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岩松鼠别名扫毛子、石老鼠,属啮齿目松鼠科。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甘肃、内蒙古等省。岩松鼠在数量较多的丘陵山区是农、林业的重要害鼠之一。春季喜食播下的玉米、大豆等种子。秋季作物成熟时,也常为其糟蹋,还常出现于果园内为害苹果、桃、杏、核桃等果实。
岩松鼠体形中等,体长200-250厘米。尾长超过体长之半,尾毛蓬松,尾端白色毛尤为明显。背部及四肢外侧均为青黄色;腹面及内侧则为浅灰黄色;颈部略带白;眼与耳间色黄;鼻前部色深黑。
岩松鼠主要栖息于山地、丘陵等多岩石地区,半树栖与半地栖。白昼常见于林缘、灌丛、耕作区及居民点附近活动。不冬眠。在灌丛下的岩缝、石洞中作窝。性机敏。以野生植物种子、山桃和杏等果实为主要食物,有时也会盗食农作物
岩松鼠分布于河北、陕西、山西、河南、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贵州、安徽及湖北等地区。为我国的特产动物。岩松鼠的毛皮可制衣帽和手套等,也可笼养观赏。数量多时,对农林业有一定的危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