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听说香巴拉还是2010年路过乡城时看到的标志性建筑,当时对香巴拉一词并无太多概念,以后才明白这个词的含义,意义重大!
“香巴拉”是藏语的音译,其意为“极乐园”,是藏传佛教徒向往追求的理想净土即:“极乐世界”、“人间仙境”、也称“坛城”。藏族学者阿旺班智达在其论述中这样描绘香巴拉世界:“香巴拉”是人类持明的圣地,它位于南瞻部洲北部,其形园、状如八瓣莲花,中心的边缘及叶子两边环绕着雪山,叶子之间由流水或雪山分开,雪山和秃山、石山和草山、林山和花果山、湖泊、树木及园林等都安排得令人陶醉倾心,中央的顶端有国都噶拉洼,中心柔丹王宫,十分美妙,十五的月亮也较之逊色。王宫透明发光,照射四周,使之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四周如明镜般清亮,连五十由旬(一由旬约40里)以内的水中戏游生物的形象都看得非常清楚,窗户是水晶做成的,从窗户能看清日月星辰及十二宫等。柔丹王狮发顶髻,戴着金冕、宝镯足剑,显得十分威风,周身发出亮光,其食物及享用等,天上玉皇也难以相比。他有许多妃子,王子降生时,花雨绵绵,盛开前所未有的奇花显示祥兆,众多王子在诞生时降花雨,七日不见婴孩,只见宝物发出光明,柔丹王就是这样来的……”。
詹姆斯·希尔顿这个从未来过中国的英国作家,在1933年出版了《消失的地平线》这部小说,通过三男一女离奇的经历向人们展示了一个遥远、神秘、脱尘的美好世界,描绘了一个宁静、绮丽的,有着“油色金字塔的雪山、奇丽的林莽、蓝色瓦顶的喇嘛寺庙和充满美好及神奇的蓝月山谷之境”——人间天堂“香格里拉(英文Shangri-la)”。小说一经出版引发了欧美的轰动并始终使书中描绘之地成为人们争相探险和向往之所,它如此虚幻迷离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之间的地平线上游荡了整整半个多世纪,尤其是1998年留美学者和段棋先生经过半年多努力,成功原译的中文版付诸出版后,更是引发了一场无休止的争论与派夺,原因就是那个地方至今没有被科学的正式确认。这里重要的一点是书中的灵感与资料来源却是同20世纪初一个流离的美国植物与地理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在中国西南长达几十年的经历有关。
约瑟夫·洛克1884年生于维也纳,6岁丧母13岁就开始自学汉语,18岁在欧洲各地流浪并在1907年后的夏威夷居然通过自学成为夏威夷大学的植物学教授,史料称他是十足的怪才还精通包括法语、拉丁语、希腊语和汉语在内的多种语言。洛克1922年2月第一次来中国便落脚在滇西北和四川,随即他在20年代为美国《世界地理》提供标本、游记文章和图片多达数万张,在漫长的年代里他的脚步遍及中国西南边疆的雪山、森林、峡谷和草地,拍摄了大量的图片,这些变迁中的历史图景,现在大多已荡然无存,在保留中国西南自然生态的原始图像与边民的社会生活方面,约瑟夫·洛克这一成就后人根本就没机会去实现。这位寄情于高山峡谷之间,踏遍了中国西部壮丽雄奇的雪山冰峰,喜欢穿藏服并与当场边族相濡以沫的对这片世外桃园般神奇土地及其文化依托精神大半生的人,以至于弥留之际都“宁愿回到玉龙雪山的鲜花丛中死去”。詹姆斯·希尔顿创作《消失的地平线》的灵感就是来自洛克1923年到1935年在中国西南探险期间在《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的系列文章和照片。
但作品中创造圣境的作者詹姆斯·希尔顿自己却被从未踏上过中国的土地,这本书中描写着的那么多美妙绝伦的自然景观,尤其那个梦幻般的“蓝月谷”场景,从山谷轮廓到气候特产;从农耕结构到水利灌溉;从人文环境到民俗特点,作品凡有涉及的,明确和清楚的程度简直就是写实。除了依靠洛克发表在《国家地理》的文章和图片,希尔顿也确曾在1931年来到过巴基斯坦北部一个美丽、原始、遥远的雪山谷地——Hunza(位于世界上三大山脉——喜马拉雅、喀喇昆仑、兴都库什的交汇处,风景奇美,居民普遍长寿),据此我们可以猜测Hunza山谷可能也给了希尔顿创作“香格里拉”最直接的灵感。
而什么是“香巴拉”?它是藏传佛教和苯教共有的一个古老语汇,指一种人神共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净土,是“位于遥远北方的极乐世界”。对于西藏人来说,“遥远北方”、“遥远的香巴拉”究竟在哪里?藏学研究者张庆有在《香巴拉——藏传佛教理想净土》(《西藏艺术研究》,1997.2)一文中,援引藏族学者阿莽班智达的话说:香巴拉是人类持明的圣地,位于南赡部洲的北部,其地形是圆的,状如八瓣莲花,中央是王宫。张文还指出:藏传佛教各派的高僧、大德们都认为,在冈底斯山主峰附近的某个地方,有个叫“香巴拉”的神秘所在,香巴拉历代法王掌管着由960万个城邦所组成的幸福王国。张还引述了藏族学者曼隆古鲁、曲杰觉丹扎巴合著的《香巴拉道路指南》中的观点:香巴拉在西藏的西南方,印度北方邦的北部某处,可能是雪山环绕的一处神秘世界,也可能在地球附近的某个空间(即不在地球上)。所以,“香巴拉”的可能“位置”,或是在藏人居住地的“遥远北方”,或是在“西藏西南方”,或藏西冈底斯山附近,或是不在地球上,或是按一种流行的说法——在每个人的心中。我倒是觉得,希尔顿创作出的《消失的地平线》里面的卡拉卡尔雪山,可能借用了包括斯文赫定在内的西方探险家对冈仁波齐神山的描述。这座遗世独立的金字塔形的神山在西方太有名了,希尔顿不太可能不知道这座雪山。
香巴拉---藏传佛教的教义
藏传佛教的各派高僧大德们都认为:“在冈底斯山主峰附近的某个地方,有个叫“香巴拉”的神秘所在地,那里的首领是金刚手恰那多吉化身——绕登·芒果巴,教主为无量光佛亦称阿弥陀佛。香巴拉共有七代法王,即:月贤、天自在、威严、月施、天大自在、众色和天具自在,七代法王均传授“时轮根本经”;他们掌管着960万个城邦组成的幸福王国,这里没有贫穷和困苦,没有疾病和死亡,也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更没嫉恨和仇杀……这里花常开,水常清,庄稼总是在等着收割,甜蜜的果子总是挂在枝头,这里遍地是黄金,满山是宝石,随意捡上一块都很珍贵,当然这里不用钱,因为钱没有用。这里的人用意念支配外界的一切,觉得冷,衣衫就会自动增厚,热了又会自然减薄;想吃什么,美食就会飞到面前,饱了,食品便会自动离去。香巴拉人的寿命以千年来计算,想活多久就可以活多久,只有活腻了,感到长寿之苦,想尝尝死的味道,才会快快活活地死去……
太多的涉书会导致迷惘,所以我怀揣着那些思想更喜欢走在路上。何况我就在“香巴拉”的境地里,面对我心中的香巴拉——稻城亚丁,我爱这里
有人说没有到过阿里就等于没有去过西藏,我深表赞同,那里是我的下一站,冈仁波济峰、玛旁雍错、拉昂错、古格王朝遗址 ...... .
愿无所不能的佛祖保佑我前进。
嗡、嘛、呢、叭、咪、吽 嗡、嘛、呢、叭、咪、吽 嗡、嘛、呢、叭、咪、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