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百灵版新手辈出。雏鸟喂成,成鸟换羽,压口佳期临近。为助网友压口尽绵薄之力,转我旧贴两篇,供大家参考。
从百灵怪异之举得到的压口启示
在压口实践中多数鸟友可能都会有所察觉,百灵学口并非都是按规矩"岀牌",往往偶现一些异常的怪异表现。看似偶然、反常,实际上反映出必然的、普遍性的压口规律。
启示一:百灵压口要"从娃娃抓起"。
百灵学口,并不都是在正常压口期。
百灵正常压口期,应是换羽后至次年换羽前。而雏百灵学口,实际上从一"拉锁"就开始了,也许"拉锁"前就已"呀呀学语"。这种情况,往往被人们忽视。
我的"启蒙老师"崔老先生早在90年代就曾告诫我,个别雏百灵在很幼小时,或许满身绒绒时就有可能学口!他曾有一只雏百灵刚购来已会"拉锁",不夂就叫出蝈蝈声。出人预料的是,此雏从未接触过蝈蝈叫。后经查证,他购此雏的鸟贩家曾养蝈蝈。对此事,当时我并不十分相信。
后来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让我彻底折服了。
那是2001年,我的一只从小拉扯大的雏百灵非常灵气,当年只跟学百灵师鸟一月有余,就与师鸟叫得一模一样。正当我庆幸遇到一只好鸟时,却发现此鸟叫出一连串的"㗳㗳㗳......"的口,十分难听。后被周围鸟友们风趣地形容为"机关枪"。幼小的雏鸟缘何叫出此口,我心里明白,因为我刚购得此雏时曾有很长一段时间,与养着野百灵的一位老者共同遛过鸟(百灵幼时学口,可见很少当时叫出,往往稍长时间乃至换羽后才叫)。
通过这些事实让我得到的启示是,个别雏百灵在很幼小时就已学口,有些只是没有马上叫出,没被人发现而已。因此:
1、雏百灵要从小压口,让其跟学师鸟、在师鸟停鸣期或压音频,同时让其经常接触家禽、家畜、野生鸟类等实物;
2、雏百灵遛鸟时尽量避开"脏口源",万万不可大意;
3、购雏时需清楚卖鸟人家有无"脏口源"。
启示二:音频压口,要注意百灵有个体差异。
鸟友们在音频压口实践中,普遍感到在与师鸟带压同时进行的情况下,多数雏百灵容易学师鸟而不愿学甚至根本不学音频。但事实上,也有个别雏百灵却偏偏爱学音频而不学师鸟。这种怪异的、与众不同的"奇"鸟,多数人不曾遇见。我的好朋友、曾经担任青鸟百灵版主、养鸟资深的老赵则遇到这样一只"奇"鸟。
起初,老赵的这只雏鸟与其它小百灵共由师鸟带压。等这只雏百灵大哨时,惊讶地发现其一句师鸟口也没有,却连叫三、四声他曾于第一次百灵大赛时录制的很有特色的蛋口。因为他的师鸟并无此口,所以非常吃惊和纳闷。后来得知我有时来他家他不在,为逗引老百灵曾放过(他曾将此口输入我手机)时,便长期坚持给百灵放音频。到目前已三年了,大小百灵同处一样环境,其它百灵一句音频口没学上,而该百灵全部学的音频口,一句其它百灵口也没学(连百灵滋拉本口也无)。去年,鸟友小冯也偶遇这样一只雏鸟。
通过上述事例给我的启示是:音频压口,除要讲究科学技法外,重要的是要注重百灵的个体差异。可以这样认为,不是所有百灵都学音频,也不是没有偏爱学音频的百灵"奇才"。所以要想音频压口成功,首先注重的就是要选准、选好雏百灵。选得好,事半功倍;选不好,功夫白费。
那么,怎样才能选得准、选得好能学音频的百灵雏鸟呢?
有人试图从灵与笨上甄选。事实上,老赵那鸟蛇头,小嘴而薄,显得很有灵气,而小冯那只却头憨、嘴大,看相很笨。说明灵与"笨"都有学音频的,并无多大关系。也有人试图从鸟的产地去选。老赵那只雏是内蒙多伦产,于是周围鸟友曾于第二年争买多伦雏百灵。事实证明多伦百灵有灵气的确实很多,并且有不少压口相当成功,但学音频的并不普遍。小冯那只鸟是内蒙兰旗产,音频口压得也很不错。经大家分析认为,与产地关系也不大。
我认为,雏百灵学音频的机率大与小,主要应看百灵鸣叫与音频的频率、音色乃至音调等是否匹配或相近。我以前在帖子中曾谈到,就象无线电信号,只有相匹配,才能找准频道打开电视或电台。更通俗一点说,就是音频声音是否符合百灵的口味。即百灵与之能否对口,若能对口,不反感甚至还能引发鸣叫兴趣(俗称"好这口儿"),才能肯学、爱学、愿学,进而跟学、仿学。那么,如何确定什么样雏百灵与音频相匹配或相近呢?可以讲,目前还没有专业的科学测定办法。我觉得,唯一的办法,笨办法也是灵办法一一只有靠观察分辨。当放音频时,若是每次雏百灵都能小声跟随,估计学音频的机率会很大。鸟友们不妨一试。
启示三:不要把换羽期看成百灵"休学期"。
大家都知道,百灵压口最佳时期应是百灵开口小盘至次年大性前(估计大约在当年10月初至次年3月初),其它时段效果并不好。但是,许多鸟友(包括我以前)却不大知道百灵在换羽期也能学口,并且此期间有的百灵学口更扎实、更牢固。
对此认识,是我在一次转让百灵时意外体会到的。
2011年,因换代,临近换羽期我将一只两茬毛的百灵转给一位关系不错的鸟友。百灵到鸟友手里即开始换羽。鸟友有个习惯,不管何时都愿放音频。换羽后,这只百灵完全改变了原来的鸣叫套路,新学了很多精彩主口,且翻番增多,鸡、黎、皂、鹊、猫均在三、四番以上,高兴时有的达十几番。换羽后,我又加了一倍价钱,并送价值不菲的一对高档百灵笼将此鸟赎回。
再讲一实例。我的一位养鸟资深的好朋友老郑,2010年他的百灵换代,新购两只优秀师鸟,其中一只老鸟鸣叫到10月才换羽,而当此老鸟换羽时另一只师鸟刚好换完羽开叫。致使所养的大批百灵在换羽期间及前后时间从未间断学口。这一年,鸟友们普遍认为老郑压的百灵优秀。
通过上述两例,我得到的启示是:换羽期并不是百灵的"休学期"。相反,此时段百灵普遍停鸣,若是有百灵师鸟鸣叫或放音频,压口无干扰,进而百灵学口更静心,学得更扎实。可以认为换羽期应是百灵压口的"第二最佳期"。
启示四:不要小看"笨"鸟。
各位鸟友是否遇过这种情况,有个别雏百灵压一年时什么好口没学上,以为是个废物,不料一年后(或稍长)却出类拔萃,成了"精英"。我的好朋友老郑去年就遇这样两只百灵。周围鸟友前些年也曾遇过这种情况。
百灵的这种怪异表现给我的启示是:
1、压口要想成功,就要有耐性,压口时间稍长为好,不能一年就"定乾坤"。最少压两年,最好压三年。当年压不好,不要急于放弃、出手。最少一年后再酌情另当别论,另作处理。我市老崔曾有一只雏百灵达两年之夂没有好好叫,于是"仨瓜俩枣"就处理了。转给新主人后,此百灵不仅各主口叫得优秀,而且大扇大叫,老崔后悔不已。
2、有这种怪异表现的百灵看似笨,实际不笨。并非什么也学不上、学不好,恰恰是"慢功出细活儿",学得慢进而学口扎实;或许是早已将口学全,"丑媳妇难见公婆",学上不急于叫,时间长了才肯叫出来。
3、许多实践经验还证明,这种学口慢的"笨"鸟只要学上口,就不易丢口,不易被其它鸟挤乱。只要压成功,就是"精英"!
以上只是个人见觧、个人体会和个人分析。难免不妥或偏见,望大家多多指点、指正。
文中所提鸟友姓氏,旨在以事实说话。望各位鸟友能够多多理觧、谅觧,在此谢谢各位!
浅谈蛋口的压口技法
蛋口是鸡口系列的首口,也算得上百灵整个叫口里的精品主口。百灵压口时上的蛋口如何,可以说是压口成败的一个重要尺度。
从压口实践看,用好的蛋口百灵师鸟带学,压蛋口的成功率还是很高的。但多数鸟友难求好的师鸟。即便有,带压的蛋口远不如用真鸡甚至不如用音频压出来的"味"正。因此,鸟友们重视原生态和音频压法,或者用师鸟带压与实物压口相结合。
但是,用真鸡和音频压相对于百灵师鸟压口,上口率非常低,可以说是"甚微"!这是许多鸟友亲历而感受到的。究其原因,综合周围鸟友及养殖户鸟友压口实践经验,我认为关键在于压蛋口的方法:
一、要选准蛋口声源。
我认为,不是什么鸡的蛋口百灵都会学的,这点在压蛋口时必须清楚。这也是许多鸟友在压蛋口实践中逐渐摸索出的一条重要体会。
讲一个实例:我地有一位鸟友非常重视百灵蛋口,又舍不得花高价买好的百灵师鸟,于是每年选购很多百灵雏鸟放鸡场去压(主要是白羽鸡、柴鸡等,他与鸡场关系很熟)。然而,连续两年一个上蛋口的也没有(可见这个鸟友的执著劲儿)。后来,他通过朋友录制了不同蛋口的音频(包括百灵叫的),最终一种元宝鸡的叫法让百灵学上了(注:有些鸟友介绍,贵妃鸡也行)。
事后,鸟友们在一起议论分析认为,之所以元宝鸡能上口,估计其声频(声音频率,亦称音频)以及其音色、音调、音节乃至音量、音速,基本符合或接近于百灵鸣叫。主要是声频,就象无线电信号,只有相匹配,才能找准频道打开电视或电台。鸟友们还谈到百灵基本不学的其它动物声,如狗吠("小车压狗"后来只是鸟教鸟能学上,最初如何上口只是个"迷"),还有农村的猪、牛、羊、驴等,百灵即便经常接触也不学(或很少学)。其原因,大概是这些动物的声频过强而致。对于鸟友们的议论分析,我认为不无道理。
二、最好找个鸡的"替身"。
许多鸟友在压口实践中也普遍有这样的体会:在用实物压口时,百灵最愿仿效鸟鸣。学各种鸟叫要比学家畜、家禽和虫鸣容易的多。事实也是如此。如蝈蝈叫,只一字重复,呆板,单一,而各种鸟鸣,即便是简单的麻雀、燕子叫,也比蝈蝈叫得字多、弯儿多、变化起伏大,但百灵却愿学麻雀、燕子,而不易上蝈蝈口。再拿家畜、家禽来说,小猫、小鸡乃至母鸡蛋口与皂嘴、小黎雀等(更不用说大黎雀各口)相比,前者鸣叫明显不如后者复杂多变,但百灵却往往愿学后而不愿学前。然而,一旦家畜、家禽和虫鸣被百灵学上,由百灵教百灵,上口则容易多了。这说明,百灵同属于鸟类,鸟类的鸣叫声音频率与其相符或相近,因此在同样接触环境下,百灵愿仿效鸟鸣而不愿学其它。为此,要压好蛋口,目前不少养殖户用仿效能力较强的大喜鹊当鸡的"替身"。即,先培养大喜鹊学蛋口,再由大喜鹊传教百灵。鸟友们不妨一试(据知,大喜鹊要从小与鸡养在一起。多养选优,定可上蛋口)。另外,还有一些仿效力强的如红嘴蓝鹊、乌鸫(百舌)等鸟类,模仿母鸡蛋口也极象,但平时叫声喧噪,或有"打炸"声,鸟友们压百灵时可用但需慎重。
三、音频剪辑要注意口的搭配和衔接。
百灵用音频压蛋口,经济,方便,但成功率较低。成败的关键主要在技法。录制音频时,除要录制适合百灵声频的元宝鸡等蛋口声源外,特别要注意口的搭配和衔接。我建议:要录制一只老百灵的全套叫口,在此基础上剪辑,在不打乱套路的前提下插入真鸡的蛋口为好。
近期,书法家鸟友在"再谈百灵叫口的节奏"的帖子中谈到:"百灵叫口是有节奏的","......是百灵按照自己的技巧、鸣叫规律编排在一起,前后贯穿在一起、统一于整套叫口之中"。我非常赞同书法家老师的这种观点。具体到百灵压口中,就要遵循百灵叫口的节奏、规律,适应百灵鸣叫的习惯。
养过多年百灵的鸟友们都会清楚,一些老套路的百灵,蛋口基本上排列在麻雀、大喜鹊或小猫等口后面。可以说,麻雀、大喜鹊、猫口与蛋口分别组成小套口,麻雀、大喜鹊、猫在这些套口中,应是蛋口的铺垫口。只有先叫出铺垫口,才能顺理成章地叫出蛋口,引出蛋口。因此,在剪辑压口音频时,必须适应百灵的这种习惯来搞好口的搭配。
特别提醒的是,衔接间的细节不可忽视。如麻雀叫与蛋口的衔接,在百灵套路中,麻雀是从单只叫、斗架叫、再到闹林,由单到繁,由慢至快,由缓进急,最后引出鸡的蛋口。这个节奏和规律不容打破,必须严格遵循。其间,还有一个过渡口不可忽视。按我的记忆大概叫法是"嘎地、呱滴咯滴、呱滴咯滴、咯滴滴......\",而后紧接着蛋口:"咯咯咯嗒一一"!有些鸟友形象地称这段叫口为蛋口的前奏曲。另外,在过渡口中,细心的鸟友会发现其前后分别有个二、三字的杂口"嘎地"和"咯滴滴"。剪辑时万万不可忽略。别看这二、三字,丢掉了却显得脱节或生牵,以致百灵学起来不顺嘴而弃学蛋口。总之,尽量录制一只老百灵的套路口,尽量不打乱其套路,以使剪辑的音频基本顺应或贴近百灵的鸣叫节奏、规律和习惯。
以上只是个人的粗浅之见。不妥之处望大家拍砖。(唐山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