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5-6 17: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楼主藏巧守拙于2016-05-05 08:41发表的 公不离婆 秤不离砣 :
“公不离婆,秤不离砣。”作为一套称重量的器物,在我国古代,秤杆被称为“衡”,秤砣则被叫做“权”。《汉书》中就这样记载:“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汉语词汇中也就逐渐演变出“权衡”一词。
相传,杆秤的发明者是春秋时期的陶朱公范蠡。他以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共十六颗星星为记,在秤杆上刻制十六颗星花,故称为十六两制秤。秤杆有骨杆、木杆、金属杆;秤砣有石砣或金属砣。计量单位也因朝代更替而演变,比如古代时十六两为一斤,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改为十两一斤。
提到“权”,意义最为重大的当属“秦权”。历史教科书中说的“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制度”,其中一项即,秦灭六国以后,为统一全国衡制,由官府颁发“秦权”作为官定的标准器,并加刻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统一度量衡的诏书,通行全国。度量衡的统一对后世影响很大,也是秦王朝富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形状看,当时的秦权多为馒头状,顶钮系球形,也伴有觚棱形。材质上看,多为铜质,少数为铁制,也有陶制的。
....... 转帐 | 回忆茶馆使用转帐功能,转帐给藏巧守拙金额:300000青鸟币,转帐附言:恭喜(公不离婆 秤不离砣)在茶馆获得精华!特此奖励! | 2016-05-06 17:05 |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