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和朋友们探讨交流 。。。
有研究指出,人类的身体生物钟一般受到4个因素的影响---光线、睡眠、活动和饮品,其中光线是最重要因素。因此,需要接触光线时,日光是最佳选择,如没有条件,室内灯光也能起作用。这个光定律能有效缓解时差反应。
鸟类也一样,影响芙蓉鸟自身生物钟的因素主要是光线、温度和饮食,人工饲养下的芙蓉鸟,生物钟主要是受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而变化。芙蓉鸟生物钟紊乱所产生的生理反应,症状多表现:反季换羽、换羽季节孵化 ,温度骤增骤降还容易导致芙蓉鸟死亡,这都是因受到人们日常生活影响引起的,芙蓉鸟自身生物钟是如何运转的呢。
首先我们看一下芙蓉鸟(指成鸟)生长繁殖的三个时期
1繁殖期
人工饲养下的芙蓉鸟,繁殖期在每年的12月至第二年6月,
因鸟个体的差异繁殖期可能会提前或滞后。
2换羽期
芙蓉鸟的换羽期在每年的6月至9月,
因地域及鸟个体关系差异可能会很大。
3休整期
芙蓉鸟的休整期在每年的9月至12月
因地域及鸟个体关系有差异。
我们先看一下全年每月白昼的变化规律
设定北纬40度以北半球(北京纬度:39.91 沈阳纬度: 41.8)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白天为:9.45小时。
夏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白天为:16.4小时。
我们再看一下芙蓉鸟换羽期每天的白昼时间
6月到9月白昼时间 :
6月16.40小时
7月16.40小时
8月15.40小时
9月14.00小时
以上几个月正是全年中白昼最长的时期。
我们再看一下芙蓉鸟换羽期的温度变化(℃),由图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城市每年的6月至9月平均气温分别为
6月大部分城市平均气温都在20℃以上 ,
7月大部分城市平均气温都在23℃以上 ,
8月大部分城市平均气温都在23℃以上 ,
9月大部分城市平均气温都在20℃左右 ,
以上几个月正是全年中最热的几个个月。
因此我们可以说环境平均温度在23℃以上,光照时间16.4小时,芙蓉鸟开始换羽。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换羽前为繁殖期,换羽后为休整期。
三个时期的白昼特点为
繁殖期白昼的特点是:白天时间每天都在递增
换羽期白昼的特点是:白昼时间最长
休整期白昼的特点是:白天时间每天都在递减 (温度特点,因相似,略)
繁殖期-换羽期-休整期 每年周而复始。
让芙蓉鸟繁殖期提前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芙蓉鸟繁殖期的最佳温度为18℃。那么芙蓉鸟繁殖期每天所需要的光照时间是多少呢?国外有关资料报道,光照时间不能低于:12.2小时 ,在我国北方,野生鸟在3 ~4月开始繁殖,3月初白昼时间12.2小时 。因此繁殖期每天所需要的光照时间,不能低于12.2小时,是有道理的。
我们看一下北纬40度以北半球每天的白昼时间
11月初的白昼时间 10.5小时
12月初的白昼时间 9.45小时-9.5小时
1月初的白昼时间 9.45小时-9.5小时
2月初的白昼时间 10.55小时
显然这几个月不是芙蓉鸟繁殖期
如何让芙蓉鸟提前进入繁殖期呢?也就是缩短休整期,提前繁殖期呢?
现在介绍国外的一些儿做法,这当然都是在加强营养及发情饲料的供给上实现的。
11月初白昼时间10.5小时,这个时侯增加二个光源定时器,和两种灯:日光灯和浅蓝色的灯,
日光灯应保证鸟室光线的照度与自然光相似,每天“与时俱进”递增2分钟人工照明,这样到12月初就有12.2小时的光照时间,这样就能满足芙蓉鸟繁殖每天所需要的光照时间。
用二个光源定时器制造自然光线的方法。
蓝色灯的定时器上午先打开照明,蓝色灯光让芙蓉鸟逐步缓醒起来,避免突然过渡到全光。
然后日光灯的定时器打开,同时蓝色灯光关闭。
晚上的作法与上午相反,以上的做法是11月1日开始的,每天操作2次(早、晚)。
12月每天增加3分钟,使每天的光周期加长。
从07:00至20:00 = 13小时的光照时间 !
以后保持:每天自然光照+灯光时间=13小时的时间,直至自然光照时间达到13小时为止,大约到3月份。 以上环境温度均指在18℃-22℃ 。
饲养芙蓉鸟所处的环境千差万别,房间的采光量也不尽相同,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增加或缩短照明时间。
通过以上内容,我这样理解芙蓉鸟的二种反常现象(病态除外)
1。反季换羽的原因,繁殖季节,环境平均温度在23℃以上,
自然光照+灯光时间达到16.4小时,容易导致芙蓉鸟反季换羽。
反季换羽解决办法:首先降低温度在20℃以下,同时减少光照时间。
2。反季孵化的原因:换羽期持续低温在20℃以下,容易导致芙蓉鸟反季孵化。
反季孵化解决办法:逐步提高温度至23℃以上,同时增加光照时间。 )
以上纯属本人愚解,如有不妥之处,希望朋友们釜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