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2-18 05: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方养鸟和北方不同,笼子自然不同, 绣眼是要以唱来论的鸟,比如电科漂亮不漂亮一眼就看到底,所以绣眼只有放到南笼 才能体现出他的唱的姿态。而你说的跳档比较高是为了当鸟唱的时候尾巴下垂 身子拉出,能看到整个鸟的姿态,有趴着唱的有立着唱的,如果关到硕大的北笼里 反而不容易看出整个鸟。 另外绣眼养讲究数量的 遛鸟都是几十个几百个在一起,鸟才热闹,所以笼子大了自然不好摆放 完了后我一个人出去就八个绣眼,加上自古都是文人绣眼,自然笼具要讲究精细,小巧。 然后至于跳棒 前后距离都是五根笼丝,这是有道理的,因为绣眼养到后来唱了 是一天唱到晚不停的 都是立着不动的唱的,只有生头才是跳来跳来,而鸟唱一天的消耗量往往比跳一天的多的多,这就是为啥生头上膘反而好上,老鸟上大性了 往往要落膘,因为唱的太多了 吃的时间很少。养的好的绣眼基本一年四季都唱,有经验的朋友肯定注意到老鸟是基本不怎么跳的,这个和百灵山雀不一样,百灵飞鸣,山雀不停跳,鸣叫都是在动的。至于下底,更是无稽之谈,桃花很少下,荷花窝儿下底,但是养到三年的老鸟都不下了。。。 而且正儿八经养绣眼的都养笼溜笼分开,养笼都是三根跳棒,笼地板斜着放,生鸟自然不会下底。有些问题不是说批判笼子不好,关键要熟悉鸟的性情,了解鸟的文化,多动脑,很多问题都是不存在的,当然怀着批判的眼观看问题是进步的动力。小弟这儿说的不对的 请见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