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西兰南岛上的有一种大型鹦鹉。生活在稀木灌丛中,体形大,羽毛丰厚,主要呈绿色,喙又粗又长。除了具有其它鹦鹉的食性外,主要食昆虫、螃蟹、腐肉。但也经常攻击羊群,甚至跳到绵羊背上,它那强健的喙可以把羊的皮肉喙穿,吞食羊肾上的脂肪并啄食羊肉,弄得活羊鲜血淋淋,所以当地的新西兰牧民称其为啄羊鹦鹉。
【中文名称】啄羊鹦鹉 【中文别名】深山鹦鹉 【拉丁学名】Nestor notabilis 【命名时间】Gould, 1856[2] 【英文名称】Kea
【科属分类】鸟纲 、鹦形目、鹦鹉科 、纽澳鹦鹉族
外形特征 这种鹦鹉鸟体为橄榄绿色,每片羽毛均带有黑色滚边;头顶和颈部为黄绿色,每片羽毛中均带有深色的放射状条纹;眼睛下方和後方分别有一块深棕色的羽毛;胸部和腹部为浅棕绿色;背部下方为橘红色,每片羽毛尖端均带有黑棕色;翅膀内侧覆羽为橘红色;内侧飞行羽带有黄色条状;尾羽蓝绿色,尖端黑色,每片羽毛中间均带有橙黄色;鸟喙细长弯曲为灰棕色;虹膜深棕色。母鸟的鸟喙比较短且没有像公鸟那样弯曲。幼鸟和成鸟体色相同,眼睛外圈带有黄色,蜡膜和上鸟喙底色为黄棕色,幼鸟需要18个月才能长成像成鸟般羽色。身长: 48公分
分布范围 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栖息地:新西兰南部岛上的山区、墨尔本、海拔600-2000m的新西兰南岛高山中,从马尔堡、尼尔森到峡湾区都有其踪迹。
生活习性 啄羊鹦鹉(Kea)是新西兰境内特有的鸟种,生活于险峻寒冷的高山地区,由于它们时常发出类似“Keeaa“的沙哑叫声,因此得名。由于它们大多在地面上活动,用双脚跳跃式前进,动作滑稽逗趣,因此又被称为“高山上的小丑”。它们栖息的环境相当险恶,加上食物有限,使的啄羊鹦鹉发展出独特的生活习性和个性。它们是社会性相当高的鸟种,平时居无定所,大多是四处游牧觅食;生性对任何新的事物都保持着高度的好奇心,必定会上前察看,这样的天性也有助于它们迅速的发现任何可以果腹的食物。啄羊鹦鹉主要以树叶、水果、浆果、草根、植被、花蜜、昆虫、蠕虫、幼虫、动物死尸、营区的垃圾、人类给予的各式食物等为食。 它们是不折不扣的机会主义者。每年春天,啄羊鹦鹉都会在高山上挖掘雏菊类植物,以及搜寻雪堆四周和岩石夹缝中是否有新长出来的植物嫩芽或是小昆虫可以果腹。到了夏天,它们就在山上的矮树或是灌木丛间寻找水果或是浆果、种子和花朵等。到了秋天,它们大多会待在山毛榉林区中,觅食些嫩芽、树叶和坚果;但是到了冬天这个最严苛的时节,它们会寻找死去动物的遗骸,挖出最具能量的内脏和脂肪部份食用,以便熬过大自然最严酷的考验。
生长繁殖 啄羊鹦鹉主要栖息于新西兰山区森林、以及亚高地灌木从林区,介于300米到2000米的高地;也时常出没于山区露营区。在繁殖季它们大多成对或是组成至多10只的小群体;到了秋天,幼鸟们会组成高达100只的族群。生性活爱玩,相当容易信任人类并且十分好奇,乐于接受任何人手中的食物;平时喜欢在地面活动,破坏力十足,时常对汽车的橡胶轮胎和雨刷、露营小屋、和营区的设备造成严重的损害;有著季节性迁移的习性,有些鸟甚至会居住于雪线上的高度。 它们在野外主要的繁殖季为7月到隔年1月,会在岩石之间的缝隙、树木根部下方以及枯死树木的缝隙中筑巢;人工豢养的啄羊鹦鹉相当容易繁殖,一次会产下3到4枚卵;孵化期为29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需10周,幼鸟离巢独立后数周就应该和亲鸟分开。 啄羊鹦鹉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看到任何一样新东西都要设法弄个明白,因此它们便在当地的居民中留下了爱找麻烦的不好名声。虽然它的体形仅有乌鸦一样大小,却时常撕碎当地运木工人的睡袋,在大蓬车顶上吵闹,或者用它长而锋利的弯嘴,弄开当地居民的家门和窗户,有时即使装有金属防护网,也很难防住它们的好奇心。在滑冰场附近,它们也被视为有害动物,因为它们嗜好从游客的小汽车上折下一些软部件,令到这里消遣的游客好不烦恼。在一些国家公园里,它们经常作为吸引游客的宠物而受到种种优惠,但这又害苦了公园里的工作人员。他们要想方设法地保护电视的天线,为了防止汽车的雨刷被它们叼走,还要把汽车停放在装有铁丝网的停车场内。 啄羊鹦鹉的好奇心可能与其奇特的觅食行为有关。它是一种杂食性的鸟类,时常撬地衣,捉昆虫,挖根块,钻雪地,取食山毛榉的嫩芽、高山灌丛类的根和浆果、植物的花蜜等植物性食物,并且经常在石块和雪底下寻找一些昆虫的幼虫,一旦有机会还偷袭各种小动物,其动作就像一只凶猛的老鹰一样敏捷,此外还取食各种尸体,也常在人类的生活垃圾中寻觅食物。 更为奇特的是,啄羊鹦鹉还经常袭击羊群,所以有“杀羊者”的称号。不过,据说啄羊鹦鹉最早只是啄食羊身上的寄生虫,由于一些偶然的机会,它将羊皮啄破,吃到了羊的肉,从而发现羊肉的味道更好吃,于是才逐渐改变了食性。
爱情鸟 【简介】 中文名:爱情鸟 英文名:Lovebird 别名:牡丹鹦鹉、爱情鹦鹉、情侣鹦鹉 目:鹦形目 科:鹦鹉科 寿命:约10—15年 身长:约13—17厘米 体重:重40—60克 鹦鹉亚科(Psittacinae)情侣鹦鹉属(Agapornis)的9种小型鹦鹉,产於非洲和马达加斯加。因其羽毛豔丽,常似乎充满深情地双双偎依栖息而著名。传说失去配偶後会悲伤而死,但这说法未能证实。体长10∼16公分(4∼6吋),体矮肥,尾短。多数种类嘴红色,具明显的眼环。雌雄外形相似。集大群在林中和灌丛中觅食种子,可能为害庄稼。有些种类在树洞中作巢;雌鸟把筑巢材料放在腰羽下携运,使草和树叶从喙中通过而使之柔软。每窝产卵4∼6枚,孵化期约20天,情侣鹦鹉在小型鸟舍中很受欢迎,不易驯化,但能学些技巧和说话,好与其他鸟类争斗,声响亮粗厉。生命力强,寿命长。坦尚尼亚的黑面情侣鹦鹉(A. personata)体羽呈绿色,头淡黑褐色,有一条黄色带横跨胸部和後颈;笼养者常见蓝色和淡白色的变种。最大的种类是安哥拉至南非产的玫瑰红面情侣鹦鹉(A. roseicollis)。误称为情侣鹦鹉的有热带美洲森林的小鹦鹉(Forpus属)及虎皮鹦鹉。 此种爱情鸟生活非洲的热带雨林,也就是情侣鹦鹉,其色彩艳丽,小巧可爱,被认为是鹦鹉中最可爱的一种。情侣鹦鹉是牡丹鹦鹉属内的鹦鹉总称(牡丹鹦鹉属 Agapornis,希腊语中\"Agape\"是爱的意思,而\"Ornis\"则是雀鸟的意思)。情侣鹦鹉是一种非常喜欢群居及深情亲切的鹦鹉 情侣鹦鹉因其深情的天性而得名。情侣鹦鹉会与伴侣形景不离,相依相偎,而且多是会厮守终生。因为情侣鹦鹉这个天性,德国人称情侣鹦鹉为\"die Unzertrennlichen”, 而法国人则它们为\"les inséparables\"(即英文中的\"Inseparables\",意思是“不可分离”)。亦因为这样,大部分人强烈地认为,情侣鹦鹉必须是一对一对地饲养。有些人相信,情侣鹦鹉像其他的鹦鹉一样,只要得到足够的关心及照顾,情侣鹦鹉可以与人建立一个友伴关系。 情侣鹦鹉是最细小的鹦鹉品种,身型矮胖且有一条短尾,喙部相对较大,大部分情侣鹦鹉都是绿色的,而且人工配种及变种使很多的颜色出现。 【形态】 情侣鹦鹉是最细小的鹦鹉品种,长一般在15厘米左右,体重40-60克。身型矮胖且有一条短尾,喙红色,喙部相对较大,眼及蜡膜白色。头部黑褐色,颈部有赤黄色的环带。上胸浅绿色,背部和翼为绿色,翼端呈黑色,尾绿色,脚灰色。大部分情侣鹦鹉都是绿色的,而且人工配种及变种使很多的颜色出现。另有棕头牡丹鹦鹉,头部棕褐色,俗称棕头牡丹。 【种类】 情侣鹦鹉共有9个种,其中8种源自非洲大陆,1种(Agapornis canus)源自非洲东岸的马达加斯加。每个野外品种都是受地理所分隔。情侣鹦鹉往往小群聚居,主要食用果实、蔬菜、一些草及种子。黑领情侣鹦鹉亦会食无花果。 只有一部份的情侣鹦是雌雄二型的(即雌雄的外型有明显得差异),包括黑领情侣鹦鹉、灰头情侣鹦鹉及黑领情侣鹦鹉。其余品种都不能够从外表分辨性别。 牡丹鹦鹉属中共有9个种,包括: 灰头情侣鹦鹉/马达加斯加情侣鹦鹉,Agapornis canus <br> 红头情侣鹦鹉,Agapornis pullarius <br> 黑翅情侣鹦鹉,Agapornis taranta <br> 黑领情侣鹦鹉,Agapornis swinderniana <br> 桃脸情侣鹦鹉,Agapornis roseicollis <br> 费沙氏情侣鹦鹉/棕头情侣鹦鹉,Agapornis fischeri <br> 黄领情侣鹦鹉,Agapornis personatus <br> 尼亚情侣鹦鹉,Agapornis lilianae <br> 黑脸情侣鹦鹉,Agapornis nigrigeni 【习性】 野外捕足的雀鸟通常容易生病及死亡。情侣鹦鹉是很好的宠物,尤其由雏鸟时由人工喂食育成的情侣鹦鹉。情侣鹦鹉若是对人信任的话,它们可以非常亲近人类,可以站立在人类的手指或肩膀上。情侣鹦鹉极少数可以说话,但若从小开始训练,它们可以模仿人声。情侣鹦鹉十分喜欢鸣叫,发出大而尖锐的吵音。它们整天都会吵嚷,尤其在某部份时间。 除此之外,情侣鹦鹉十分好动,而且喜欢咬嚼物件,例如木制的玩具。这些咬嚼行为对其身心都有益处,故应该提供木制物给它们咬嚼。然而,若把它们放出笼外,应小心注意它们,它们可能会破坏家具,甚至电线。 饲养】 人工饲养牡丹鹦鹉可成对或成群笼养。繁殖鸟的活动空间不得小于0.5立方米。鸟笼需用12号的铅丝编制,网眼的直径不得超过2厘米,以防鸟钻出飞走。笼底应铺细沙,并及时清理粪便,保持笼内清洁卫生。如果养一对牡丹鹦鹉进行人工繁殖,可自制一个70厘米×60厘米×50厘米大小的繁殖笼,内放20厘米×16厘米×16厘米大小的人工巢箱,箱的前面开一直径5厘米的圆形出入口,口下设一木台,供鸟进出时蹬踏。牡丹鹦鹉的饲料是稻谷、谷子、粟子、小米等,为增加饲料的营养成分,还要加喂10%的麻子或葵花籽、牡蛎粉、青菜和水果。日常可把稗子、稻谷、谷子按3:2:2的比例混合喂给。 情侣鹦鹉也可以单独饲养,只养一只。如果主人悉心照顾她,多陪她玩,他也不用什么笼子,窝之类的,只要按时为他清理粪便就好,要勤换水。 食物: 野外的鹦鹉通常会进食果实、种子及果仁,不同季节会有不同种类的食物供鹦鹉食用,因此,野外的鹦鹉可得到多种的食物及均衡的营养。但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下,饲主通常只给予葵花籽、花生,并不时给予蔬菜水果,但这样并不能提供均衡及足够的营养,长时间喂食会导致健康问题。 以种子及果仁作为主要粮食几个缺点: 缺乏维生素A 维生素A是非常重要的养料,对于维护多种身体组织的健康及功能尤其重要,如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缺乏维生素A会降低雀鸟对细菌及病毒的抵抗力,有多种的感染都是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 过量脂肪会导致脂肪肝(Fatty Liver),最终会使肝脏坏死。 人工合成饲料较种子粮更能提供均衡的营养,因大部份的种子含有过多脂肪。建议以人工合成饲料作为鹦鹉的主粮(约占粮食的80%或以上),并给予鹦鹉其他多种不同的食物,如水果、种子、谷物、嫩芽,而新鲜的绿色蔬菜,例如菠菜,对于雀鸟亦是非常有益的。注意避免选购含有人工色素及香料的人工合成饲料,而含有防腐剂乙氧基奎宁(Ethoxyquin)及丁羟甲苯(BHT/BAT)的亦应该避免,因该防腐剂对雀鸟有害。此外亦要注意为鹦鹉补充钙质,尤其是下蛋前后的雌鸟。 <br> 含可可碱(Theobromine)的食物如咖啡、茶叶、巧克力等都不可喂予鹦鹉,而鳄梨(或称牛油果)对于鹦鹉是有高度毒性的。而含有高盐份、脂肪,或含酒精的食物都应该避免。
居所: 情侣鹦鹉十分好动,故需要一个大小合适的笼舍。可选用金属笼,大小如芙蓉笼。它们需要玩具作咬嚼及玩乐。由于它们喜爱交际,故大部份人认为情侣鹦鹉不大适宜单独饲养。同类或人类友伴对于其心理及生理健康尤其重要。假若缺乏交际、运动、空间及玩具,它们或会出现拔羽症等其他行为问题。此外,它们每天都喜欢沐浴。 <br>【繁殖】 牡丹鹦鹉一年中除炎热的夏季外,其他季节都可以繁殖。一般雌鸟每窝产蛋6-8枚,孵化期约19天。孵化过程中,雄鸟坚守在巢外看护并饲喂雌鸟,而雌鸟除取食、饮水和排粪时外出外,始终坚持孵化。雏鸟出壳后由亲鸟饲喂,35-40天方能离巢,50天左右才独立生活,6个半月达到性成熟。 冬季和繁殖季节可适当增加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以提供足量的能量,但要防止得肥胖症。通常可把稗子、稻谷、粟按3:2:2的比例混合喂给,还应加喂麻籽、葵花籽、牡蛎粉、青菜和水果。做好清洁卫生,及时清理粪便,每周清洗笼子1~2次。笼底应铺细砂。饮水要清洁,经常供水浴。饲料要及时添加,供给的青菜、水果要新鲜,吃剩的青菜、水果要及时取出,同时要保证饲料不霉变。除了换羽期,牡丹鹦鹉可常年产卵。一般雌鸟一年可产卵3~5窝,每窝产6~8枚,孵化期在17~19天。在整个孵化过程中,雄鸟坚守在巢外看护并饲喂雌鸟,雌鸟只是在吃食。饮水和排粪时才出巢。雏鸟出壳后需经35~40天才离巢,离巢后仍需亲鸟饲喂2周后才能独立生活。可自制一个80厘米×60厘米×40厘米的鸟笼用于繁殖用。鸟笼需用12号的铅丝编制,网眼的直径不得超过2厘米,以防鸟钻出飞走。内放一个20厘米×16厘米×l6厘米大小的人工巢箱,箱的前面开一直径为6厘米的圆形出入口,口下设一木台,供鸟进出时蹬踏。巢箱木板要厚实些,底部留3~5个直径为0.5厘米的圆孔,以便于通气和排出多余的水。大笼成群饲养容易繁殖,高3米、长3米、宽2米的笼舍,可饲养20对。笼内多设栖木纵横交叉,供鸟攀爬栖息。用硬木制成,长20厘米、宽16厘米、高25厘米的人工巢箱,1/3处开6厘米直径的洞。洞口有小台板供进出,人工巢箱里面可分上下层,下层铺3毫米厚的干燥木屑。巢箱挂在高处,并供干草,由鸟自己衔入垫巢。也可用粗毛竹横挂,每节竹洞打一个洞供筑巢。总之,巢箱要多于饲养的对数。繁殖期间,尽量减少干扰,少惊动。饲料增加骨粉、钙粉、多种维生素和鸡蛋、苞米粉合成的粉料。雌雄鸟自由配对后,相亲相爱,互相理毛喂食,完成交配后产卵。雏鸟出巢后,双亲继续饲喂10余天即可分笼,让亲鸟继续繁殖第二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