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表酱紫玩

一座老院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0 22: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旧时王谢堂前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0 22: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房子,欣赏了!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1 07: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像妓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1 08: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俞派为清末武生三大流派之首,系俞菊笙所创立,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念、做和武打方面,以剽悍迅猛的风格著称。俞派的风格流传极广,影响大于其他武生派系。在当时,武生一行发展程度最高的是俞菊笙的俞派,京剧以武生戏唱大轴的局面就是由俞菊笙开创的俞派的风格流传极广,影响大于其他武生派系。[4]所以后来的武生演员大多师法俞派。京剧泰斗杨小楼,武生宗师尚和玉都是俞门弟子。杨小楼在继承家学(杨月楼)和俞派刚健灵敏特色的基础上,兼收谭鑫培、张淇林、杨隆寿、牛嵩山、姚增禄等名家的艺术特色,大力发扬“武戏文唱”的理念,形成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杨派艺术,被称为“国剧宗师”,和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三大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1 08: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俞菊笙之子俞振庭,人称“小毛包”,承袭父业,主攻武生,以剽悍勇猛著称。但是技艺平平,唯有《金钱豹》颇具乃父风范,为抗鼎之作,风靡一时。中年以后就不再登台,专门经营戏班,组建斌庆社,分大班和小班。大班遍邀名角,梅兰芳、尚小云、雪艳琴、裘桂仙、侯喜瑞、王少楼、王凤卿等等都曾搭斌庆社演出;小班为科班,专门培养戏曲人才,名人辈出。计艳芬、朱斌仙、朱斌舫、孙毓坤、徐碧云、刘斌昆、毛庆来、谷玉兰、张永禄等都是斌庆社门下,李万春、蓝月春等也曾经在斌庆社带艺搭班。俞振庭颇具戏曲组织天才,男女同班合演,开始演唱夜场戏都是由斌庆社首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1 08: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斌庆社 编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斌庆社是北京著名的京剧科班之一,它位于宣武区和平门外大百顺胡同西口路南30号(今40号)。
中文名 斌庆社 释义北京著名的京剧科班之一 位置宣武区和平门外大百顺胡同西口路 代表人物李万春、蓝月楼、耿长春
目录
1 人物简介
2 人物生涯
人物简介编辑
斌庆社是北京著名的京剧科班之一,它位于宣武区和平门外大百顺胡同西口路南30号(今40号)。
人物生涯编辑
1917年由著名俞派武生俞振庭与果湘林合作于俞宅院内,当年振庭姐夫、名旦孙藕香亦为股东,曾任该社社长,其子孙毓堃幼承家学亦带艺搭入此班。此班学生,以“斌”、“庆”、“永”三字排名。
1919年,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艺,便开始登台实习演出,常演于吉祥园、三庆园、广德楼等戏园。当时还有不少演员带艺搭班演出。他们不按该科班之字排名。如:李万春、蓝月楼、耿长春,由于他们精湛的演技,有“斌庆三春”之誉。
早年旧规不但男女演员不能同台演出,而且男女观众亦必须分开入座。1912年下半年,俞振庭曾由天津邀请坤伶来京,首开男女合演之先例。当时计有小月芬、孙一清、李凤仙等女演员,但好景不长,于次年即被禁止。约过半年左右,京师警厅又发明文允许男女同班,但只可“坤角与坤角配出”,“不得男女合配”之管理规则,这对戏曲发展有诸多不利。因俞振庭与肃亲王有交往,便通过此关系,呈报废除了此约。1930年初,俞氏特邀雪艳琴、雪艳舫姐妹至斌庆社,同时还请了不少名家联袂演出,盛况空前,轰动京城。使观众耳目一新,既促进了京剧的发展,亦提高了女演员的地位。但男女合班不久,历时13年的斌庆社终因经费等因素而报散。俞振庭另组永评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30 16: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去楼亡没角了 唱的是疯子 听的是傻子 哀哀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31 15: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31 20: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一眼少一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 00: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