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网上读到一个三年前的老帖,其中提到红子“排雏”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天津,这样算历史并不久远,甚至可以算是一种创新。对红子训练培养出不同的叫音,可比传统戏曲演员创立的不同唱法,不过红子叫音流派的形成,比京剧四大名旦的流派还晚。可是京剧不同流派还是保存了下来,有年轻演员传承,而天津红子排雏形成的流派,因为没有利用现代录音技术,似乎已经失传,颇为可惜。
但此帖所说是否准确?红子“排雏”是否更早就开始了?敬请行家发表意见。
而如果“排雏”仅仅始于六十年前,目前优秀红子的资源短缺状况与“排雏”是否有关系?敬请资深养家发表高见!
原帖摘录:
近来,各鸟网谈红子的叫声越来越多,我一一拜读,有一些舛误和望文生义,我站在津京两地红子爱好者的立场,唠叨几句,为鸟林添写花絮。
牋牋牋首先,有关红子鸣叫的音韵,在天津不是指郊野自生的野口,是指人工驯教出来的,就是养窝雏跟老鸟学。这种办法是五十年代天津西一刘姓人依照养百灵的办法创造的,要压三套音,以坐得稳,音调正,音憹为佳。叫口快慢适中,有金属音,跌宕起伏。后有大车李等不断效仿。使红子的鸣唱不断丰富。
要想自己的红子雏学到好音,需在雏鸟四十天左右的时候,装在书包笼内,早晨四五点钟到有好红子的人家去偷学。俗称摞叶子,有的是父亲放哨,儿子带着鸟去压。而有好红子的人家其实知道,多把自己有好口的红子高高挂起,任凭别人学习,落个人情。这样压红子的趣闻年年不断。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几个人准备好雏鸟,筹钱央求养红子的高手,代压叫口,为求压到好叫口,花费的银子不菲。
好的红子用录音带是压不出来的。玩瘾很大的人自己压雏子,有的在乡下租房子,有的干脆自己去河南江苏等地压雏。更有甚者,在运河边搭临时帐篷孤身一人压雏。京津人玩红子如此痴迷,所以才出了好红子,好叫口。
牋牋牋其次,天津养红子。压雏子分地方。西边红桥区,集中在大丰路原鸟市大铁门。南开区在南开公园。和平区在耀华中学一侧,河东在棉二和第二工人文化宫,各有各的名人,各有各的名鸟叫音。
秋末,窝雏压成功了的,一些老先生洗澡剃头,换上干净的好衣服,提上鸟,在早晚两次,集合到上述地点,只要天好,不用吹集合号,那叫一个准时。自己挂自己的地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
那些遛红子的地方,一片树上挂着二三十笼子鸟是常事。这几个地方,还常有好事者偷着互相侦查,看哪有叫音好的红子,带上自己地盘的好红子去会鸟,就是比比,实际上也是交流提高的过程。
这些老先生多是劳动人民,现在这些老先生多已作古,可惜好多好红子的音也失传了。
牋牋牋红子音的欣赏,如果在京津没玩过二三十年,没养过上百红子,对红子的音调音韵是没有把握的,天津音乐学院一位教授说,红子叫没法用乐器模仿,没法用简普记录,全凭耳音分辨。在京津地区,老先生们能很容易地分辨出这种叫音是刘三爷的\"刘三套',那种叫音是表刘的音,这是干货李的,这是李六爷,小苗的。听的人很过瘾,但初接触红子音的人根本没法分辨欣赏,耳边都是一滴红。
牋牋牋津京养红子有很多名人典故,有说不完的故事,但文革使红子文化断了代,改革开放后使红子几乎绝迹。希望有识之士在京津两地展开抢救,把好得叫口录下来,访问养红子高手,记录红子饲养技术。
实际上,今天人们使用的录音,也应当是原来优秀叫口的红子传下来的,可能已经经历了几十代。但没有像京剧录音那样清楚地记载是哪位演员的演唱,也说明这是天津哪个流派红子叫音。
目前资深养家在网上发表的经验文章,各种意见,都在网站里存档在案,是将来养鸟者研究的重要资料。在今后长期实践中,人们会分辨哪些经验,观点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牋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