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六,在北京的公园里见到一对红子,且公鸟大叫(当然,不是笼子里排雏子训练出来的北京“音”,只是红子的一种“本口”,连续清脆宏亮的“仔儿仔儿”声)
整个冬天,在北京没有见到它们的身影,春节回山西五台老家几天,特意到村边查看,也没见红子。而一般四月份,就能见到它们在村里电线杆洞做窝,抚育后代了。那冬天它们去了哪里呢?
如果是留鸟,像人类一样,形成各国各地口音,很容易理解。但如果它们也旅行,天南地北,在新的迁徙地,是否会听到,学习其它地区同类的口音呢?
曾听一位鸟友说过,他进过一只贵州画眉,在家里叫得不错,后来去公园遛鸟,不久就不叫了。
鸟类鸣叫乃是一种语言交流,语言不通 ,只好停止交流。北京画眉中,以原籍安徽的最多,是贵州鸟害怕安徽鸟?还是语言不通,无法交流?谁能知道真正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