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137|回复: 31

[原創] 如何活跃笼具板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31 22: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三十年,笼具市场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同步,极为迅速。江浙,京津,川贵,两广,或产量,或工艺水平,提高极大。但近来笼具板块,新文章,照片十分缺乏,究其原因可能一是工匠创新不够,老式样家家都做,造型雷同,产能过剩。工匠老板们,发来发去,就是那几种老样子的照片,毫无新意。二是舆论一致,墨守成规,过于重视传统,轻视或反对创新。大多数人,容不得新想法,新样式,更不敢轻举妄动,试验使用新笼具。

借前人的两句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希望笼具制造师傅们,在保留传统的天然原料,手工工艺的同时,在笼具的造型设计,制作上有新的突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发表于 2015-11-1 04: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创新,谈何容易啊,纵有千般想法,现实很难去实现,按现在的规格样式想完全做到位也难觅一人啊,圆笼的本身样式和竹材的天然特性决定了北笼发展历程缓慢,天津的几位人物将圆笼做到如今的水平已经难能可贵,在此基础上想再有大的突破真的需要天才了。
十多年来(我本人玩笼的历程),南笼以任跃军陆兴义为代表将工艺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确实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两个人真的了不起啊,而北笼制作者中尚看不到这样有发展的人物。
笼具制作虽属小道,但其综合性极强,如果只要求实用性并不难,如果要求达到艺术性的水平,那对制作者的要求可不是一般的高了,绝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再有就是市场的因素了,一张好笼有几个人能看懂呢?懂行的人不比好手艺的师傅多啊,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 10: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笼具版块的确比较萧条,而且经常会出现无谓的争斗,也是让人心烦。不过鸟笼是一种传统文化。各种地方的笼子相对都有规矩。若有创新。基本都是在细节处理上。而且一些制笼名师鲜有发表自己的笼子。而玩家一般不可能一直有新笼子入帐,不过实际上玩家也可以发发自己以前发过的笼子。历经数年。笼子在成色上会有变化。加上配件的变化。也是很有可看性的。希望以前的老朋友。老网友。发出自己的心爱之物。彼此展示切磋。让版块繁荣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 10: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笼不懂,只说北笼天津刘乐民把北笼从工艺到整体的形状推向了一个新高,创建了刘派笼具,现在的年青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 10: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lovebage于2015-11-01 10:35发表的:
南笼不懂,只说北笼天津刘乐民把北笼从工艺到整体的形状推向了一个新高,创建了刘派笼具,现在的年青人???。
的确,刘确实是一个创时代的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 13: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 14: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 15: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尼康,佳能相机,不过三五十年,从基本的光学,机械制品,经过电子机械阶段,演变为今天的数码机械相机,困难比设计鸟笼不知大多少?两家公司,一直是知难而进,不肯止步。

满足现状,小康即安,真是国民的传统习惯,难以改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 15: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爱炒者你尽管炒,把笼子炒成古董,反正我买不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 18: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拜读了,有道理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