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安门设计者为明代的御用建筑匠师蒯(kuai)祥,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初称“承天门”,明朝时两次毁于雷击战火。
明成祖朱棣就位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决定把首都从南京迁到他的“龙兴之地”北京。
明成祖朱棣之所以要迁都北京,主要原因是由于北京“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枕居庸”,“关口不下百十”,“将通漕运便利,天津通海运”的优越地理位置。
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在废墟上进行了大规模改建,重修为一座城楼,名字也改成“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
江苏省苏州府吴县香山人蒯祥奉命设计建造皇宫,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设计和组织施工作为宫廷正门的承天门(即天安门前身)。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和1952年的两次大规模修缮。
1919年,这里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原来的长安街很窄,宽度仅15米。为迎接建国1周年大会,首先要拓宽东单至中南海东侧一段。1952年8月,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就拆除天安门旁边两侧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的提案,梁思成,与众多的委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