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南京夫子庙鸟市已关闭。搬走了。
夫子庙的雅与俗。到过夫子庙游玩并请过导游讲解的,可能听过这样一句:君子不过桥。桥是指文得桥。明清年间江南学子到夫子庙应试,求取功名,通常住在各省的会馆,或相对集中客店,现存地名有上江考棚、下江考棚,上下江指的是长江中、下游。上江考棚、下江考棚就是集中住地。一条秦淮河把夫子庙分为南北两部分,北侧考场、供着孔夫子的大成殿,南侧红灯闪闪,秦淮河(专指流经夫子庙的这一段)两侧酒店茶馆林立。不知道多少学子,过桥了没有成为君子。
夫子庙天堂与地狱。据年过九老者回忆,夫子庙有个聚星厅,现在是游客务处,旧时聚星厅不在现在这个位置,应是更往西一点。寒冬腊月厅常有冻死的乞丐,秦淮河游船上歌舞阵阵,有钱人自在享受。
夫子庙与养鸟。老者回忆在他年青的时,夫子庙秦淮河南侧就有制、卖鸟笼的;遛百灵通常在茶馆。比较富有的闭人,饭后用手笼带上百灵,来到比较熟悉的茶馆,叫来店小二,把百灵放入已存放在茶馆的大笼中,高挂室外,叫一壶茶,听其鸣叫与鸟友吹牛。也有一般的爱好者,但没有这样的闭遐。而眉画旧时南京只养齐毛或老毛,也都是近郊的。春天,北方的鸟贩把雏百灵运到南京,卖完后正好雏眉画出来了,雏眉画有了市场,被带到了北方,我想北方玩雏百灵的高水平,与这些是有关的。
夫子庙、养鸟与民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已建立了其中的联系;当然南京的朝天宫一带爱好者也比较多,基本上集中在城南一带,城南是南京的老城区。养鸟是民俗、是一种爱好,是不是文化我不敢说。旧时多是有钱、有钱人的专利,现在生活好了,有条件在工作之余安排自已的时间,选择养鸟就像其它爱发烧友一样,多元社会理应可容。
当然玩什么都不可误正事,庙鸟市搬走了,爱好亦在。只是这个民俗玩意,随时间能流淌多远,放眼太空,我们人类又是多么的小,何况一种民俗玩意。
乱扯一通。关机睡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