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3-12 21: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5楼最高境界于2015-03-12 21:49发表的:
我来总结一下吧 感觉楼主有点过于纠结虫具上的文化,而有点忽略了虫具本身的文化。我是上海人~作为一个在南市区长大的70后,我从小开始就喜欢玩虫,当时的有机虫盒真的很流行、颜色很漂亮,但是价格也是非常贵的,父母看我实在喜欢就给我买了一个盒子,但是父母是工薪阶层是不会给小孩买很多的!后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由于读书和工作的原因没有继续玩虫,但是骨子里对养虫听叫依旧有一份怀念。很巧2007年的时候在网上认识了一个朋友和我说道了养鸣虫,这才使我一下子又燃起了养鸣虫的兴致!当时觉得黄蛉、金铃子、有机和红木的铃虫盒子这些久违了的名词是多么情切啊~
那天我一回家就翻箱倒柜的找起了以前的有机盒子,终于被我找到了,虽然做工没有现在的精美,虽然还有一点破损,但我认为这都是岁月的痕迹,一点都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
虫具一旦具有时代代表性,则不需要刻意的去题词、雕刻、落款等等复杂的手段,它就能朴实的体现出当年的那个时代,这就是虫具应有的文化!
好了不多说了,我发现我太啰嗦了  朋友说的很对!!!同感同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