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苗岭红星

[原創] 南笼北笼都有好,制笼工艺史研究太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9 21: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赞同楼主的观点——鸟笼产生南方,鸟笼的产生应该与政治文化相关。是文化娱乐的一个附属。从第一个朝代秦朝开始,一直是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后经过很多朝代。南京虽然6朝古都,长江流域的文明也发达,从历史时间上看,这些朝代出现的晚,至于两广,云南等地,在古代,那属于蛮夷之地。综上所述,根据历史可以判断鸟笼的产生应该是在黄河流域。后经各地域文化发展的演化完善,伟大的劳动人民创造了现在款式 的鸟笼。
至于说现在的这些笼子是南笼好,还是北笼好,如果硬比的话,那就只能牵强附会。风马牛不相及。归根到底还是文化的区域性、差异性,并不是文化的优劣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9 22: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代话本《喻世明言》第二十六卷

沈小官一鸟害七命

话说大宋徽宗朝,宣和三年,海宁郡武林门外北新桥下,有一机户,姓沈名昱,字必显。家中颇为丰足,娶妻严氏,夫妇恩爱。单生一子,取名沈秀,年长一十八岁,未曾婚娶。其父专靠织造缎匹为活,不想这沈秀不务本分生理,专好风流闲耍,养画眉过日。父母因惜他一子,以此教训他不下。街坊邻里取他一个浑名,叫做"沈鸟儿"。每日五更,提了画眉,奔入城中柳林里来拖画眉,不只一日。
忽至春末夏初,天气不暖不寒,花红柳绿之时。当日沈秀侵晨起来,梳洗罢,吃了些点心,打点笼儿,盛着个无比赛的画眉。这畜生只除天上有,果系也间无,将它各处去斗,俱斗它不过,成百十贯赢得。因此十分爱惜它,如性命一般,做一个金漆笼儿,黄铜钩子,哥窑的水食罐儿,绿纱罩儿。提在了手,摇摇摆摆,迳奔入城,往柳林里去拖画眉。

按:此文具体写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研究历史,要有古代文献或田野考古实物做为证明,当然古代文献也有出现错误的时候,但不失为一类论据。但不能即无文献也无实物证明,就下结论。

如果哪位找到更早的古代文献可以证明北京或河北山西等北方地区更早就有养鸟风气,不妨转载一下,以正视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9 22: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0楼眉倾慕绣于2015-11-19 21:50发表的牋:
我不赞同楼主的观点——鸟笼产生南方,鸟笼的产生应该与政治文化相关。是文化娱乐的一个附属。从第一个朝代秦朝开始,一直是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后经过很多朝代。南京虽然6朝古都,长江流域的文明也发达,从历史时间上看,这些朝代出现的晚,至于两广,云南等地,在古代,那属于蛮夷之地。综上所述,根据历史可以判断鸟笼的产生应该是在黄河流域。后经各地域文化发展的演化完善,伟大的劳动人民创造了现在款式 的鸟笼。
至于说现在的这些笼子是南笼好,还是北笼好,如果硬比的话,那就只能牵强附会。风马牛不相及。归根到底还是文化的区域性、差异性,并不是文化的优劣性。

今天人们一般所谓的北笼,是指天津,三河,涿州等地产品。

慕绣先生提出黄河流域,地域宽广,具体指什么地区最早出现了养鸟风气?有什么古代文献或考古实物可以证明?研究历史问题,如果做结论,则应当有证据。

说养鸟风气,特别是养画眉,是南方传入北方,很清楚是指从出产画眉的南方地区传到今天京津地区。而不是从京津,三河,涿州传到它们的南方。也不可能是在没有大片野生竹林的京津河北地区先出现了竹制画眉笼工艺,然后传到江浙南方地区。

至于把秦国说成中华文明的第一个朝代,恐非史学界公认的常识。

春秋战国时期,长江流域的吴越楚等国家,都有高度文明存在。早期中华文明,也不只是发生在黄河流域,河姆渡,三星堆,都有大量田野考古文物证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0 08: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方不产竹子,40年前我去北京就发现竹制品几乎不用,笼子主要是用竹子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0 15: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笑而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0 16: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鲁侯养鸟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庄子·外篇·至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0 16: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1楼苗岭红星于2015-11-19 22:04发表的:
明代话本《喻世明言》第二十六卷

沈小官一鸟害七命

话说大宋徽宗朝,宣和三年,海宁郡武林门外北新桥下,有一机户,姓沈名昱,字必显。家中颇为丰足,娶妻严氏,夫妇恩爱。单生一子,取名沈秀,年长一十八岁,未曾婚娶。其父专靠织造缎匹为活,不想这沈秀不务本分生理,专好风流闲耍,养画眉过日。父母因惜他一子,以此教训他不下。街坊邻里取他一个浑名,叫做"沈鸟儿"。每日五更,提了画眉,奔入城中柳林里来拖画眉,不只一日。
.......

《鲁侯养鸟》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庄子·外篇·至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0 16: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2楼苗岭红星于2015-11-19 22:49发表的:


春秋战国时期,长江流域的吴越楚等国家,都有高度文明存在。早期中华文明,也不只是发生在黄河流域,河姆渡,三星堆,都有大量田野考古文物证明。
.......


您说的没错,长江文明一直是高度文明的存在

但是
历史上黄河文明,在文化起到了更多的主导作用

常见的“华夏”,“中原” 都指的是黄河流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0 16: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先把现有的东西搞搞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0 18: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8楼(655018) 的帖子

向每一位清楚事体的朋友虚心学习。

有道是学无止境。

看过有关北京民俗的文章,也亲自去涿州义和庄请教,都说当地鸟笼制作工艺始于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涿州马从北京返回家乡,带回这项手艺。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也许另有说法和证据。希望看到不同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