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佛灯火

【禅‧灯火】“万里无寸草处”(29——34)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4 00: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9.万里无寸草处
“洞山良价禅师解夏上堂云:秋初夏末,兄弟或东或西,直须万里无寸莫处去。良久云:只如万里无寸草处,作么生去?顾视左右云:欲知此事,直须如枯木上花开,方与他合。石霜云:出门便是草。明安云:直得不出门,亦是草漫漫地。”
一个个体,一个国家,以至一个世界,一个寰宇,要是兄弟亲人或东或西,这便是破裂。在一大破裂里,便“直须问万里无寸草处去”,那是清净,但更荒凉。那是荒凉,但更枯寂!在那里,果真能“休去,歇去,一念万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庙香炉去,一条白练去”么?此所以洞山良价禅师又云:“只如万里无寸草处,作么生去?”于此,便终须得有一个大回头。在无事界中一回头,这便有一大事。在破裂场中一回头,这便有一圆满。这一圆满,是一圆悟,是一圆明,是一圆觉,亦正是一圆成。此事至难,故洞山云:“直须如枯木上开花。”此事亦至易,故石霜云:“出门便是草。”惟此事终不能论难论易,而须得一本初哀,自作主宰,于此,一念回春,乾坤扭转,这便是明安所云:“不出门,亦是草漫漫地。”
但此事又何妨论难论易?并以易论难,以难论易,有如以后的天童禅师之所颂,此即是:
“草漫漫,门里门外君自看。
荆棘林中下脚易,夜明帘外转身难。”
只不过,在这里毕竟要问的是自己能否“百花丛里过,一叶不沾身?”而绝不能只求“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30.不行鸟道
“僧问洞山和尚:寻常令学人行鸟道,如何是鸟道?山云:不逢一人。僧问:如何行?山云:直须足下无私去!僧云:只如鸟道,莫便是本来面目么?山云:阇黎,为什么却颠倒?僧云:什么处是学人颠倒?山云:若不颠倒,为什么却认奴为郎?僧云:如何是本来面目?山云:不行鸟道。”
要知本来面目,只是本来。不行鸟道,终须行鸟道。洞山曾云:“举足下足,鸟道无殊。”在那里,纵横无碍,不逢一人;足下无私,更有何物?但以此为本来面目,便只是本来空无,如此便不是:“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物主,不逐四时凋。”所以这便是颠倒,而认奴为郎,不知以郎为主。但以郎为主,亦终不是办法。本来面目,终是以本来为主,以己为主,那只是自由自在,自我作主。自本自根,无古无今,不能有迹,但亦不能无迹。
丹霞禅师于此颂云:
“古路悠然倚太虚,行玄犹是涉崎岖!
不登鸟道虽为妙,点检将来已触途。”
只不过,“剑阁路虽险,更高人也行”,所谓行玄会涉崎岖,不登鸟道,会触途,亦只能是本来如此。洞山又曾问僧:世界什么物最苦?僧云:地狱最苦。山云:不然,向此衣线下不明大事,始是苦。洞山先于新丰山接诱学徒,后又在江西高安之洞山宏化。所谓行鸟道,不行鸟道,都是要明此大事,并了此大事。

31.一片白云横谷口
“僧问洛浦(澧州洛浦山元安禅师):供养百千诸佛,不如供养一无心道人,百千诸佛何过?无心道人有何德?浦云: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
要知所谓“无心道人”,亦正要透过去,方是道。若问无心道人有何德?这亦正须透过去,方知有所谓德不德。否则,便即是几多归鸟尽迷巢。洛浦禅安师实是一个过来人,透过去了。又僧问洛浦安禅师:“众手淘金,谁是得者?”浦云:“拳中旧宝,岂假披沙?”僧云:“凭么则展手不逢也。”浦云:“莫将鹤泪,拟当莺啼。”在这里,那真是“毫厘有差,天悬地隔”。鹤泪不是莺啼,旧宝不是新金。众手淘金,亦惟无心者得之。但无心亦要透过去,才是无心。僧问舒州天柱山崇德禅师:“达摩未来此土时还有佛法也无?”曰:“未来且置,即今事,作么生?”云:“某不会,乞师指示。”曰:“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要知这正是一大无心之相!那僧人在此,是全未透过去,所以有那么一问,所以不会!
寒山子因赵州(从谂)游天台,路上相逢,见牛迹。问州曰:上座还识牛么?州曰:不识。山指牛迹曰:此五百罗汉游山。在这里也要透过去,就不会迷于牛迹了,不会迷于牛迹,就会知道牛的大德。到这里,还要问什么“百千诸佛有何过”?透过去,就不会迷于迹。不会迷迹,就不会迷巢,而谷口白云,便不碍归鸟了。

32.归乡时如何
“僧问洛浦,学人拟归乡时如何?浦云:家破人亡,子归何处?僧云:凭么则不归去也。浦云:庭前残雪月轮消,室内红尘遗谁扫?”
到这里,便是一切荡然,而在一切荡然无有处,仍只能归于自己,归于自己的乡土,归于自己的的家国,归于自己的世界。这正是所谓不归去,还要终于归去。到终于归去后,庭前残雪,日出便消。只是室内红尘,却须得一己殷勤打扫,绝无法假手他人。在这里,一切要自己放下,又要自己提起。但当一提起时,又要放下,才好独往独来,独自过去。以前神山(潭州)僧密禅师与洞山良价过独木桥,洞山先过了,拈起木挢云:过来。神山云:价阇黎!洞山乃放下木桥,于是大家都过去。世界上的独木桥,总要大家都过去。所谓过去,亦是透过去。而透过去,又要再归来。到“利名萦系忒多年,欲效渊明鄙世缘;人老菊残无所赏,漫将心境玩壶天”时,还要再归来。
于此洛浦复有偈云:
“决志归乡去,乘船渡五湖;
举篙星月隐,停棹日轮孤。
缆脱离邪岸,张帆出正途;
到来家荡尽,免作屋中愚。”
只不过到来家荡尽,却更好还家乡,到那时,不仅不作屋中愚,还更成了降魔手。有僧问只林和尚:二十年前为什么降魔?曰:贼不打贫儿家。云:二十年后为什么降魔?曰:贼不打贫儿家。
到这里,降魔要还乡土,不降魔也要还乡土。而且要使魔降,更无别法。

33.卢陵米价
“黄山轮禅师来参夹山。山问云:什么处来?轮云:闽中来。山云:还识老僧么?轮云:和尚还识学人么?山云:不然,子且还老僧草鞋钱,然后老僧还汝卢陵米价。轮云:凭么则不识和尚。未审户陵米,作么生价?山云:真狮子儿,善能哮吼。”
夹山善会称他是真狮子儿,善能哮吼。而其故,则是由于他问了“卢陵米,作么生价”。这是让佛理玄理归于禅智,而禅智禅机又归于生活。在这里,话极平常,而机则极活。
在此之前,据载:“月轮禅师闻夹山盛化,乃往扣之。山问:名什么?云:月轮。山作一圆相曰:何以这个?云:和尚凭么语话,诸方大有人不肯在。曰:阇黎作么生?云:还见月轮么?曰:阇黎凭么道,此间大有人不肯诸方。轮乃服膺参讯。”
似此一段对话,那正是一番禅智,一片禅机。但一归到草鞋钱和卢陵米价,便是让禅智禅机,更归于生活。
当一切归于生活之后,于寻常日用中,而不陷于寻常日用之中,这便是所谓“挑水搬柴,莫非妙道”。在草鞋钱里,便尽可摆手长行,纵横自在,而在卢陵米价里,则更可一如天童禅师所云:“淡中有味,妙超情谓。”于此,学人尽可识老僧,老僧尽可识学人,而人与人之相识,更不必在虚言里。

34.上蓝本分事
“僧问(洪州)上蓝超禅师:如何是本份事?蓝云:不从千圣错,岂向万机求?僧云:不借不求时如何?蓝云:不可拈放阇黎手里么?”
令超禅师,初住瑞州上蓝山,唱夹山之道。后在洪州创立一禅院,亦名上蓝,徒众甚多。他颇有如四禅禅师所云之“深深无别源,饮者消诸渴”。他亦是让禅智禅机,归于生活之人。因之,他亦只是做着本分事。
当僧人问他:“如何是上蓝本分事”时,其心亦是会有如寒山子之诗所云:
“吾心似秋月,一轮光皎洁;
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要知如来面目,就是如来。本来面目,就是本来。而本分事,亦只是本来的事。这如何可以借得来?这如何可以求得到?
其实要问本分事,就只能问本人,而不必他问。这亦是“深深无别源,饮者消诸渴”。
在这里,当下即是,不可以更向万机求。在这里觌体承当,不可以更从千圣借。此只是上蓝禅师的如实之言,亦会是上蓝禅师的肺腑之说。一般说来,做得本分人,就明得本分事。明得本分事,就知得本来面目,而一知得本来面目,亦就有本分事。本分事是不借不求的事。若再问不借不求时如何?这便不是本分事。
 楼主| 发表于 2015-2-24 00: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9.万里无寸草处
“洞山良价禅师解夏上堂云:秋初夏末,兄弟或东或西,直须万里无寸莫处去。良久云:只如万里无寸草处,作么生去?顾视左右云:欲知此事,直须如枯木上花开,方与他合。石霜云:出门便是草。明安云:直得不出门,亦是草漫漫地。”
一个个体,一个国家,以至一个世界,一个寰宇,要是兄弟亲人或东或西,这便是破裂。在一大破裂里,便“直须问万里无寸草处去”,那是清净,但更荒凉。那是荒凉,但更枯寂!在那里,果真能“休去,歇去,一念万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庙香炉去,一条白练去”么?此所以洞山良价禅师又云:“只如万里无寸草处,作么生去?”于此,便终须得有一个大回头。在无事界中一回头,这便有一大事。在破裂场中一回头,这便有一圆满。这一圆满,是一圆悟,是一圆明,是一圆觉,亦正是一圆成。此事至难,故洞山云:“直须如枯木上开花。”此事亦至易,故石霜云:“出门便是草。”惟此事终不能论难论易,而须得一本初哀,自作主宰,于此,一念回春,乾坤扭转,这便是明安所云:“不出门,亦是草漫漫地。”
但此事又何妨论难论易?并以易论难,以难论易,有如以后的天童禅师之所颂,此即是:
“草漫漫,门里门外君自看。
荆棘林中下脚易,夜明帘外转身难。”
只不过,在这里毕竟要问的是自己能否“百花丛里过,一叶不沾身?”而绝不能只求“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30.不行鸟道
“僧问洞山和尚:寻常令学人行鸟道,如何是鸟道?山云:不逢一人。僧问:如何行?山云:直须足下无私去!僧云:只如鸟道,莫便是本来面目么?山云:阇黎,为什么却颠倒?僧云:什么处是学人颠倒?山云:若不颠倒,为什么却认奴为郎?僧云:如何是本来面目?山云:不行鸟道。”
要知本来面目,只是本来。不行鸟道,终须行鸟道。洞山曾云:“举足下足,鸟道无殊。”在那里,纵横无碍,不逢一人;足下无私,更有何物?但以此为本来面目,便只是本来空无,如此便不是:“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物主,不逐四时凋。”所以这便是颠倒,而认奴为郎,不知以郎为主。但以郎为主,亦终不是办法。本来面目,终是以本来为主,以己为主,那只是自由自在,自我作主。自本自根,无古无今,不能有迹,但亦不能无迹。
丹霞禅师于此颂云:
“古路悠然倚太虚,行玄犹是涉崎岖!
不登鸟道虽为妙,点检将来已触途。”
只不过,“剑阁路虽险,更高人也行”,所谓行玄会涉崎岖,不登鸟道,会触途,亦只能是本来如此。洞山又曾问僧:世界什么物最苦?僧云:地狱最苦。山云:不然,向此衣线下不明大事,始是苦。洞山先于新丰山接诱学徒,后又在江西高安之洞山宏化。所谓行鸟道,不行鸟道,都是要明此大事,并了此大事。

31.一片白云横谷口
“僧问洛浦(澧州洛浦山元安禅师):供养百千诸佛,不如供养一无心道人,百千诸佛何过?无心道人有何德?浦云: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
要知所谓“无心道人”,亦正要透过去,方是道。若问无心道人有何德?这亦正须透过去,方知有所谓德不德。否则,便即是几多归鸟尽迷巢。洛浦禅安师实是一个过来人,透过去了。又僧问洛浦安禅师:“众手淘金,谁是得者?”浦云:“拳中旧宝,岂假披沙?”僧云:“凭么则展手不逢也。”浦云:“莫将鹤泪,拟当莺啼。”在这里,那真是“毫厘有差,天悬地隔”。鹤泪不是莺啼,旧宝不是新金。众手淘金,亦惟无心者得之。但无心亦要透过去,才是无心。僧问舒州天柱山崇德禅师:“达摩未来此土时还有佛法也无?”曰:“未来且置,即今事,作么生?”云:“某不会,乞师指示。”曰:“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要知这正是一大无心之相!那僧人在此,是全未透过去,所以有那么一问,所以不会!
寒山子因赵州(从谂)游天台,路上相逢,见牛迹。问州曰:上座还识牛么?州曰:不识。山指牛迹曰:此五百罗汉游山。在这里也要透过去,就不会迷于牛迹了,不会迷于牛迹,就会知道牛的大德。到这里,还要问什么“百千诸佛有何过”?透过去,就不会迷于迹。不会迷迹,就不会迷巢,而谷口白云,便不碍归鸟了。

32.归乡时如何
“僧问洛浦,学人拟归乡时如何?浦云:家破人亡,子归何处?僧云:凭么则不归去也。浦云:庭前残雪月轮消,室内红尘遗谁扫?”
到这里,便是一切荡然,而在一切荡然无有处,仍只能归于自己,归于自己的乡土,归于自己的的家国,归于自己的世界。这正是所谓不归去,还要终于归去。到终于归去后,庭前残雪,日出便消。只是室内红尘,却须得一己殷勤打扫,绝无法假手他人。在这里,一切要自己放下,又要自己提起。但当一提起时,又要放下,才好独往独来,独自过去。以前神山(潭州)僧密禅师与洞山良价过独木桥,洞山先过了,拈起木挢云:过来。神山云:价阇黎!洞山乃放下木桥,于是大家都过去。世界上的独木桥,总要大家都过去。所谓过去,亦是透过去。而透过去,又要再归来。到“利名萦系忒多年,欲效渊明鄙世缘;人老菊残无所赏,漫将心境玩壶天”时,还要再归来。
于此洛浦复有偈云:
“决志归乡去,乘船渡五湖;
举篙星月隐,停棹日轮孤。
缆脱离邪岸,张帆出正途;
到来家荡尽,免作屋中愚。”
只不过到来家荡尽,却更好还家乡,到那时,不仅不作屋中愚,还更成了降魔手。有僧问只林和尚:二十年前为什么降魔?曰:贼不打贫儿家。云:二十年后为什么降魔?曰:贼不打贫儿家。
到这里,降魔要还乡土,不降魔也要还乡土。而且要使魔降,更无别法。

33.卢陵米价
“黄山轮禅师来参夹山。山问云:什么处来?轮云:闽中来。山云:还识老僧么?轮云:和尚还识学人么?山云:不然,子且还老僧草鞋钱,然后老僧还汝卢陵米价。轮云:凭么则不识和尚。未审户陵米,作么生价?山云:真狮子儿,善能哮吼。”
夹山善会称他是真狮子儿,善能哮吼。而其故,则是由于他问了“卢陵米,作么生价”。这是让佛理玄理归于禅智,而禅智禅机又归于生活。在这里,话极平常,而机则极活。
在此之前,据载:“月轮禅师闻夹山盛化,乃往扣之。山问:名什么?云:月轮。山作一圆相曰:何以这个?云:和尚凭么语话,诸方大有人不肯在。曰:阇黎作么生?云:还见月轮么?曰:阇黎凭么道,此间大有人不肯诸方。轮乃服膺参讯。”
似此一段对话,那正是一番禅智,一片禅机。但一归到草鞋钱和卢陵米价,便是让禅智禅机,更归于生活。
当一切归于生活之后,于寻常日用中,而不陷于寻常日用之中,这便是所谓“挑水搬柴,莫非妙道”。在草鞋钱里,便尽可摆手长行,纵横自在,而在卢陵米价里,则更可一如天童禅师所云:“淡中有味,妙超情谓。”于此,学人尽可识老僧,老僧尽可识学人,而人与人之相识,更不必在虚言里。

34.上蓝本分事
“僧问(洪州)上蓝超禅师:如何是本份事?蓝云:不从千圣错,岂向万机求?僧云:不借不求时如何?蓝云:不可拈放阇黎手里么?”
令超禅师,初住瑞州上蓝山,唱夹山之道。后在洪州创立一禅院,亦名上蓝,徒众甚多。他颇有如四禅禅师所云之“深深无别源,饮者消诸渴”。他亦是让禅智禅机,归于生活之人。因之,他亦只是做着本分事。
当僧人问他:“如何是上蓝本分事”时,其心亦是会有如寒山子之诗所云:
“吾心似秋月,一轮光皎洁;
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要知如来面目,就是如来。本来面目,就是本来。而本分事,亦只是本来的事。这如何可以借得来?这如何可以求得到?
其实要问本分事,就只能问本人,而不必他问。这亦是“深深无别源,饮者消诸渴”。
在这里,当下即是,不可以更向万机求。在这里觌体承当,不可以更从千圣借。此只是上蓝禅师的如实之言,亦会是上蓝禅师的肺腑之说。一般说来,做得本分人,就明得本分事。明得本分事,就知得本来面目,而一知得本来面目,亦就有本分事。本分事是不借不求的事。若再问不借不求时如何?这便不是本分事。
 楼主| 发表于 2015-2-24 00: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9.万里无寸草处
“洞山良价禅师解夏上堂云:秋初夏末,兄弟或东或西,直须万里无寸莫处去。良久云:只如万里无寸草处,作么生去?顾视左右云:欲知此事,直须如枯木上花开,方与他合。石霜云:出门便是草。明安云:直得不出门,亦是草漫漫地。”
一个个体,一个国家,以至一个世界,一个寰宇,要是兄弟亲人或东或西,这便是破裂。在一大破裂里,便“直须问万里无寸草处去”,那是清净,但更荒凉。那是荒凉,但更枯寂!在那里,果真能“休去,歇去,一念万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庙香炉去,一条白练去”么?此所以洞山良价禅师又云:“只如万里无寸草处,作么生去?”于此,便终须得有一个大回头。在无事界中一回头,这便有一大事。在破裂场中一回头,这便有一圆满。这一圆满,是一圆悟,是一圆明,是一圆觉,亦正是一圆成。此事至难,故洞山云:“直须如枯木上开花。”此事亦至易,故石霜云:“出门便是草。”惟此事终不能论难论易,而须得一本初哀,自作主宰,于此,一念回春,乾坤扭转,这便是明安所云:“不出门,亦是草漫漫地。”
但此事又何妨论难论易?并以易论难,以难论易,有如以后的天童禅师之所颂,此即是:
“草漫漫,门里门外君自看。
荆棘林中下脚易,夜明帘外转身难。”
只不过,在这里毕竟要问的是自己能否“百花丛里过,一叶不沾身?”而绝不能只求“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30.不行鸟道
“僧问洞山和尚:寻常令学人行鸟道,如何是鸟道?山云:不逢一人。僧问:如何行?山云:直须足下无私去!僧云:只如鸟道,莫便是本来面目么?山云:阇黎,为什么却颠倒?僧云:什么处是学人颠倒?山云:若不颠倒,为什么却认奴为郎?僧云:如何是本来面目?山云:不行鸟道。”
要知本来面目,只是本来。不行鸟道,终须行鸟道。洞山曾云:“举足下足,鸟道无殊。”在那里,纵横无碍,不逢一人;足下无私,更有何物?但以此为本来面目,便只是本来空无,如此便不是:“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物主,不逐四时凋。”所以这便是颠倒,而认奴为郎,不知以郎为主。但以郎为主,亦终不是办法。本来面目,终是以本来为主,以己为主,那只是自由自在,自我作主。自本自根,无古无今,不能有迹,但亦不能无迹。
丹霞禅师于此颂云:
“古路悠然倚太虚,行玄犹是涉崎岖!
不登鸟道虽为妙,点检将来已触途。”
只不过,“剑阁路虽险,更高人也行”,所谓行玄会涉崎岖,不登鸟道,会触途,亦只能是本来如此。洞山又曾问僧:世界什么物最苦?僧云:地狱最苦。山云:不然,向此衣线下不明大事,始是苦。洞山先于新丰山接诱学徒,后又在江西高安之洞山宏化。所谓行鸟道,不行鸟道,都是要明此大事,并了此大事。

31.一片白云横谷口
“僧问洛浦(澧州洛浦山元安禅师):供养百千诸佛,不如供养一无心道人,百千诸佛何过?无心道人有何德?浦云: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
要知所谓“无心道人”,亦正要透过去,方是道。若问无心道人有何德?这亦正须透过去,方知有所谓德不德。否则,便即是几多归鸟尽迷巢。洛浦禅安师实是一个过来人,透过去了。又僧问洛浦安禅师:“众手淘金,谁是得者?”浦云:“拳中旧宝,岂假披沙?”僧云:“凭么则展手不逢也。”浦云:“莫将鹤泪,拟当莺啼。”在这里,那真是“毫厘有差,天悬地隔”。鹤泪不是莺啼,旧宝不是新金。众手淘金,亦惟无心者得之。但无心亦要透过去,才是无心。僧问舒州天柱山崇德禅师:“达摩未来此土时还有佛法也无?”曰:“未来且置,即今事,作么生?”云:“某不会,乞师指示。”曰:“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要知这正是一大无心之相!那僧人在此,是全未透过去,所以有那么一问,所以不会!
寒山子因赵州(从谂)游天台,路上相逢,见牛迹。问州曰:上座还识牛么?州曰:不识。山指牛迹曰:此五百罗汉游山。在这里也要透过去,就不会迷于牛迹了,不会迷于牛迹,就会知道牛的大德。到这里,还要问什么“百千诸佛有何过”?透过去,就不会迷于迹。不会迷迹,就不会迷巢,而谷口白云,便不碍归鸟了。

32.归乡时如何
“僧问洛浦,学人拟归乡时如何?浦云:家破人亡,子归何处?僧云:凭么则不归去也。浦云:庭前残雪月轮消,室内红尘遗谁扫?”
到这里,便是一切荡然,而在一切荡然无有处,仍只能归于自己,归于自己的乡土,归于自己的的家国,归于自己的世界。这正是所谓不归去,还要终于归去。到终于归去后,庭前残雪,日出便消。只是室内红尘,却须得一己殷勤打扫,绝无法假手他人。在这里,一切要自己放下,又要自己提起。但当一提起时,又要放下,才好独往独来,独自过去。以前神山(潭州)僧密禅师与洞山良价过独木桥,洞山先过了,拈起木挢云:过来。神山云:价阇黎!洞山乃放下木桥,于是大家都过去。世界上的独木桥,总要大家都过去。所谓过去,亦是透过去。而透过去,又要再归来。到“利名萦系忒多年,欲效渊明鄙世缘;人老菊残无所赏,漫将心境玩壶天”时,还要再归来。
于此洛浦复有偈云:
“决志归乡去,乘船渡五湖;
举篙星月隐,停棹日轮孤。
缆脱离邪岸,张帆出正途;
到来家荡尽,免作屋中愚。”
只不过到来家荡尽,却更好还家乡,到那时,不仅不作屋中愚,还更成了降魔手。有僧问只林和尚:二十年前为什么降魔?曰:贼不打贫儿家。云:二十年后为什么降魔?曰:贼不打贫儿家。
到这里,降魔要还乡土,不降魔也要还乡土。而且要使魔降,更无别法。

33.卢陵米价
“黄山轮禅师来参夹山。山问云:什么处来?轮云:闽中来。山云:还识老僧么?轮云:和尚还识学人么?山云:不然,子且还老僧草鞋钱,然后老僧还汝卢陵米价。轮云:凭么则不识和尚。未审户陵米,作么生价?山云:真狮子儿,善能哮吼。”
夹山善会称他是真狮子儿,善能哮吼。而其故,则是由于他问了“卢陵米,作么生价”。这是让佛理玄理归于禅智,而禅智禅机又归于生活。在这里,话极平常,而机则极活。
在此之前,据载:“月轮禅师闻夹山盛化,乃往扣之。山问:名什么?云:月轮。山作一圆相曰:何以这个?云:和尚凭么语话,诸方大有人不肯在。曰:阇黎作么生?云:还见月轮么?曰:阇黎凭么道,此间大有人不肯诸方。轮乃服膺参讯。”
似此一段对话,那正是一番禅智,一片禅机。但一归到草鞋钱和卢陵米价,便是让禅智禅机,更归于生活。
当一切归于生活之后,于寻常日用中,而不陷于寻常日用之中,这便是所谓“挑水搬柴,莫非妙道”。在草鞋钱里,便尽可摆手长行,纵横自在,而在卢陵米价里,则更可一如天童禅师所云:“淡中有味,妙超情谓。”于此,学人尽可识老僧,老僧尽可识学人,而人与人之相识,更不必在虚言里。

34.上蓝本分事
“僧问(洪州)上蓝超禅师:如何是本份事?蓝云:不从千圣错,岂向万机求?僧云:不借不求时如何?蓝云:不可拈放阇黎手里么?”
令超禅师,初住瑞州上蓝山,唱夹山之道。后在洪州创立一禅院,亦名上蓝,徒众甚多。他颇有如四禅禅师所云之“深深无别源,饮者消诸渴”。他亦是让禅智禅机,归于生活之人。因之,他亦只是做着本分事。
当僧人问他:“如何是上蓝本分事”时,其心亦是会有如寒山子之诗所云:
“吾心似秋月,一轮光皎洁;
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要知如来面目,就是如来。本来面目,就是本来。而本分事,亦只是本来的事。这如何可以借得来?这如何可以求得到?
其实要问本分事,就只能问本人,而不必他问。这亦是“深深无别源,饮者消诸渴”。
在这里,当下即是,不可以更向万机求。在这里觌体承当,不可以更从千圣借。此只是上蓝禅师的如实之言,亦会是上蓝禅师的肺腑之说。一般说来,做得本分人,就明得本分事。明得本分事,就知得本来面目,而一知得本来面目,亦就有本分事。本分事是不借不求的事。若再问不借不求时如何?这便不是本分事。
 楼主| 发表于 2015-2-24 00: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9.万里无寸草处
“洞山良价禅师解夏上堂云:秋初夏末,兄弟或东或西,直须万里无寸莫处去。良久云:只如万里无寸草处,作么生去?顾视左右云:欲知此事,直须如枯木上花开,方与他合。石霜云:出门便是草。明安云:直得不出门,亦是草漫漫地。”
一个个体,一个国家,以至一个世界,一个寰宇,要是兄弟亲人或东或西,这便是破裂。在一大破裂里,便“直须问万里无寸草处去”,那是清净,但更荒凉。那是荒凉,但更枯寂!在那里,果真能“休去,歇去,一念万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庙香炉去,一条白练去”么?此所以洞山良价禅师又云:“只如万里无寸草处,作么生去?”于此,便终须得有一个大回头。在无事界中一回头,这便有一大事。在破裂场中一回头,这便有一圆满。这一圆满,是一圆悟,是一圆明,是一圆觉,亦正是一圆成。此事至难,故洞山云:“直须如枯木上开花。”此事亦至易,故石霜云:“出门便是草。”惟此事终不能论难论易,而须得一本初哀,自作主宰,于此,一念回春,乾坤扭转,这便是明安所云:“不出门,亦是草漫漫地。”
但此事又何妨论难论易?并以易论难,以难论易,有如以后的天童禅师之所颂,此即是:
“草漫漫,门里门外君自看。
荆棘林中下脚易,夜明帘外转身难。”
只不过,在这里毕竟要问的是自己能否“百花丛里过,一叶不沾身?”而绝不能只求“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30.不行鸟道
“僧问洞山和尚:寻常令学人行鸟道,如何是鸟道?山云:不逢一人。僧问:如何行?山云:直须足下无私去!僧云:只如鸟道,莫便是本来面目么?山云:阇黎,为什么却颠倒?僧云:什么处是学人颠倒?山云:若不颠倒,为什么却认奴为郎?僧云:如何是本来面目?山云:不行鸟道。”
要知本来面目,只是本来。不行鸟道,终须行鸟道。洞山曾云:“举足下足,鸟道无殊。”在那里,纵横无碍,不逢一人;足下无私,更有何物?但以此为本来面目,便只是本来空无,如此便不是:“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物主,不逐四时凋。”所以这便是颠倒,而认奴为郎,不知以郎为主。但以郎为主,亦终不是办法。本来面目,终是以本来为主,以己为主,那只是自由自在,自我作主。自本自根,无古无今,不能有迹,但亦不能无迹。
丹霞禅师于此颂云:
“古路悠然倚太虚,行玄犹是涉崎岖!
不登鸟道虽为妙,点检将来已触途。”
只不过,“剑阁路虽险,更高人也行”,所谓行玄会涉崎岖,不登鸟道,会触途,亦只能是本来如此。洞山又曾问僧:世界什么物最苦?僧云:地狱最苦。山云:不然,向此衣线下不明大事,始是苦。洞山先于新丰山接诱学徒,后又在江西高安之洞山宏化。所谓行鸟道,不行鸟道,都是要明此大事,并了此大事。

31.一片白云横谷口
“僧问洛浦(澧州洛浦山元安禅师):供养百千诸佛,不如供养一无心道人,百千诸佛何过?无心道人有何德?浦云: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
要知所谓“无心道人”,亦正要透过去,方是道。若问无心道人有何德?这亦正须透过去,方知有所谓德不德。否则,便即是几多归鸟尽迷巢。洛浦禅安师实是一个过来人,透过去了。又僧问洛浦安禅师:“众手淘金,谁是得者?”浦云:“拳中旧宝,岂假披沙?”僧云:“凭么则展手不逢也。”浦云:“莫将鹤泪,拟当莺啼。”在这里,那真是“毫厘有差,天悬地隔”。鹤泪不是莺啼,旧宝不是新金。众手淘金,亦惟无心者得之。但无心亦要透过去,才是无心。僧问舒州天柱山崇德禅师:“达摩未来此土时还有佛法也无?”曰:“未来且置,即今事,作么生?”云:“某不会,乞师指示。”曰:“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要知这正是一大无心之相!那僧人在此,是全未透过去,所以有那么一问,所以不会!
寒山子因赵州(从谂)游天台,路上相逢,见牛迹。问州曰:上座还识牛么?州曰:不识。山指牛迹曰:此五百罗汉游山。在这里也要透过去,就不会迷于牛迹了,不会迷于牛迹,就会知道牛的大德。到这里,还要问什么“百千诸佛有何过”?透过去,就不会迷于迹。不会迷迹,就不会迷巢,而谷口白云,便不碍归鸟了。

32.归乡时如何
“僧问洛浦,学人拟归乡时如何?浦云:家破人亡,子归何处?僧云:凭么则不归去也。浦云:庭前残雪月轮消,室内红尘遗谁扫?”
到这里,便是一切荡然,而在一切荡然无有处,仍只能归于自己,归于自己的乡土,归于自己的的家国,归于自己的世界。这正是所谓不归去,还要终于归去。到终于归去后,庭前残雪,日出便消。只是室内红尘,却须得一己殷勤打扫,绝无法假手他人。在这里,一切要自己放下,又要自己提起。但当一提起时,又要放下,才好独往独来,独自过去。以前神山(潭州)僧密禅师与洞山良价过独木桥,洞山先过了,拈起木挢云:过来。神山云:价阇黎!洞山乃放下木桥,于是大家都过去。世界上的独木桥,总要大家都过去。所谓过去,亦是透过去。而透过去,又要再归来。到“利名萦系忒多年,欲效渊明鄙世缘;人老菊残无所赏,漫将心境玩壶天”时,还要再归来。
于此洛浦复有偈云:
“决志归乡去,乘船渡五湖;
举篙星月隐,停棹日轮孤。
缆脱离邪岸,张帆出正途;
到来家荡尽,免作屋中愚。”
只不过到来家荡尽,却更好还家乡,到那时,不仅不作屋中愚,还更成了降魔手。有僧问只林和尚:二十年前为什么降魔?曰:贼不打贫儿家。云:二十年后为什么降魔?曰:贼不打贫儿家。
到这里,降魔要还乡土,不降魔也要还乡土。而且要使魔降,更无别法。

33.卢陵米价
“黄山轮禅师来参夹山。山问云:什么处来?轮云:闽中来。山云:还识老僧么?轮云:和尚还识学人么?山云:不然,子且还老僧草鞋钱,然后老僧还汝卢陵米价。轮云:凭么则不识和尚。未审户陵米,作么生价?山云:真狮子儿,善能哮吼。”
夹山善会称他是真狮子儿,善能哮吼。而其故,则是由于他问了“卢陵米,作么生价”。这是让佛理玄理归于禅智,而禅智禅机又归于生活。在这里,话极平常,而机则极活。
在此之前,据载:“月轮禅师闻夹山盛化,乃往扣之。山问:名什么?云:月轮。山作一圆相曰:何以这个?云:和尚凭么语话,诸方大有人不肯在。曰:阇黎作么生?云:还见月轮么?曰:阇黎凭么道,此间大有人不肯诸方。轮乃服膺参讯。”
似此一段对话,那正是一番禅智,一片禅机。但一归到草鞋钱和卢陵米价,便是让禅智禅机,更归于生活。
当一切归于生活之后,于寻常日用中,而不陷于寻常日用之中,这便是所谓“挑水搬柴,莫非妙道”。在草鞋钱里,便尽可摆手长行,纵横自在,而在卢陵米价里,则更可一如天童禅师所云:“淡中有味,妙超情谓。”于此,学人尽可识老僧,老僧尽可识学人,而人与人之相识,更不必在虚言里。

34.上蓝本分事
“僧问(洪州)上蓝超禅师:如何是本份事?蓝云:不从千圣错,岂向万机求?僧云:不借不求时如何?蓝云:不可拈放阇黎手里么?”
令超禅师,初住瑞州上蓝山,唱夹山之道。后在洪州创立一禅院,亦名上蓝,徒众甚多。他颇有如四禅禅师所云之“深深无别源,饮者消诸渴”。他亦是让禅智禅机,归于生活之人。因之,他亦只是做着本分事。
当僧人问他:“如何是上蓝本分事”时,其心亦是会有如寒山子之诗所云:
“吾心似秋月,一轮光皎洁;
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要知如来面目,就是如来。本来面目,就是本来。而本分事,亦只是本来的事。这如何可以借得来?这如何可以求得到?
其实要问本分事,就只能问本人,而不必他问。这亦是“深深无别源,饮者消诸渴”。
在这里,当下即是,不可以更向万机求。在这里觌体承当,不可以更从千圣借。此只是上蓝禅师的如实之言,亦会是上蓝禅师的肺腑之说。一般说来,做得本分人,就明得本分事。明得本分事,就知得本来面目,而一知得本来面目,亦就有本分事。本分事是不借不求的事。若再问不借不求时如何?这便不是本分事。
发表于 2015-2-24 00: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了解学习一下,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4 01: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跟佛版悟禅。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4 01: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进来学习了解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4 07: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宗开示,修在平常。有动有静,身动心定。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4 08: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拜读学习。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4 09: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青鸟网-青鸟论坛,青鸟文化艺术,花鸟鱼虫,花鸟交易,花鸟图片,综合文化尽在青鸟网 ( 黔ICP备11000405号 )

GMT+8, 2025-1-14 18:11 , Processed in 0.05619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