特意为她买的胶底绣花鞋。圆润的鞋头,瘦瘦的腰身,虽不像七寸金莲,却有旧时的痕迹。黑棉布上刺绣的那对大牡丹,显得雍容华贵,有些古色古香,让老母爱不释手。没穿时,她常会把这鞋放在床前;穿之后,定要见见太阳。抚今恋旧的老母,常会拿着这双令她能回想自己少女出嫁时曾经穿上绣花鞋,坐轿喜嫁夫婿的那段美好时光。
  我的老母是个善于传经送宝的人。她不但从小就给我谆谆教诲,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在她九旬高龄时,我们为不让她再辛劳,学会自己烧菜时,总会看到她不劳动而感到心里的不安。至今还不肯罢手的老母,总会等我们烧菜的时候,把脸贴在厨房的隔离玻璃前,看着我们烧菜,两只手和一张嘴依然忙个不停地在指点迷津,传经送宝。透过厨房油烟机的嘈杂声和锅碗瓢盘的交叉声,总能听到老母亲不断地念叨和叮咛:“酒多放点,味精还太少,白糖多放点,别忘了放大葱!……”
此时,老母常诵的韩愈唐诗“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又浮现心头。在感知“可怜天下父母心”深深蕴涵的同时,更让我为依然健康可敬可爱、可圈可点、可赞可书的妈妈感到自豪和骄傲……
  我的老母今年将度过九十三,向幸福的九十四迈进。虽然儿辈们没多少时间陪伴她老人家出去走走看看,但在偶尔陪伴老母走走公园的时候,感觉她已经手术多年的大腿不是那么方便了。况且最近诱发的胃病让她食后思吐,胃口不佳。些许不安的神情伴随着年迈的憔悴,让我的心里惴惴不安……
  此时,母亲曾常詠的孟郊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然浮现眼前,让我不能忘记她是我唯一的母亲。尽管她年迈体衰,尽管离世纪老人还很遥远,但我会以最大的努力,衷心希望她能成为世纪老人,以此愿报答老母的教诲、养育之恩情。
厦门行 008_副本.jpg
发表于 2014-7-23 14: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母爱的伟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3 15: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3 19: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母亲的伟大难以言表,祝天下母亲平安长寿!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3 20: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慈眉善目,健康长寿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3 21: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啦,祝老人家健康长寿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3 22: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啊,祝福老人家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4 00: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忠孝不可两全,名利不可双收。楼主英雄肝胆两相照。
好帖子啊。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4 07: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长寿、慈祥的母亲。

多尽孝心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4 11: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以《我的老母亲》为题,是一篇好文章学习了。母亲的温暖填满了心田,母爱永恒。
问好楼主。感谢对青鸟书房的大力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青鸟网-青鸟论坛,青鸟文化艺术,花鸟鱼虫,花鸟交易,花鸟图片,综合文化尽在青鸟网 ( 黔ICP备11000405号 )

GMT+8, 2025-1-14 02:11 , Processed in 0.05491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