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鸟市上鸟贩在出售红子时,往往信誓旦旦,说他们的鸟是河南河北一些传统著名产地的,但是一旦买回家去,基本上没有能叫得出“音”的。
而坊间早就有传言,这些著名产地的红子已经绝迹。
那么,这些红子究竟是怎么回事?
本人推测,很可能现在鸟贩卖的那些红子,可能确实是捕于河南河北这些著名产地,不过,鸟却不是祖籍原住民,而是附近地区外来移民,而且,因为祖籍当地的红子基本上已经被捕捉干净,这些移民鸟并没有学会当地传统口音。
如果操原产地口音的原住民还在,那么年轻的外来移民鸟就可能学会原住民鸟口音。但如果原住民已经被捕捉干净,那外来移民则只能学说它们自己祖辈的语言了。
随着悠久的红子文化的迅速发展,红子爱好者群体也迅速扩大,在这些著名产地,即便不断有外来移民,但其增长速度,也赶不上鸟贩的捕捉速度。
既然在那些著名的红子产地,已经到了连外来移民鸟也自由生存不了几天就被捉光捕净的地步,今后北京人无比热爱的红子文化,就只能依靠人们手中的那些录音光盘了,以及其它产地的红子雏鸟来传承了。
当然,这只是个人的一种推测,很可能完全错误,敬请资深养家批评指正,发表不同意见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