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新手,说说我的感受:今年也买了多只黄雀,留了一只其他的放了。买的生鸟,大笼里看我确定是棍尾,到家就变散尾了。原因是鸟紧张扑笼,一旦跳到笼侧面,尾巴就打开成扇用来支撑身体。在服笼过程中已经习惯把尾巴散开。据我观察我的黄雀是这样的。我分析如果鸟胆大服笼快或者高手调教的好,散尾情况就会轻。也有朋友说养一段会好点,我觉得就是这个道理。现在我的黄雀已经服笼了,不过由于服笼过程过长,尾巴很散,就这样了,看明年换羽能不能回到以前的状态,也可能由于尾部肌肉已经发达了永远也恢复不了。所以说给生手一个棍尾处理不当也会变散尾的,这只是散尾的一种情况。尾端尾羽的形状是另外一说,我想黄雀的尾部天生是很接近的,这是进化,遗传决定的,毕竟这种区别对黄雀的生存影响不大,不至于导致淘汰某一种,棍尾或者箭尾或者扫把尾。所以野外黄雀应该比较接近,或许只有生活习惯造成的差异。这些纯属想象,没有经过大量调查,拿来和大家讨论,随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