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75|回复: 24

【禅‧灯火】“体用”(25——2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3 0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5.体用
“沩山与仰山摘茶次。沩云:终日只闻子声,不见子形。仰便撼茶树。沩云:子只得其用。仰云:未审和尚如何?沩良久。仰云:和尚只得其体。沩云:放子三十棒。”
其实在这里闻声见形,亦俱得其相。从相见体,从体见用,而且即体即用即相,又即用即体即相,更即相即体即用,体用双照,体相用为一。这里可以开出无穷之境,正是人人一太极,物物一太极。正是月印千江,终是一月。亦正是云月是同,溪山各异。
天意正觉禅师曾拈云:
“沩山仰山,父父子子,丛林尽道,各得一橛。殊不知天共白云晓,水和明月秋。”
此所谓“天共白云晓,水和明月秋”,天水是体,云月是相,秋晓是用。于此,正是即体即用,即用即体。而在沩山仰山父子之间,亦终不是相见不对面,对面不相见;一人得用,令不孤行;一人得体,道无不在。
要知:体绝非孤零零的体,用亦不是孤零零的用,相亦不是孤零零的相。体用不可分,体相亦非异。惟说只得其用可,只得其体则不可。这正如说只得其相可,说只得其体则不可。此所以沩山终要说:“放子三十棒。”但两人都是好手,这正如佛鉴禅师云:
“张公乍与李公友,待罚李公一杯酒;
倒被李公罚一盏,好手手中无好手。”
然又正如首山省念禅师所云:“当时不是沩山,便是抹籬摸壁。”故沩山是宗师。

26.不出入是如何
“洞山到北岩明哲禅师处。岩问:什么处来?山云:胡南来。岩问:观察使姓什么?山云:不得姓。岩云:名什么?山云:不得名。岩云:还理事否?山云:自在廓幕在。岩云:还出入否?山云:不出入。岩云:岂不出入?山便拂神出去。岩来日侵早入堂召洞山。山近前。岩云:昨日只对上座话,不惬老僧意,一夜不安。今请上座别下一转语,若惬老僧意,便开粥相伴过夏。山云:却请和尚问。岩云:不出入是如何?山云:太尊贵生。岩乃开粥同过夏。”
这只是明哲禅师想验一验洞山良价禅师识不识此观察使,而此观察使,正是一己之心。照儒家说:人有心,又有道心。人心是“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而道心则是“惟精惟一”。只不过禅师们总是“无心是道”,而道心正是无心之心。要使此心,成一尊严而正直的观察使,总须得是无心之心。这无心之心,自会是不得姓,不得名,自在廓幕在,而不出入。说“岂不出入?”便即是有心。所以洞山便拂袖出去。
唐诗人贾岛以明哲为师,曾有哭师诗云:
苔覆石床新,吾师占几春。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禅身。塔院关松雪,僧堂锁隙尘。自惭双泪下,不是解空人。
贾岛之“不是解空人”,乃因其“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而不能无心。要知无心之心,其不出入是尊贵无比,他是“能为万物主,不逐四时凋”。并尽是大用堂堂!

27.如何是夹山镜
“僧问夹山会禅师,如何是夹山镜?山云:猿抱子归青嶂后,鸟衔花落碧岩前。”
夹山善会禅师此处所答的镜,即所谓夹山镜。可以作镜会,亦可以不作镜会。一般人都作镜会。法眼禅师于此亦云:“我二十年只作镜会!”若作镜会,则“猿抱子归青嶂后”,那是暮色苍茫。而“鸟衔花落碧岩前”,则又是一片霞彩。在那里是青嶂后,碧岩前,前前后后。在那里是猿抱子,鸟衔花,暮暮朝朝。只不过,这正如永明禅师所说:“岩树庭柯,各挺无边之妙相;猿吟鸟噪,皆谈不二之圆音。”又何况是青嶂后之庭柯,与夫碧岩前之岩树?其无边之妙相,各各挺然,更可想见。若夫猿抱子而吟,鸟衔花而噪,其所谈不二之圆言,自更会是一大交响之乐曲。
在那里会有大慈,亦会有大悲。在那里会有大喜,亦会有大舍,有无限的温暖,又会有无尽的温柔。有子哭猿啼,暮色苍茫之后,便是“吸月精神横宇宙”。有花香鸟语,一片霞彩之前,便是“产珠光彩照山河”,由此而乾坤交泰,亦由此而各有千秋。山云:“户挂凋林,影中辨取”。
在这里,又正如石头希迁禅师所云:“衲帔蒙头万事休,此时山僧都不会。”

28.触目菩提”
石霜诸禅师,初参道吾,问如何是触目菩提?吾乃唤沙弥。弥应诺。吾云:添净瓶水着。良久,吾却问霜:汝适来问什么?霜拟举,吾便归方丈,霜乃有省。
在这里,大家诸是触目菩提,诸是圣人,诸是佛。一切触目皆是,一切触目分明。
石霜是潭州石霜山庆诸禅师,初依沩山(灵佑)充米头。一目筛米,问答相契,沩山至晚上堂曰:“米里有虫,诸人好看。”后参道吾禅师,即问此”如何是触目菩提?”他能有省,是省悟了触目菩提不在别处,是省悟了自性,是省悟了空劫前的自己。
玄中铭云:“举足下足,鸟道无殊!坐卧经行,莫非玄路。”华严经云:“法性遍在一切处,一切众生及国土,三世悉在无有余,亦无名字而可得。”到这里,道吾唤沙弥,弥应诺。此非法性如何?道吾叫他添净瓶水,他就添,那更是触目菩提,更是法性,要知“坐卧经行,莫非玄路”,玄路正是一条平平的路。
道吾良久问石霜“适来问什么?”其实那只是石霜问自己如何是自己。而道吾便归方丈,而只是归自己。到这里,石霜有省,又正是省悟了空劫前的自己,也正是眼面前的自己。
丹霞于此颂曰:
“垂手还他作者机,寻常语里布枪旗;
重询拟进归方丈,一句分明更不疑。”
到这里,路是平平的路,语便是寻常的语。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0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5.体用
“沩山与仰山摘茶次。沩云:终日只闻子声,不见子形。仰便撼茶树。沩云:子只得其用。仰云:未审和尚如何?沩良久。仰云:和尚只得其体。沩云:放子三十棒。”
其实在这里闻声见形,亦俱得其相。从相见体,从体见用,而且即体即用即相,又即用即体即相,更即相即体即用,体用双照,体相用为一。这里可以开出无穷之境,正是人人一太极,物物一太极。正是月印千江,终是一月。亦正是云月是同,溪山各异。
天意正觉禅师曾拈云:
“沩山仰山,父父子子,丛林尽道,各得一橛。殊不知天共白云晓,水和明月秋。”
此所谓“天共白云晓,水和明月秋”,天水是体,云月是相,秋晓是用。于此,正是即体即用,即用即体。而在沩山仰山父子之间,亦终不是相见不对面,对面不相见;一人得用,令不孤行;一人得体,道无不在。
要知:体绝非孤零零的体,用亦不是孤零零的用,相亦不是孤零零的相。体用不可分,体相亦非异。惟说只得其用可,只得其体则不可。这正如说只得其相可,说只得其体则不可。此所以沩山终要说:“放子三十棒。”但两人都是好手,这正如佛鉴禅师云:
“张公乍与李公友,待罚李公一杯酒;
倒被李公罚一盏,好手手中无好手。”
然又正如首山省念禅师所云:“当时不是沩山,便是抹籬摸壁。”故沩山是宗师。

26.不出入是如何
“洞山到北岩明哲禅师处。岩问:什么处来?山云:胡南来。岩问:观察使姓什么?山云:不得姓。岩云:名什么?山云:不得名。岩云:还理事否?山云:自在廓幕在。岩云:还出入否?山云:不出入。岩云:岂不出入?山便拂神出去。岩来日侵早入堂召洞山。山近前。岩云:昨日只对上座话,不惬老僧意,一夜不安。今请上座别下一转语,若惬老僧意,便开粥相伴过夏。山云:却请和尚问。岩云:不出入是如何?山云:太尊贵生。岩乃开粥同过夏。”
这只是明哲禅师想验一验洞山良价禅师识不识此观察使,而此观察使,正是一己之心。照儒家说:人有心,又有道心。人心是“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而道心则是“惟精惟一”。只不过禅师们总是“无心是道”,而道心正是无心之心。要使此心,成一尊严而正直的观察使,总须得是无心之心。这无心之心,自会是不得姓,不得名,自在廓幕在,而不出入。说“岂不出入?”便即是有心。所以洞山便拂袖出去。
唐诗人贾岛以明哲为师,曾有哭师诗云:
苔覆石床新,吾师占几春。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禅身。塔院关松雪,僧堂锁隙尘。自惭双泪下,不是解空人。
贾岛之“不是解空人”,乃因其“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而不能无心。要知无心之心,其不出入是尊贵无比,他是“能为万物主,不逐四时凋”。并尽是大用堂堂!

27.如何是夹山镜
“僧问夹山会禅师,如何是夹山镜?山云:猿抱子归青嶂后,鸟衔花落碧岩前。”
夹山善会禅师此处所答的镜,即所谓夹山镜。可以作镜会,亦可以不作镜会。一般人都作镜会。法眼禅师于此亦云:“我二十年只作镜会!”若作镜会,则“猿抱子归青嶂后”,那是暮色苍茫。而“鸟衔花落碧岩前”,则又是一片霞彩。在那里是青嶂后,碧岩前,前前后后。在那里是猿抱子,鸟衔花,暮暮朝朝。只不过,这正如永明禅师所说:“岩树庭柯,各挺无边之妙相;猿吟鸟噪,皆谈不二之圆音。”又何况是青嶂后之庭柯,与夫碧岩前之岩树?其无边之妙相,各各挺然,更可想见。若夫猿抱子而吟,鸟衔花而噪,其所谈不二之圆言,自更会是一大交响之乐曲。
在那里会有大慈,亦会有大悲。在那里会有大喜,亦会有大舍,有无限的温暖,又会有无尽的温柔。有子哭猿啼,暮色苍茫之后,便是“吸月精神横宇宙”。有花香鸟语,一片霞彩之前,便是“产珠光彩照山河”,由此而乾坤交泰,亦由此而各有千秋。山云:“户挂凋林,影中辨取”。
在这里,又正如石头希迁禅师所云:“衲帔蒙头万事休,此时山僧都不会。”

28.触目菩提”
石霜诸禅师,初参道吾,问如何是触目菩提?吾乃唤沙弥。弥应诺。吾云:添净瓶水着。良久,吾却问霜:汝适来问什么?霜拟举,吾便归方丈,霜乃有省。
在这里,大家诸是触目菩提,诸是圣人,诸是佛。一切触目皆是,一切触目分明。
石霜是潭州石霜山庆诸禅师,初依沩山(灵佑)充米头。一目筛米,问答相契,沩山至晚上堂曰:“米里有虫,诸人好看。”后参道吾禅师,即问此”如何是触目菩提?”他能有省,是省悟了触目菩提不在别处,是省悟了自性,是省悟了空劫前的自己。
玄中铭云:“举足下足,鸟道无殊!坐卧经行,莫非玄路。”华严经云:“法性遍在一切处,一切众生及国土,三世悉在无有余,亦无名字而可得。”到这里,道吾唤沙弥,弥应诺。此非法性如何?道吾叫他添净瓶水,他就添,那更是触目菩提,更是法性,要知“坐卧经行,莫非玄路”,玄路正是一条平平的路。
道吾良久问石霜“适来问什么?”其实那只是石霜问自己如何是自己。而道吾便归方丈,而只是归自己。到这里,石霜有省,又正是省悟了空劫前的自己,也正是眼面前的自己。
丹霞于此颂曰:
“垂手还他作者机,寻常语里布枪旗;
重询拟进归方丈,一句分明更不疑。”
到这里,路是平平的路,语便是寻常的语。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0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5.体用
“沩山与仰山摘茶次。沩云:终日只闻子声,不见子形。仰便撼茶树。沩云:子只得其用。仰云:未审和尚如何?沩良久。仰云:和尚只得其体。沩云:放子三十棒。”
其实在这里闻声见形,亦俱得其相。从相见体,从体见用,而且即体即用即相,又即用即体即相,更即相即体即用,体用双照,体相用为一。这里可以开出无穷之境,正是人人一太极,物物一太极。正是月印千江,终是一月。亦正是云月是同,溪山各异。
天意正觉禅师曾拈云:
“沩山仰山,父父子子,丛林尽道,各得一橛。殊不知天共白云晓,水和明月秋。”
此所谓“天共白云晓,水和明月秋”,天水是体,云月是相,秋晓是用。于此,正是即体即用,即用即体。而在沩山仰山父子之间,亦终不是相见不对面,对面不相见;一人得用,令不孤行;一人得体,道无不在。
要知:体绝非孤零零的体,用亦不是孤零零的用,相亦不是孤零零的相。体用不可分,体相亦非异。惟说只得其用可,只得其体则不可。这正如说只得其相可,说只得其体则不可。此所以沩山终要说:“放子三十棒。”但两人都是好手,这正如佛鉴禅师云:
“张公乍与李公友,待罚李公一杯酒;
倒被李公罚一盏,好手手中无好手。”
然又正如首山省念禅师所云:“当时不是沩山,便是抹籬摸壁。”故沩山是宗师。

26.不出入是如何
“洞山到北岩明哲禅师处。岩问:什么处来?山云:胡南来。岩问:观察使姓什么?山云:不得姓。岩云:名什么?山云:不得名。岩云:还理事否?山云:自在廓幕在。岩云:还出入否?山云:不出入。岩云:岂不出入?山便拂神出去。岩来日侵早入堂召洞山。山近前。岩云:昨日只对上座话,不惬老僧意,一夜不安。今请上座别下一转语,若惬老僧意,便开粥相伴过夏。山云:却请和尚问。岩云:不出入是如何?山云:太尊贵生。岩乃开粥同过夏。”
这只是明哲禅师想验一验洞山良价禅师识不识此观察使,而此观察使,正是一己之心。照儒家说:人有心,又有道心。人心是“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而道心则是“惟精惟一”。只不过禅师们总是“无心是道”,而道心正是无心之心。要使此心,成一尊严而正直的观察使,总须得是无心之心。这无心之心,自会是不得姓,不得名,自在廓幕在,而不出入。说“岂不出入?”便即是有心。所以洞山便拂袖出去。
唐诗人贾岛以明哲为师,曾有哭师诗云:
苔覆石床新,吾师占几春。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禅身。塔院关松雪,僧堂锁隙尘。自惭双泪下,不是解空人。
贾岛之“不是解空人”,乃因其“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而不能无心。要知无心之心,其不出入是尊贵无比,他是“能为万物主,不逐四时凋”。并尽是大用堂堂!

27.如何是夹山镜
“僧问夹山会禅师,如何是夹山镜?山云:猿抱子归青嶂后,鸟衔花落碧岩前。”
夹山善会禅师此处所答的镜,即所谓夹山镜。可以作镜会,亦可以不作镜会。一般人都作镜会。法眼禅师于此亦云:“我二十年只作镜会!”若作镜会,则“猿抱子归青嶂后”,那是暮色苍茫。而“鸟衔花落碧岩前”,则又是一片霞彩。在那里是青嶂后,碧岩前,前前后后。在那里是猿抱子,鸟衔花,暮暮朝朝。只不过,这正如永明禅师所说:“岩树庭柯,各挺无边之妙相;猿吟鸟噪,皆谈不二之圆音。”又何况是青嶂后之庭柯,与夫碧岩前之岩树?其无边之妙相,各各挺然,更可想见。若夫猿抱子而吟,鸟衔花而噪,其所谈不二之圆言,自更会是一大交响之乐曲。
在那里会有大慈,亦会有大悲。在那里会有大喜,亦会有大舍,有无限的温暖,又会有无尽的温柔。有子哭猿啼,暮色苍茫之后,便是“吸月精神横宇宙”。有花香鸟语,一片霞彩之前,便是“产珠光彩照山河”,由此而乾坤交泰,亦由此而各有千秋。山云:“户挂凋林,影中辨取”。
在这里,又正如石头希迁禅师所云:“衲帔蒙头万事休,此时山僧都不会。”

28.触目菩提”
石霜诸禅师,初参道吾,问如何是触目菩提?吾乃唤沙弥。弥应诺。吾云:添净瓶水着。良久,吾却问霜:汝适来问什么?霜拟举,吾便归方丈,霜乃有省。
在这里,大家诸是触目菩提,诸是圣人,诸是佛。一切触目皆是,一切触目分明。
石霜是潭州石霜山庆诸禅师,初依沩山(灵佑)充米头。一目筛米,问答相契,沩山至晚上堂曰:“米里有虫,诸人好看。”后参道吾禅师,即问此”如何是触目菩提?”他能有省,是省悟了触目菩提不在别处,是省悟了自性,是省悟了空劫前的自己。
玄中铭云:“举足下足,鸟道无殊!坐卧经行,莫非玄路。”华严经云:“法性遍在一切处,一切众生及国土,三世悉在无有余,亦无名字而可得。”到这里,道吾唤沙弥,弥应诺。此非法性如何?道吾叫他添净瓶水,他就添,那更是触目菩提,更是法性,要知“坐卧经行,莫非玄路”,玄路正是一条平平的路。
道吾良久问石霜“适来问什么?”其实那只是石霜问自己如何是自己。而道吾便归方丈,而只是归自己。到这里,石霜有省,又正是省悟了空劫前的自己,也正是眼面前的自己。
丹霞于此颂曰:
“垂手还他作者机,寻常语里布枪旗;
重询拟进归方丈,一句分明更不疑。”
到这里,路是平平的路,语便是寻常的语。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0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5.体用
“沩山与仰山摘茶次。沩云:终日只闻子声,不见子形。仰便撼茶树。沩云:子只得其用。仰云:未审和尚如何?沩良久。仰云:和尚只得其体。沩云:放子三十棒。”
其实在这里闻声见形,亦俱得其相。从相见体,从体见用,而且即体即用即相,又即用即体即相,更即相即体即用,体用双照,体相用为一。这里可以开出无穷之境,正是人人一太极,物物一太极。正是月印千江,终是一月。亦正是云月是同,溪山各异。
天意正觉禅师曾拈云:
“沩山仰山,父父子子,丛林尽道,各得一橛。殊不知天共白云晓,水和明月秋。”
此所谓“天共白云晓,水和明月秋”,天水是体,云月是相,秋晓是用。于此,正是即体即用,即用即体。而在沩山仰山父子之间,亦终不是相见不对面,对面不相见;一人得用,令不孤行;一人得体,道无不在。
要知:体绝非孤零零的体,用亦不是孤零零的用,相亦不是孤零零的相。体用不可分,体相亦非异。惟说只得其用可,只得其体则不可。这正如说只得其相可,说只得其体则不可。此所以沩山终要说:“放子三十棒。”但两人都是好手,这正如佛鉴禅师云:
“张公乍与李公友,待罚李公一杯酒;
倒被李公罚一盏,好手手中无好手。”
然又正如首山省念禅师所云:“当时不是沩山,便是抹籬摸壁。”故沩山是宗师。

26.不出入是如何
“洞山到北岩明哲禅师处。岩问:什么处来?山云:胡南来。岩问:观察使姓什么?山云:不得姓。岩云:名什么?山云:不得名。岩云:还理事否?山云:自在廓幕在。岩云:还出入否?山云:不出入。岩云:岂不出入?山便拂神出去。岩来日侵早入堂召洞山。山近前。岩云:昨日只对上座话,不惬老僧意,一夜不安。今请上座别下一转语,若惬老僧意,便开粥相伴过夏。山云:却请和尚问。岩云:不出入是如何?山云:太尊贵生。岩乃开粥同过夏。”
这只是明哲禅师想验一验洞山良价禅师识不识此观察使,而此观察使,正是一己之心。照儒家说:人有心,又有道心。人心是“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而道心则是“惟精惟一”。只不过禅师们总是“无心是道”,而道心正是无心之心。要使此心,成一尊严而正直的观察使,总须得是无心之心。这无心之心,自会是不得姓,不得名,自在廓幕在,而不出入。说“岂不出入?”便即是有心。所以洞山便拂袖出去。
唐诗人贾岛以明哲为师,曾有哭师诗云:
苔覆石床新,吾师占几春。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禅身。塔院关松雪,僧堂锁隙尘。自惭双泪下,不是解空人。
贾岛之“不是解空人”,乃因其“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而不能无心。要知无心之心,其不出入是尊贵无比,他是“能为万物主,不逐四时凋”。并尽是大用堂堂!

27.如何是夹山镜
“僧问夹山会禅师,如何是夹山镜?山云:猿抱子归青嶂后,鸟衔花落碧岩前。”
夹山善会禅师此处所答的镜,即所谓夹山镜。可以作镜会,亦可以不作镜会。一般人都作镜会。法眼禅师于此亦云:“我二十年只作镜会!”若作镜会,则“猿抱子归青嶂后”,那是暮色苍茫。而“鸟衔花落碧岩前”,则又是一片霞彩。在那里是青嶂后,碧岩前,前前后后。在那里是猿抱子,鸟衔花,暮暮朝朝。只不过,这正如永明禅师所说:“岩树庭柯,各挺无边之妙相;猿吟鸟噪,皆谈不二之圆音。”又何况是青嶂后之庭柯,与夫碧岩前之岩树?其无边之妙相,各各挺然,更可想见。若夫猿抱子而吟,鸟衔花而噪,其所谈不二之圆言,自更会是一大交响之乐曲。
在那里会有大慈,亦会有大悲。在那里会有大喜,亦会有大舍,有无限的温暖,又会有无尽的温柔。有子哭猿啼,暮色苍茫之后,便是“吸月精神横宇宙”。有花香鸟语,一片霞彩之前,便是“产珠光彩照山河”,由此而乾坤交泰,亦由此而各有千秋。山云:“户挂凋林,影中辨取”。
在这里,又正如石头希迁禅师所云:“衲帔蒙头万事休,此时山僧都不会。”

28.触目菩提”
石霜诸禅师,初参道吾,问如何是触目菩提?吾乃唤沙弥。弥应诺。吾云:添净瓶水着。良久,吾却问霜:汝适来问什么?霜拟举,吾便归方丈,霜乃有省。
在这里,大家诸是触目菩提,诸是圣人,诸是佛。一切触目皆是,一切触目分明。
石霜是潭州石霜山庆诸禅师,初依沩山(灵佑)充米头。一目筛米,问答相契,沩山至晚上堂曰:“米里有虫,诸人好看。”后参道吾禅师,即问此”如何是触目菩提?”他能有省,是省悟了触目菩提不在别处,是省悟了自性,是省悟了空劫前的自己。
玄中铭云:“举足下足,鸟道无殊!坐卧经行,莫非玄路。”华严经云:“法性遍在一切处,一切众生及国土,三世悉在无有余,亦无名字而可得。”到这里,道吾唤沙弥,弥应诺。此非法性如何?道吾叫他添净瓶水,他就添,那更是触目菩提,更是法性,要知“坐卧经行,莫非玄路”,玄路正是一条平平的路。
道吾良久问石霜“适来问什么?”其实那只是石霜问自己如何是自己。而道吾便归方丈,而只是归自己。到这里,石霜有省,又正是省悟了空劫前的自己,也正是眼面前的自己。
丹霞于此颂曰:
“垂手还他作者机,寻常语里布枪旗;
重询拟进归方丈,一句分明更不疑。”
到这里,路是平平的路,语便是寻常的语。
发表于 2015-1-3 00: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学习一个,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3 01: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次席欣赏,学习学习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3 06: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3 07: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3 09: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3 09: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来学习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青鸟网-青鸟论坛,青鸟文化艺术,花鸟鱼虫,花鸟交易,花鸟图片,综合文化尽在青鸟网 ( 黔ICP备11000405号 )

GMT+8, 2025-1-14 02:16 , Processed in 0.04337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